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十章,大体可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第二章,本部分系统厘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类别、特征、价值等基本理论,为下一步研究与论证打下了坚实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第四章。本部分从国际、国内两个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发理念及其实践进行了系统总结,既总结了成功经验,也诠释了不足之处。第三部分包括第五章、第六章。本部分重点从理论、实践两方面对新形势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发工作进行了深入论述与系统分析。第四部分包括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本部分重点诠释了新形势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发工作中开发模式的构建、保障体系的完善、传承机制的创新与总体战略的布局。
鲁春晓,男,1980年3月生,山东青岛人,中员。山东大学博士,潍坊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山东省高校“十二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海盐文化研究基地成员;山东省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研究基地成员。主要承担《旅游政策法规》、《旅游景区管理》、《文化产业学》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学术研究方向为旅游文化、文化产业等。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多项;主持参与市厅级研究课题十多项。在《东岳论丛》、《福建论坛》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有《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产业化研究——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等多部*作,主编和参编《红色之旅在山东》、《天行健齐鲁游》等*作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