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治人类学既是传统政治人类学在公共行政学领域的转化与运用,也是社会文化人类学在应用政治实践处理公共事务方面的直接结果;它在公共政策方面的理论框架,主要是"内部问题导向性"、"参与观察性"、"互为他者性"、"利益公共性"以及"政策科学性"这"五性"的统一体;它们互为因果、相互关联,缺一不可,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政治人类学评论》的问世恰逢其时。
一个学科的命运总是与时代的特点相联系,政治学科学化的历史与现实更迫切地呼唤“田野研究”。
田野研究方法进入中国政治学研究领域后,大大提升了政治学研究的科学性。政治学要真正成为一门科学,也有待于实证研究的更好运用。就我本人而言,如果要说我是政治学出身的话,更确切地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出身。当时国内的政治学经典著作就是马列经典,没有像现在那么多的政治学著作可阅读。阅读马列经典著作的学术训练,可以说,奠定了我以后独立思考并从事政治学研究特别是中国政治研究的学术基础。中国的政治学研究不能只是简单借用在西方经验基础上生成的理论来阐释中国政治,而应该从中国政治实践出发,在富有创造性的实践经验中寻找理论的源泉。
陶庆,男,1965年生,博后,上海师范大学发政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政治人类学、公共管理与社会治理、国家与社会关系,中外政治制度。
主要科研项目:个人独立主持纵向科研项目6项。如,1.2011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民间结社治理创新与中国政治发展”(批准号:NCET-11-0621)。2.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政治人类学视野下的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批准号:11JJD810018)。主要科研论著:先后独著发表著述近50篇(部)。如,《福街的现代“商人部落”:走出转型期社会重建的合法化危机》《政治嵌入与政治安排》等。论文类:《从政治安排到、政治嵌入到‘政治妥协’的转型》(《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政治文明中的人民主权与国家主权”》(《人文杂志》,2006年第6 期)。
人类学研究对政治学的意义(代序)
/林尚立1
1政策人类学“五性统一”的文化整体观
/陶庆于澍原1
2《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中的政策人类学思想
/陈津京
3政策人类学的历史光芒与现实困境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五性”分析
/耿浩雪
4《国家的视角》的政策人类学光芒
——“五性”统一的分析视角
/于澍原
5政策人类学“五性”统一视角下的《菊与刀》
/徐如飞 政策人类学范式中的《政治嵌入与政治安排》
/张科甲
摘要(英文)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