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脊柱病与正骨疗法》:脊椎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在健康人群中的普遍存在性,它与人的工作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工作姿势,不同的用力部位,会产生不同的椎体损伤。本书从脊柱的解剖生理说起,对脊柱病的起因、病例机制、疾病检查以及常见脊柱病的诊疗与预防进行了说明。
本书适用于脊柱疾病正骨医务人员,以及脊柱病患者及其家属。。
适读人群 :本书适用于脊柱疾病正骨医务人员,以及脊柱病患者及其家属。
《常见脊柱病与正骨疗法》既说明了脊柱病的解剖学知识,又针对性地说明了中医外治与正骨疗法,可谓中西医结合,有理论,有方法,实用性强。
本书是一部由理论到实践的专著,全书从脊柱的结构、功能及生物力学,脊柱相关疾病基础理论,脊柱相关疾病的检查,脊柱相关疾病的治疗四个部分,系统地进行了介绍,不但对于成熟的理论知识、常见疾病、有效方法技术进行了扼要介绍,还重点介绍了近年来脊柱相关疾病的新理论、新技术。
本书既适用于脊柱外科学、康复医学等临床学科的实践工作的指导,也有益于日常预防保健与脊柱疾病的家庭康复,是临床参考书,又可作为医学科知识普及工具书使用。
虽然经过反复的修正、校对,但由于时间仓促,加之笔者学术和文字水平所限,本书漏误之处在所难免,渴望同仁、读者指正并多提出宝贵意见。
本书作者亲自演示治疗手法,这些图片的摄制得到了刘惠至同志给予的专业指导,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唐美娜同志的积极相助。在此特别致谢!
笔者
2017年6月
《常见脊柱病与正骨疗法》作者王凯,世居西安,出生在一个传统文化氛围浓郁的医武家庭,从四岁开始接触家传脊柱正骨手法、背诵中医基础理论、练习武当赵堡太极拳术,具有二十年的临床工作经验。
第一章
脊柱的结构、功能及生物力学 1
第一节概述/1
第二节脊椎的功能/2
一、脊椎骨的解剖/2
二、脊柱的连接/7
三、椎间盘的血液供应、神经支配与生理功能/9
四、椎管和椎间孔/10
五、脊柱的肌肉 /11
第三节脊椎的血液循环/12
一、脊椎的动脉血液供应/12
二、脊椎的静脉血液回流/13
第四节脊髓/14
一、脊髓的形态/14
二、脊髓与脊椎骨的关系/15
三、脊髓的被膜/15
四、脊髓的内部结构/16
五、脊髓的功能/17
六、脊髓损伤/18
第五节脊柱平衡的维持/19
一、平衡头颅和脊柱/19
二、躯干运动和椎骨稳定/19
三、前屈和抬高(膝伸直)/20
四、蹲起和蹲下/20
五、肢体功能性活动/20
第六节脊柱运动的生物力学平衡/21
一、躯体的平衡/21
二、脊柱的运动形式/22
三、脊柱的受力形式/23
四、脊柱在不同姿势基础上的受力/24
五、不同组织结构的力学作用/26
第七节脊柱运动的位移和应变效应/28
一、脊柱运动对骨性结构的影响 /28
二、脊柱运动对软组织的影响 /29
第八节影响脊柱生物力学平衡的因素/30
一、足弓对脊椎的影响/30
二、髋关节转位对脊椎的影响/31
三、骨盆倾斜对脊椎的影响/31
四、椎体半脱位对脊椎的影响/31
第九节脊柱相关疾病导致的疼痛/31
一、脊柱的静力平衡失调与疼痛/32
二、脊柱动力学的改变与腰痛/32
第二章
脊柱相关疾病基础理论 34
第一节脊柱相关疾病的概述/34
一、脊柱相关疾病理论的发展史/34
二、中医对脊柱相关疾病的认识/35
三、脊柱相关疾病的病因/36
四、脊柱相关疾病的病理/37
第二节脊柱相关疾病的发病诱因/40
一、社会因素/40
二、个人习惯/41
三、职业工种因素/43
四、年龄、性别、体型因素/44
五、心理因素/45
六、内分泌因素/46
七、环境与气候因素/46
八、体育运动/46
九、慢性感染/46
十、其他因素/47
第三章
脊柱相关疾病的检查 48
第一节脊柱各段损伤可能导致的疾病/48
一、颈椎/48
二、胸椎/49
三、腰椎、骶椎和尾椎/51
第二节脊柱相关疾病的主要表现/52
一、疼痛的分类/52
二、压痛点与激痛点/53
三、传导痛/54
第三节脊柱疾病的检查/55
一、脊柱弯曲度/56
二、脊柱活动度/57
三、脊柱压痛与叩击痛/58
四、脊柱检查的几种特殊试验/58
五、神经分布区域定位检查/60
六、脊柱疾病的特殊检查/62
第四章
脊柱相关疾病的治疗 67
第一节脊柱相关疾病中医正脊治疗原则/67
一、医患合作/68
二、动静结合/68
三、筋骨并重/68
四、内外兼治/69
五、上病下治/69
六、下病上治/69
七、腹病治脊/70
八、腰病治腹/70
第二节正脊治疗推拿常用手法/70
一、成人推拿基本要求/70
二、成人推拿基本手法/71
三、小儿推拿手法/106
四、推拿手法的补泻/111
第三节脊柱常见病诊疗/114
第四节脊柱相关疾病的预防/241
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41
二、加强脊椎的科学运动锻炼/242
索引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