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瑶,1977年出生,陕西咸阳人。201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安工业大学思政部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哲学及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教材两部,主持和参与省级部级及厅局级项目十余项。
绪论
一“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形成的问题意识:启蒙理性的
异化
二法兰克福学派及阿多诺其人
三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章 “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形成
一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
(二)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文化批判理论
(三)韦伯的支配理论
(四)本雅明和霍克海默的理论影响
二“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历史语境
(一)纳粹德国社会的一体化和极权化
(二)美国大众文化的同质化
(三)消费社会与媒体文化的兴起
第二章 “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前奏:新音乐哲学
一从复调音乐向主调音乐的转型
二不协和音的解放
三对音乐商品化的批判
第三章 “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文化工业”的深层逻辑:理性同一性的思维方式
(一)源于神话的启蒙
(二)启蒙对神话的否弃
(三)启蒙理性的倒退
(四)启蒙理性批判的矛盾与困境
二“文化工业”的理论内涵
(一)文化与“大众文化”
(二)“文化工业”的内涵
三“文化工业”的反文化性:标准化、商品化
(一)“文化工业”产品的标准化及伪个性
(二)“文化工业”的商品性及拜物性
四“文化工业”的非大众性:意识形态的统治工具
(一)意识形态概念辨析
(二)“文化工业”:虚假性和欺骗性的意识形态统治工具
(三)“文化工业”:意识形态的控制及个体的消除
五“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局限性
(一)否定技术在文化创作中的作用
(二)否定大众在文化工业生产中的创造性
(三)对文化精英主义的过度辩护
(四)过度夸大“文化工业”意识形态功能的负面作用
第四章 “文化工业”的救赎:审美的乌托邦
一“非同一性”思维方式的建构
(一)对体系哲学的批判
(二)体系哲学的政治与经济基础
(三)“非同一性”哲学的建构
(四)“非同一性”的存在方式
二“非同一性”逻辑的表现形式:现代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