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运升临证精选》是作者选择数十年来临床上疑难、危重并最终治愈的案例,从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多方面诊断、分析、治疗人手,充分展现了全科医疗的优势与特点。
《臧运升临证精选》涉及内、外、妇、儿、内分泌、肿瘤、皮肤等科,所载典型病例内容丰富,既有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方法,也有治疗经验与教训分析。是作者多年来临床经验的总结。《臧运升临证精选》以全科医疗为视角,向读者展示和介绍了作者理论与实践的成功经验与体会,旨在与读者交流与分享,更意在抛砖引玉,充实和提高自己,并鼓励同仁参与到全科医疗中去。
《臧运升临证精选》可供广大中医临床医生、中医药院校学生参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和学术价值。
医案是医师临床工作与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医师医疗生涯和辛勤工作的结晶。从医多年,每人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临床经历和体会。余暮年已至,每每回顾,索性写下来,不避才疏学浅、挂一漏万与后人讥笑之嫌,一来作为总结;二来以启后人;三是欲与同仁们交流学习,意在抛砖引玉,以飨自己。
回忆自己从医50年,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从无知到相对有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自己曾不敢自满和懈怠。自己深知,医学本身就是一项干到老、学到老的工作,更何况一个人的生命和精力是有限的。科学技术在发展,人的学习就不能停止。只有孜孜不倦、勤学不辍,才能跟上飞速发展的医学步伐。尽管如此,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患者和临床的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余常因许多疑难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和措施而感到焦虑,也常因许多危重病人虽经全力抢救仍旧逝去而备感痛心和遗憾。
从最初学医时起,潜意识里“医者即救人”、“救死扶伤乃是医生的天职”,即铭记在心。医生希望每一位病人都能尽快痊愈,这和教师盼望自己所教的学生都能学有所成的心情完全是相同的。
但是.理想与现实往往难以统一。由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体质的差异等诸多不确定性,受医疗设备、医疗条件的优劣;医疗技术水平的高低;病人就医时间的早迟等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治疗结果也截然不同。我们也常常看到:规模再大的医院,技术再高超的医师也有很多难以治愈的疾病;而规模再小,条件再差的医院和技术水平再低的医师却也能治好一些病症。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其实答案很简单,这说明世间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客观的医疗条件固然重要,但关键还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任何医院、任何医生都能治好一些病人;关键是对传统的治疗方法和措施有没有突破!对公认的疑难病、危重病、在众人看来难以治愈的疾病,能够有锦囊妙计,妙手回春,使病人获得第二次生命,这才是难能可贵和我们所要追求的。
既鉴于此.这就要求我们每位医者要“精”、“诚”兼备。除具有终生不渝、敏学、爱业的精神外;还要认真不断的总结经验,让人吸收我们的经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汲取我们的教训,相互学习,少走弯路,减少和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这便是我们总结医案的目的所在。
