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导演学是关于戏剧艺术实践中导演工作规律理论研究的一门学问,对戏剧艺术生存发展和戏剧实践的变革、创新起重要影响。特别是在戏剧生产过程中自然地形成了“导演中心制”以后,导演学对于演剧观念变异和戏剧流派的发生,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影响和作用。
因此,面临今天的戏剧现实,对导演学的探索和研究,就不能仅仅当作导演专业技巧理论认识,而应该把它当作研究戏剧实践和探索戏剧发展、变革的基础理论加以探究。
在戏剧实践的历史长河中,导演在舞台艺术创作中究竟处于怎样的位置?发挥怎样的影响和作用?导演的创作才能如何在艺术创造中凸显?导演和戏剧的演剧观念变异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导演对戏剧流派的生成有着怎样的影响?导演在戏剧艺术创造中的艺术职责和社会使命是什么?导演在戏剧实践中的作用和贡献在哪里?“导演中心制”在戏剧实践中的科学性怎样被确认?等等。上述所有与导演专业相关的课题,都需要我们从事导演理论的研究者,在推动戏剧理论和戏剧批评的建设中加以悉心研究和不断深化。今天,我们在这里仅仅选择的是一个关于导演职能、工作性质、工作程序,以及如何掌握导演技术实践的基本方法的讨论,也即是戏剧导演的入门课题。
对于戏剧导演的职能,今天在戏剧圈内(包括戏曲界)已经没有什么歧义了,但在戏剧实践中,多多少少还存在认识不清、解释欠准的似是而非现象: 或认为导演是戏剧艺术创作的组织者,在戏剧生产过程中起协调、领导、管理作用;或认为导演是演员的表演教师,主要职能是纠错、示范、教习;或认为导演是戏剧实验思想观念的倡导者、总决策,以行政职权统率、引领各创作部门,应强调其令行禁止的上下级关系。毫无疑问,上述观念都有其偏颇和错误。目前比较统一的认识是: 导演是戏剧二度创作的决策者,是择定剧目总体艺术构思的创造者。这一点,我们将在叙述导演的工作性质和流程中详加论述。
从戏剧实践的两三千年历史看,在其生产过程中形成导演制度的时期并不久远,自古希腊古典戏剧诞生,及其后一千多年戏剧活动中,并没有关涉导演或导演活动的文字记载;其后,16世纪英国的本·琼森和莎士比亚环球剧院的“以剧本说戏”,以及17世纪市民戏剧兴起,法国的喜剧大师莫里哀自己编戏,同时教导演员演戏,虽有构思、有设想、有关涉导演职能的部分作用,但都没有给导演应有的名分和工作职能的明确界定(在美国摄制的电影《莫里哀》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导演的部分职能在推动戏剧实践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我国的戏曲发展历程中,无论是新剧目创作还是传统的继承,常见的是从事具体技术教习的“说戏者”,所担负的职能是表演技术编创、处理,或是解说、传授情节的技术编排,再就是以传统的技术程式为剧目情节需要进行新的组合、设计。这种工作属性虽具有导演职能的部分作用,但大抵是归属于戏曲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导演工作范畴(业内统称为“技导”)。其工作性质并不对二度创作呈现完整、缜密的艺术构思,也不具有从思想内涵到形式再现上进行个性化的开掘和创造。虽则如此,上述的“说戏人”“技导”“技艺教师”,无疑具有部分导演的职能作用,也可以从中看到这个职能在戏剧实践中早有成因和不可或缺。
真正对导演职能的确认和导演制度的建立,是在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在那个时期的戏剧实践活动中,不仅明确地显示有执行导演职能的创作活动存在,同时有许多戏剧实践者和理论家开始了对导演理论的研究和探索,法国的狄德罗、英国的戈登·克雷、德国的莱因哈特、布莱希特、俄国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耶荷德、聂米洛维奇·丹钦柯、瓦赫坦戈夫等人均有导演理论专著问世。同时,一些戏剧实践者和研究者也在他们展开理论探讨和戏剧批评时,有意无意地涉猎了导演这个专业领域若干相关课题。诸如(英)莱因哈特的《戏剧研究》、(德)布莱希特的《戏剧小工具篇》、(英)加里克的《论表演》、(英)欧文的《论表演的艺术》、(英)格林的《我的戏剧生涯》、(英)戈登·克雷的《剧场艺术论》和《前进的剧场》、(法)布伦退尔的《戏剧的规律》、(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奥赛罗导演计划》等,不胜枚举。我国导演学的理论学习、研究有重要影响的个例,不能不提到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的列斯里、库里涅夫和古里叶夫三位戏剧专家在中央戏剧学院办班讲学所做的贡献。尽管我国有实践积累、有理论探索经验的导演很多,尽管新中国成立前后这些有建树、有业绩的导演家也频有关于导演专业的理论论述,但比较系统、比较全面地论述导演工作性质、工作流程和导演技艺训练的,上述三位专家的《导演学概论》《导演学基础》的作用不可低估。再加上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戏剧文化对中国的重要借鉴与引领作用,这一时期翻译介绍的苏联戏剧理论著作尤多,涉及导演学领域的就有查哈瓦的《舞台动作》、戈尔恰柯夫的《戏剧的排演》、托波尔戈夫的《导演艺术与舞台行动》等。