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八章,以明清时期的六大长篇白话小说名著及《三言二拍》、《聊斋志异》两部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集为研究对象,结合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精准研究每一部小说名著,包括其复杂而漫长的成书过程、不断被解构与重构的思想内蕴、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独特而精深的艺术特质以及在当代语境下的传播过程。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多语境、多视角研究,在全面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分析与综合,并提出较为新颖的学术判断。
李大博(1981——),男,辽宁阜新人。2009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大连外国语大学文化传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及东北地方戏曲;主讲课程:中国古代文学、明清小说研究、《红楼梦》研究、大学语文。
目 录
第一章«三国演义» 与历史画卷的描摹 (1)
第一节 章回体小说的崛起 (1)
第二节 世代累积后的成书与扑朔迷离的作者身世 (3)
第三节 宏大历史画卷的描摹与悲怆中的回溯传统 (6)
第四节 历史叙事中的艺术探寻 (19)
第二章«水浒传» 与英雄群像的透视 (31)
第一节“水浒故事” 的流变过程与难以定论的作者之谜 (31)
第二节 群雄造反的故事框架与纷争不休的主题指向 (36)
第三节 草莽英雄世界的建构 (41)
第四节 精妙绝伦的艺术构思 (56)
第三章«西游记» 与神魔世界的建构 (64)
第一节 超越现实? 走向神话 (64)
第二节 两个故事构筑的多重主题 (67)
第三节 从世态批判到精神隐喻 (71)
第四节 神魔小说的艺术经典 (83)
第四章«金瓶梅» 与市井风情的展现 (91)
第一节«金瓶梅» 的成书过程与作者之谜 (91)
第二节 直面市井风情? 暴露人性之恶 (93)
第三节 性爱世界中的人性暴露 (104)
第四节 世情小说的典范之作 (110)
第五章“三言” “二拍” 与白话短篇世界中的人生百态 (118)
第一节 从说唱到案头———话本小说的“前世今生” (118)
第二节 冯梦龙与“三言” 中的人生百态 (124)
第三节 凌濛初与“二拍” 的价值新变 (136)
第四节 白话短篇世界中的艺术探寻 (139)
第六章« 聊斋志异» 与狐鬼花妖世界中的世态讽刺与人性
诉求 (147)
第一节 文言小说概说 (147)
第二节 蒲松龄的创作心态和«聊斋志异» 的成书 (150)
第三节 从官场风云到科场百态 (155)
第四节 狐鬼花妖情世界 (161)
第五节 文言小说的集大成者 (167)
第七章«儒林外史» 与封建末世的文人群像 (176)
第一节 吴敬梓的生平与«儒林外史» 的诞生 (176)
第二节 儒林群像与封建末世的文化反思 (178)
第三节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195)
第八章«红楼梦» 与女儿世界的诗意建构 (204)
第一节 曹雪芹的身世之谜与«红楼梦» 的成书之谜 (204)
第二节«红楼梦» 的创作性质与版本系统 (210)
第三节 政情两线与两大主角 (218)
第四节 悲剧意蕴与超前之思 (237)
第五节 难以逾越的巅峰之作 (256)
第六节«红楼梦» 的海外传播 (271)
参考文献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