本医案集在结构上多采用以中医医案为主的文体形式,但由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中西医结合的必要性,以及考虑保证原始病历材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故也采用了一些中西医结合病历的文体形式。留有适量篇幅,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充分了解病史与诊治资料,比较鉴别,从中得以启发。
笔者虽从事全科医疗多年,但由于理论与实践水平有限;总结过程中时间仓促;谬误之处在所难免。在此,恳切期望同仁们给予批评指正。
本医案编写过程中,承蒙原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主任、教授、中医研究所所长、山东中医学院党委书记、山东省卫生厅张奇文厅长的鼎力支持,张老德高望重,年事已高,能在百忙中为我作序,让我十分感动。在此深表感谢!全国百佳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山东省诸城市人民医院邱立宝院长在百忙中为我作序,在此深表谢意!全国中医示范县、山东省安丘市卫生局臧建旺局长、马学章局长对本书的出版亦给以大力支持;张勇院长、李国栋院长、魏敬成院长、林玉杰院长亦给予大力支持和鼓励;许晓东、韩刚、刘俊卿、周运亮、郑权等青年医师在编写过程中都给予大力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序一
序二
自序
第一章 外感病证
第一节 头风(偏头痛)
第二节 喉风证(慢性咽炎)
第二章 头颈部病证
第一节 肉瘿(多发性甲状腺腺瘤)
第二节 肉瘿(甲状腺腺瘤)并成年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第三节 石瘿(西医疑似甲状腺癌)案
第四节 瘿痈(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案
第五节 较大腮腺混合瘤手术案
第六节 颈部巨大动脉血管瘤手术案
第三章 乳腺病证
第一节 乳痈(产后乳腺炎)
第二节 乳癖(乳腺囊性增生症)案例l
第三节 乳癖(乳腺小叶增生症)案例2
第四节 产后少乳(乳汁缺乏)案例1
第五节 产后少乳(产后无乳)案例2
第四章 肺系病证
第一节 咳喘证(慢性支气管炎)
第二节 痰热郁肺证(慢性间质性肺炎)
第三节 小青龙汤合玉屏风散治疗咳喘证
第五章 心系病证
第一节 胸痹证
第二节 心动悸(心动过速)
第三节 心动悸(心律不齐)
第四节 心阳不振(房室传导阻滞)
第五节 不寐证(顽固性失眠)
第六章 胃肠病证
第一节 胃脘痛(慢性胃炎)
第二节 泻泄(慢性肠炎)
第三节 肠风下血(出血性肠炎)
第四节 便秘证(老年性顽固性便秘)
第五节 脘痛证(肠梗阻)
第六节 肠痈(急性阑尾炎)
第七章 肝胆系病证
第一节 胁痛(急性胆囊炎)
第二节 鼓胀(乙肝肝硬化腹水并昏迷)
第三节 臌胀(乙肝,肝硬化并腹水)
第四节 重度肝胆管瘘并极度营养不良手术案例
第五节 罕见胆总管下端阻塞致巨胆管扩张症误诊肝坏死案
第六节 总胆管较大结石(胁痛、黄疸)治验案例
第七节 创伤性肝脾破裂抢救体会
第八章 胰腺病证
脘腹痛(急性胰腺炎)
第九章 肾膀胱病证
第一节 淋证(慢性泌尿系感染)
第二节 砂石淋(双肾结石)案例1
第三节 砂石淋(肾结石并肾盂极度扩张)案例2
第四节 砂石淋(肾结石)案例3
第五节 不育(男不育症)
第六节 全无子(女不孕)案例1
第七节 全无子(原发性不孕症)案例2
第八节 断绪(继发性不孕症)案例3
第九节 肾气不固(女小便失禁症)
第十节 肝肾阴虚证(更年期综合征)
第十章 骨系病证
第一节 骨岩(骨肉瘤)
第二节 跟痛
第十一章 周围血管病证
第一节 脱骨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第二节 雷诺病(肢体动脉痉挛综合征)并腹水案例
第三节 寒凝经脉、瘀血阻络证(深部血栓性静脉炎)
第十二章 子宫、经、带、胎、产病症
第一节 痛经
第二节 带下证(白带增多)案例1
第三节 带下证(白带增多)案例2
第四节 坠胎、小产(习惯性流产)胎产案例1
第五节 漏胎(先兆流产)胎产案例2
第六节 产后身痛
第七节 产后头痛
第八节 产后儿枕痛(产后腹痛)
第九节 崩漏证(功能性子宫出血)案例1
第十节 崩漏证(功能性子宫出血)案例2
第十一节 崩漏证(功能性子宫出血)案例3
