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Foreword
在与京东合作的这些年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京东的快速发展和锐意创新。5年前,在美国知道京东的人还很少,而今天京东已经成为一个全球著名品牌,跻身于中国顶尖的互联网企业之列。京东的成功体现在了企业的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数据中心。
事实上,在数据中心建设方面,京东算是一个新来者,但却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了业内的顶尖水平,成为行业的破局者。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京东都是租用运营商的IDC(Internet Data Center,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房。随着规模的快速扩大,京东开始建设符合自己需求的的数据中心。从一开始,京东就决定不走平庸的道路,英特尔有幸作为京东的合作伙伴,一起探讨并研究全球领先的数据中心技术方案,设定了很高的标准,现在看来,这样的高要求的确带来了高质量的结果。
数据中心是支持互联网企业业务的关键,近几年,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层出不穷,在这些新技术的背后,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和相关技术也在逐步演进和创新。谁能够掌握最新的数据中心技术,谁就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我们一直认为,电商是对数据中心要求极为严苛的行业:
第一,在中国,“6.18”和“11.11”期间的业务峰值可能是平时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如果基础设施无法支撑关键时期的业务,损失会非常巨大,而峰值过后又需要考虑闲置资源的再利用。
第二,电商是一个有大量应用场景的行业,包含网站、大数据、人工智能、视频系统、物流、仓储、存储系统、支付系统等,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需要满足各种IT系统的灵活性。
第三,京东已经拥有数量众多的服务器,在这样的设备规模下,最基本的资产管理、设备标注都会成为运营人员的梦魇。因此,数据中心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必须是高水平的。
美国的一些互联网公司,极为重视数据中心技术,他们视数据中心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相关技术都处于保密状态。而京东则抱着开放的态度写了这本书,本书涵盖了数据中心建设的方方面面,总结了京东以及包括英特尔在内的众多合作伙伴的经验和智慧,体现了数据中心建设的高水平,不仅适合数据中心建设的新手学习,也适合老手参考和借鉴。
—Raejeanne Skillern英特尔公司副总裁/互联网数据中心部门总经理
前言Preface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2017年6月18日是京东13周岁生日,刘总在给全体员工的邮件里写道:“技术引领、正道成功”,未来的京东需要在技术的引领下开拓创新。这是我们今年6·18的主题,更是未来京东将长期坚持的战略。
在高效管理IT资产、提供优质基础服务及变成本中心为利润中心的指导思想下,京东的IDC能力也开始经历从能力建设到产品化服务,最后达到集成京东集团各种能力共同输出的终极目标。
互联网行业是技术创新的排头兵,任何新技术的第一个实战现场都会在互联网行业找到应用场景,比如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5G网络、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AI(人工智能)、无人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科技。这些酷炫技术背后,无不需要一个稳健的数据中心的支持。同时,提高数据中心运维、运营效率的需求不断增强,这导致成本压力带来的聚集规模,以及更复杂细致的客户服务需求,对数据中心从拓扑结构到内部布局以及各种新技术的发展都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挑战。
在行业里,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带来的云化的前提就是IDC化,只有完成了第一步的IDC聚集,才有可能带来更进一步的业务能力云化聚集。数据中心行业也从简单的技术提升进入围绕应用场景化的数据中心及服务阶段。支撑京东集团零售即服务的应用场景,就是京东集团技术后台IDC能力的主要特色。
数据中心行业正在经历新一波的技术创新和革命。一方面,技术创新为数据中心行业的推陈出新、发展壮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另一方面,数据中心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不断提高为这些创新技术的落地推广、上线应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成为支撑全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
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主要由供配电系统、暖通空调系统、智能化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消防系统组成。供配电系统是持续提供电力的保障,暖通空调系统是拥有适宜环境的保障,智能化系统是实现安全防范的保障,综合布线系统是拥有稳定网络的保障,消防系统是避免火灾的保障。这些系统相对独立却又紧密连接、缺一不可。
京东的数据中心建立伴随着京东集团的高速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租用到自建的过程。2012年,京东组建了自己的数据中心技术团队,开始正式进军数据中心行业。同年,京东在江苏宿迁投建的首个数据中心园区的项目规划落地,迈出了京东在全国布局自建数据中心的第一步。该项目从选址、规划、方案设计到建设、测试验收,再到运维管理,都是由京东自己的技术团队全程主导、深度参与的,从而保证了项目符合预期。
京东数据中心技术团队的成员都是在数据中心行业深耕细作多年的资深专业工程师。他们见证了国内数据中心不断突破传统限制的整个革新过程:机房规模越来越大,机柜功率越来越高,系统形式越来越多,能效指标越来越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也越来越近甚至逐渐成为引领者。我们本着“交流、分享、融合、创新”的理念,以开放的心态,与读者分享京东在数据中心行业所做的技术探索,虚心接受业界专家的指正。
本书主要特色
本书不仅从基层设计者的角度重新阐述了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系统,重新解读了行业规范的应用,也从基层运维者的角度向读者展示了京东管理大型数据中心的技术能力。这既是对京东技术团队工作思路的全面梳理,也是对多年从事数据中心工作的回顾和总结。
本书读者对象
根据本书的内容特点,可以将阅读对象分为以下几类:
有一定专业基础的数据中心设计人员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人员
数据中心管理决策人员
数据中心咨询服务人员
有意向进入数据中心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
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
如何阅读本书
阅读本书前需要对数据中心行业及基础设施系统有一定的了解。
本书总共10章,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理论篇,包括第1~9章,按照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系统的组成分别介绍了供配电系统、供电保障电源、空调制冷系统、柴油发电系统、智能化系统、网络与布线系统、消防系统和装饰装修工程。理论部分摒弃了大而空的高深和浮于表面的粗浅,而是以实用性为原则,干货满满,对设计难点的分析深入浅出,对设计痛点的剖析透彻明了,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系统架构诞生的过程。
第二部分是案例篇,即第10章,重点介绍了京东集团自主设计、自主筹建的第一个大型数据中心。该部分以实操为主,介绍了京东数据中心先进的规划思路、基于传统而又不失创新的系统构成,以及专注专业的运维管理能力。京东虽然在数据中心领域起步较晚,但是我们在不停学习追赶,只为以后能创新超越,因为京东人“只做第一”。
勘误和资源
由于我们团队水平有限,编写时间也比较仓促,因此书中难免有错误或者不全面的地方,在此恳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致谢
在此感谢为此书出版付出努力的所有工作人员。
吕科
京东集团IT资源服务部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