本文首先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 综合吸收了各种对文化产品以及相关的如象征产品、体验产品、创意产品、内容产品等概念的思想, 着重从价值的角度对文化产品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 指出文化产品是由文化企业根据文本生产出来的, 用于流通和消费的意义的符号化载体, 其核心是满足人们的思想、情感等精神需求, 形式上包括了有形的物质、无形的服务以及不可复制和替代的过程。接下来, 进一步梳理了文献中关于文化产品类型的划分, 然后着重站在消费者的角度, 以产品带给他们的不同类型的核心价值为标准, 将其分为阅读型、观赏型和互动型产品三种类型, 并分别探讨了它们各自的对象、范围和特征。同时, 指出这三类产品在消费上, 都具有体验性的本质, 产品的价值, 取决于消费者的感知。因此, 根据消费者身心参与及与产品交互的程度大小, 本研究将这三类产品又称为间接体验型产品、半直接体验型产品和直接体验型产品。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为什么要研究文化产品的价值1
1.2研究目的与意义2
1.2.1建立价值增值模式2
1.2.2研究意义3
1.3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6
1.4定性与定量方法的混合应用7
1.5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7
1.6研究创新点8
第2章相关理论的回顾10
2.1文化经济理论10
2.2文化产品价值研究11
2.3体验经济与过程经济理论12
2.3.1体验经济13
2.3.2过程经济14
2.4顾客感知价值15
2.4.1顾客价值概念方面的研究15
2.4.2顾客价值构成要素方面的研究20
2.4.3顾客价值的模型研究21
2.4.4顾客价值因素的评价方法研究27
2.5受众研究29
2.6理论评述32
第3章从新的思路认识文化产品35
3.1重新定义文化产品35
3.1.1什么是产品35
3.1.2什么是文化产品36
3.1.3本书对文化产品的界定37
3.2文化产品的类型38
3.2.1文化产品类型的相关研究38
3.2.2文化产品的三种类型40
第4章构建文化产品的价值层次模型43
4.1不同理论视角下的文化产品价值43
4.1.1价值要素43
4.1.2价值权衡44
4.1.3价值层次46
4.2价值层次模型提出的研究问题54
第5章模型构建的研究设计55
5.1实证研究对象的选择55
5.2对电影观众的研究56
5.2.1观看电影行为的动机研究56
5.2.2电影观众的类型研究58
5.2.3专业调查机构的电影观众研究59
5.3三个层次价值条目提取的理论和实践依据60
5.3.1目的层的理论依据60
5.3.2结果层的理论依据64
5.3.3属性层的理论和实践依据66
5.4数据收集方法与程序68
5.4.1焦点小组法68
5.4.2深度访谈法69
5.4.3数据收集整理72
第6章模型构建的实证研究73
6.1预测试73
6.1.1描述性统计分析74
6.1.2探索性因子分析74
6.1.3三个层次量表的信度分析79
6.2正式测试81
6.2.1正式测试的描述性统计82
6.2.2验证性因子分析83
6.2.3回归分析92
第7章文化产品价值增值模式分析98
7.1消费者感知价值增值的判断98
7.1.1消费者满意度98
7.1.2消费者忠诚度98
7.2消费者感知价值增值的案例分析——《肖申克的救赎》99
7.2.1案例的属性层分析100
7.2.2案例的结果层分析101
7.2.3案例的目的层分析102
7.2.4案例的三个层次综合分析102
7.3消费者感知价值增值模式104
7.3.1消费者的自我概念106
7.3.2消费者的文化资本107
7.4供给传播方的增值实现模式108
7.4.1供给传播方各个层次的价值增值途径108
7.4.2供给传播方价值增值实现模式120
第8章研究的总体结论与展望130
8.1研究结论与讨论130
8.2对文化消费者和文化企业的启示132
8.3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135
参考文献137
索引145
第1章绪论
1.1为什么要研究文化产品的价值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目光和消费重点开始投向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领域。于是,以提供文化产品为主的文化产业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消费者的青睐。
在国际上,尤其是在许多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90年代,建设精神文明、发展文化产业就已经成为一股热潮。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显著。例如,美国的视听产品早已超过航空航天业产品,成为第一大出口产品;英国文化产业的年产值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达到了600亿英镑;日本的文化娱乐业也早在1993年就超过了汽车工业的年产值。[1]
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关心与投入,发展文化产业已经像发展工业一样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均衡发展的重头戏。在2007年10月15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4个方面,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重要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