第十三章 脑系病证
第一节 眩晕(梅尼埃综合征)
第二节 羊癫风(癫痫病)
第十四章 周围神经病证
痿证(急性脊髓炎)
第十五章 气血津液病证
第一节 颤证(甲状腺功能亢进)
第二节 虚劳证(再生障碍性贫血)案例1
第三节 虚劳证(再生障碍性贫血)案例2
第四节 肌衄证(过敏性紫癜)
第五节 血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六节 自汗证(多汗症)
第十六章 皮肤软组织病证
第一节 小儿荨麻疹外洗方
第二节 风痒疹证(老年性皮肤瘙痒)
第三节 湿疮(慢性双下肢顽固性湿疹)
第四节 外痈溃烂(臀部大面积感染并溃疡)
第五节 白塞病案例
第十七章 中药临床与应用心得
第一节 中药应用与炮制总论
第二节 中药性能应用与体会
第三节 药物的升、降、沉、浮
第四节 药物的归经
第五节 临床常用部分中药应用心得
第六节 药物的药对与药排
第七节 中药方剂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血管病
第八节 中药方剂应用——龙胆泻肝汤的临床应用
《臧运升临证精选》:
第一节 胸痹证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案
韩某,男,48岁,工人,山东省青州市人。
【主诉】反复发作性胸痛、胸闷、呼吸不畅二十天,于1993年7月16日就诊。
患者平素情绪低落,抑郁不快,并嗜好烟酒,二十天前感有胸闷、胸痛、呼吸不畅。胸痛时放射至左肩背部,伴有手足发凉,出冷汗。发作时服单硝酸异山梨醇脂及硝酸甘油片,则疼痛缓解,配合服用丹参片及冠心苏合丸,病情有所好转,但仍未能痊愈,来诊。
【查体】BP145/90mmHg,神志清,痛苦病容,面色苍白,心率65次/min,律整,无杂音,双肺呼吸音清。
【舌脉诊】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紧。
【辅助检查】心电图提示:胸导联及肢导联均有T波改变。
X胸部平片:双肺未见异常表现。
【西医诊断】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
【中医诊断】胸痹,寒凝心脉证。
【治则】温阳散寒,止痛通脉。
【处方】桂枝12g附子6g(先煎)当归12g细辛3g瓜蒌12g薤白12g炙甘草12g荜拨6g枳实10g酒白芍12g三七10g
六剂,一日一剂,水煎温服。
二诊1993年7月22日,服药六剂后,胸痛、胸闷感明显好转,手足稍温,仍有出汗、呼吸不畅,感胸口发堵;近日夜间少寐。
【舌脉诊】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辅助检查】心电图复查提示:各导联T波仍呈缺血改变。
【处方】附子6g(先煎)桂枝12g细辛3g荜拨6g当归12g川芎12g郁金12g丹参15g红花15g黄芪15g瓜蒌12g薤白12g枳实12g柏子仁12g云苓12g远志12g
炙甘草12g
十剂,一日一剂,水煎温服。
三诊1993年8月2日,睡眠较前好转;胸痛、胸闷明显减轻;手足发凉及冷汗已愈;食欲及大小便正常。
【舌脉诊】舌质淡,苔薄白;脉寸尺迟缓无力。
【辅助检查】心电图提示:T波较前已明显改观。
【处方】桂枝12g细辛3g附子6g(先煎)干姜10g薤白12g枳实12g淫羊藿12g仙茅10g郁金12g丹参15g黄芪15g瓜蒌12g红花12g云苓12g柏子仁12g当归12g元胡12g炙甘草10g
十五剂,一日一剂,水煎温服。
四诊已服药三十余剂,患者述胸痛、胸闷及呼吸不畅已愈。四肢已温,睡眠饮食及二便如常。
【舌脉诊】舌质红润,苔薄黄;脉和缓有力。
【辅助检查】心电图提示:T波恢复正常。
停服中药,改服中成药,心可舒片及地奥心血康等。并嘱戒烟酒,多运动,低脂、低盐饮食,随访一年,未见胸闷、胸痛发生。
按语胸痹一证,临床须辨别标本虚实与病情轻重。“胸痛、胸闷,胸痛彻背;或喘息不得卧”为其主要临床征象。最重要的是要与“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的“真心痛”(心肌梗死)相区别,以便正确的把握病情,合理施治。可结合西医的心电图、心肌酶及心多普勒检查,必要时结合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冠状动脉供血状况,采用恰当的中西医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