国内有丰富导演创作经验的艺术家也有相关课题的理论专著面世,如黄佐临的《谈导演功能》、张骏祥的《导演的五个基本技术》、徐晓钟的《向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拓展的导演艺术》等。焦菊隐、夏淳、舒强、欧阳山尊以及阿甲等也有若干涉及导演理论的论述发表。实事求是地说,许多导演艺术家的论述,是在自身舞台艺术创作中,从实践的体悟去研究和发现导演艺术创造的规律和经验,是以具体戏剧的创作过程和创作心得体会来触及导演学。这种偏重于导演艺术实践的论述虽然生动、具体、形象,但由于缺乏从理论上对导演艺术的职能、流程、技艺运用做全面、系统的研究和论述,更未能结合面临的戏剧现实和当代的戏剧观去解析在特定戏剧状态下的导演艺术工作规律。就研究戏剧导演创作规律,解析导演工作职能和流程,培养和造就导演人才,我认为仍需要研究和完善其基础理论。例如,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自我修养》那样,将戏剧导演的创作步骤分解成可操作可训练的技术性元素,循序渐进地认识导演功能和职责,掌握和驾驭技术运用。目前我国的戏剧导演人才培养和导演理论的教学,基本上是承袭了20世纪四五十年代苏联现实主义戏剧理论,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兼收了西方多国的戏剧流派观念,特别是关注和研究中国戏曲表演美学理念,并将之融入戏剧教学中,一方面从民族自身戏剧传统中开掘、承继戏剧再现的优秀遗产;另一方面拓宽视野关注世界戏剧发展走向,更加紧密地加强戏剧创作与现实社会的维系,从而在导演艺术的创作思维、导演教学的革新和导演艺术形式创造上,走出了更为切合现实审美需求的多元化表现的道路。因此,今天在这里所讲的导演学基础,既有对当前导演教学思维研究方向的承继,也有根据当前戏剧表现的实践和理论探索的积累,就如何造就导演人才,在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把持上,讨论一些根本性的法则和规律。关于《戏剧导演学简论》需要做以下几点说明。
(1) 本书阐述的导演艺术创作范围,侧重于批判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戏剧范畴。由于当代演剧观呈多元化的现状,并且流派繁多,导演艺术创作观念也有多极追求,实践功效与理论探析未能同步,故不在本书讨论范围。
(2) 本书主张以斯氏表演体系为戏剧表现的基础观念,服从于“以演员表演艺术为中心”的主旨。
(3) 本书是导演入门的基础理论科目,是对戏剧导演理论的一般规律研究,并不对具体戏剧剧目有特别的针对性。
(4) 导演职能的履行重实践与创造。基础理论并不能成就导演的艺术实践,但正确理解导演工作法则,驾驭导演工作流程是进行舞台艺术创作的先导。只有将基础理论与导演艺术实践有机结合,才有可能运用导演艺术于戏剧创作。
(5) 本书将从导演职能及其在戏剧创作中的作用、导演的工作流程及导演的技艺实践与基本技术的认识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作者
2016年4月
第一章导演职能及其在戏剧创作中的作用1
第一节导演在戏剧二度创作中的主导作用2
第二节导演创作是艺术的也是技术的3
第三节导演对戏剧的干预作用4第二章导演的工作流程6
第一节导演选择剧本6
一、 剧本主题与社会现实响应的紧密性7
二、 剧本的情智激动自己,并有相似的体验和认识7
三、 剧本能激活导演创造天性,并能泉涌艺术构思8
四、 对剧本艺术成熟度的鉴别9
五、 应考虑择定剧目演出的市场功效10
六、 对合作剧院艺术力量的评析10
第二节导演分析剧本11
一、 通读剧本,确认主题、中心冲突和时代背景11
二、 梳理剧本贯串动作,确定最高任务12
三、 研究和确定剧本的时代背景13
四、 按剧本结构排列出舞台事实和舞台事件14
五、 深刻、鲜明地解析角色性格,充分挖掘角色在戏剧情势呈现中的
功能与作用14
六、 导演确立择定剧目演出的最高任务15七、 导演删改剧本15
八、 导演向创作集体分析剧本16
第三节导演艺术构思的形成17
一、 对戏剧剧目的哲理追求18
二、 对未来戏剧形式呈现的追求及对风格流派的把握19
三、 对重要舞台行为和舞台调度的考虑和设计29
第四节二度创作中导演的基本技术的运用30
一、 组织舞台行动30
二、 设计舞台调度33
三、 调整戏剧节奏37
四、 对不同风格、体裁把握的技术措施43
五、 培养演员进入良好实践状态46
六、 帮助舞台综合部门进入良好创作状态49
第五节导演对舞台体现的综合49
第六节导演对舞台实践成果的鉴别50
一、 对导演构思的鉴别51
二、 导演对吸纳综合部门创作成果的鉴别51
三、 在二度创作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52第三章导演的技艺实践与基本技术的认识概述54
第一节以小品作为训练的基本单元55
一、 事件小品55
二、 画面小品63
三、 音乐、音响小品75
第二节以戏剧片段的构思排练理解并掌握导演技巧87
一、 片段选择88
二、 分析剧本片段90
三、 完成片段导演构思91
四、 向舞台综合部门及演员分析片段,并讲述导演构思91
五、 排练91附录导演艺术在现代戏剧中作用探索拾零93
一、 创作意识的前瞻是导演艺术创造的先导95
二、 导演艺术中的道与术之辩证99
三、 现代戏曲实践中的导演艺术探索思考103
四、 导演的发展仍应重视以演员表演为中心的原则108参考文献113后记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