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站在思想史的角度,以专题的形式,对中国哲学大视野下的佛学经典、儒道专著、现代性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全书具体内容,始于纯粹印度哲学式的佛学解读;经于中国哲学家扬弃佛典思想,构建自身哲学体系;终于佛学现代性的考察。通过暗合的历史线索,即人物与典籍,及明确的哲学分析,即命题与观念,本书试图以对佛学的融会贯通之一例,展示中国哲学包容和会通的理论特质,以及面向时代当下化的精神取向。
杨勇,男,汉族,1975年生,中共党员,哲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就职于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云南省宗教学会副秘书长等社会工作。长期从事中国哲学、佛教哲学以及宗教理论的研究和教学。著有《<俱舍论>业思想研究》等专著,参编多部辞书、读本和教材;在《哲学研究》等各类杂志和出版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并主持多项纵向和横向课题。
目录
一、佛典思想研究
略论《解深密经》的诸识思想
论《俱舍论》的“无我冶理论
略述《俱舍论》的“中有冶生命观
简论《成唯识论》之三所依的哲学内涵
论《成唯识论》的四缘与八识之关联
论《不真空论》对“有无冶之辩的新诠释
论元晓对《大乘起信论》的“佛性冶之充实
论《宗镜录》的一心之理论特色
论“众生成佛冶的佛性与解脱之理论关系
论佛性论思维的四个矢向
二、儒释道交流与对话
论船山对“如来藏冶思想的重释
论熊十力佛学思想取向— 判释与择立
论《新唯识论》的体用观之发展与完善
论熊十力对“良知冶的现代诠释
论牟宗三与冯友兰的佛学抉择之差异
论牟宗三玄学研究的四层内涵
论汤用彤玄学研究的双重进路
论艾思奇对中国传统思想的批判性研究
三、佛学价值与现代精神
佛陀精神的现代诠释
论佛教伦理学的时代意义
论人间佛教的社会层面
论虚云佛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论方立天佛学研究的三个时代特质
近十五年来中国大陆学界对阿毗达磨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