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酶工程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 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 全面系统地介绍酶的生产和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及其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全书共分九章, 内容包括: 酶工程基础、酶的发酵工程、酶的分离工程、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化学酶工程、生物酶工程、非水相酶催化、酶反应器和酶传感器、酶及酶抑制剂的应用。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1 酶工程基础
1.1 酶工程概述
1.1.1 酶及酶工程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1.1.2 酶的研究简史
1.2 酶的催化特点及影响因素
1.2.1 酶的催化特点
1.2.2 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1.3 酶的活力测定
1.3.1 酶活力单位
1.3.2 酶的比活力
1.3.3 酶的转换数和催化周期
1.3.4 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1.4 酶反应动力学
1.4.1 米氏方程
1.4.2 米氏方程的意义
1.4.3 动力学常数Km和Vm的求取
思考题
补充读物
2 酶的发酵工程
2.1 酶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
2.1.1 原核生物中酶生物合成的调节
2.1.2 真核生物中酶生物合成的调节
2.1.3 酶生物合成调节作用机制的实际应用
2.2 酶的微生物发酵技术
2.2.1 酶的生产菌种
2.2.2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对产酶的影响与调节
2.2.3 发酵方法
2.2.4 提高产酶的措施
2.3 酶发酵动力学
2.3.1 细胞生长动力学
2.3.2 产酶动力学
思考题
补充读物
3 酶的分离工程
3.1 预处理
3.1.1 发酵液的预处理
3.1.2 细胞破碎
3.2 酶的提取
3.2.1 酶的提取方法
3.2.2 影响酶提取的主要因素
3.3 酶的分离纯化
3.3.1 离心分离
3.3.2 沉淀分离
3.3.3 过滤与膜分离
3.3.4 萃取分离
3.3.5 层析分离
3.3.6 电泳分离
3.4 酶的浓缩、干燥与结晶
3.4.1 酶的浓缩
3.4.2 酶的干燥
3.4.3 酶的结晶
思考题
补充读物
4 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
4.1 酶的固定化
4.1.1 酶的固定化方法
4.1.2 固定化酶的评价
4.1.3 固定化酶的性质和影响因素
4.2 细胞的固定化
4.2.1 吸附法
4.2.2 共价交联法
4.2.3 包埋法
4.2.4 无载体固定化
4.3 辅酶的固定化
4.3.1 辅基的固定化
4.3.2 辅酶的固定化
4.3.3 辅酶的再生
思考题
补充读物
5 化学酶工程
6 生物酶工程
7 非水相酶催化
8 酶反应器和酶传感器
9 酶及酶抑制剂的应用
参考文献
《酶工程(第二版)》:
3.4.2酶的干燥
干燥是酶的提纯过程的最后一步,当获得纯度较高的酶浓缩液后,为了利于酶的保存、运输和使用,可以通过干燥获得酶的粉剂等固态制剂。
干燥过程中,物料表面的溶剂首先蒸发,随后物料内部的溶剂分子扩散到表面继续蒸发。因此,干燥速率与蒸发面积成正比,增大蒸发面积,有利于干燥。另外在不影响物料稳定性的前提下,可通过适当提高干燥温度、加快空气流通等方式来提高干燥速率。但干燥速率不宜过快,以避免因物料表面水分迅速蒸发而粘结成壳,妨碍内部溶剂分子向表面扩散,致使干燥效果受到影响。
常用的干燥方法有真空干燥、喷雾干燥、冷冻干燥、气流干燥和吸附干燥等,实际应用中注意选择合适的干燥方式,以防止酶的变性失活。
3.4.2.1真空干燥
真空干燥是在连有真空泵的密闭干燥容器中,通过边抽真空边加热,使酶液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蒸发干燥的过程。对酶液进行真空干燥时,温度一般要控制在6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