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30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出了“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前进”的伟大号召,并强调指出:“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我国科技界要坚定创新自信,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跟上甚至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指引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吹响了建设科技强国的时代号角,进一步增强了科技界依靠自主创新实现科技强国的信心,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当前,我国进入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联发展、叠加发展的关键时期,自主创新空间广阔、动力强劲,发展的“地利”条件充足,但“地利”不会一成不变,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方式已不可持续,经济中的不少领域还大而不强、大而不优,国际国内的一些消极因素也在不断地蚕食、削弱已有的“地利”条件。守住“地利”进而拓展“地利”以什么为先?习近平总书记的回答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基层科技创新是解决地方、企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力量,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搭建创新服务平台,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十二五”以来,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由50。9%增加到55。1%,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教兴国”战略深入基层,创建创新型国家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科学技术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与优化,基础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环境得到了政策性保证,但我国的科学技术体制机制仍需要进一步优化与改善。
基层科技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如何使政策链条与其他链条相协调是基层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的目标。基层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就是掌握产业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地探索差异化创新发展路径,直面科技成果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打通科技创新链条上的机制关卡,紧凑创新转化环节的衔接松动,聚合各方面科技力量的分散资源,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改革的任务非常艰巨,既需要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的不懈努力,也需要政策研究者的真知灼见。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科技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也有赖于政策研究者求真务实的科研引导。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本书深入挖掘我国基层科技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探寻基层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影响因子,构建起基层科技体制机制的体系和绩效评估模型,借鉴国内外基层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宝贵经验,为我国基层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提供政策建议。本书的出版标志着基层科技管理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迈上了新台阶。同时,本书也为广大基层科技管理者的决策工作做出了理论和方向支撑。希望研究科技政策的学者能继续努力,不断攀登,为扫清创新链条上的体制机制束缚,早日实现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
收起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