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是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会计电算化等财经类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的课程体系中,财务会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整个财务会计学科知识内容体系的主体,它运用基本会计原理,系统介绍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和披露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
在编写内容上,本书立足于新会计准则和最新的会计法规、制度,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最新的知识。本着既要将财务会计基础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技术方法讲深讲透,又要注重实务操作,既要满足素质教育要求,又要兼顾学生应试需要的目标,本书以公司制企业经济业务为主线,对供应、生产、销售过程的主要经济活动所涉及的会计处理都做了较全面的阐述。对随着经济深入发展而出现的新兴业务事项的基本内容也都做了阐述。
本书由范宋伟、黄东坡任主编,任方、程瑶、张慧芳任副主编。本书分工如下:第一、第五、第八、第九、第十三章由河南工程学院黄东坡编写;第二、第三、第十章由郑州科技学院范宋伟编写;第四章由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宋丽编写;第六、第七章由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任方编写;第十一章由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程瑶编写;第十二章由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张慧芳编写。河南工程学院杨茵芝、黄艳霞、侯彦彦、周艺参与部分书稿和电子课件的整理工作。
本书可供普通高等院校财经类各专业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企业财务人员工作时参考。
为了配合现代化教学方式、方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本书提供练习题参考答案和电子课件。
本书参考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以充实教材内容,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由于编者自身能力有限、编写时间比较仓促,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同行和广大读者指正。
编者2017年4月
第一章
总论
学习目标
1.掌握财务会计基本职能、目标。
2.重点掌握会计要素包括的内容。
3.掌握会计假设的内容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4.掌握会计确认基础及会计计量属性。
5.了解财务报告的类别。
第一节财务会计概述
一、财务会计的概念
现代会计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财务会计侧重向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如投资人、债权人、政府机关、供应商等提供财务信息;而管理会计则侧重于向企业内部提供管理信息。
财务会计是现代会计的一个分支,也称为“对外报告会计”,主要为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各种定期财务报表。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是指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和财务报表的其他使用者。
财务会计遵循“凭证—账簿—报表”的基本模式,按照一定的程序,遵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对日常经济业务进行处理。通过定期编制并提供财务报表,向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和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使他们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以保证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财务会计的概念可以表述为:财务会计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为准绳,依据企业会计准则或企业会计制度,按照规定的会计程序,采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企业财务信息,旨在管好、用好企业资金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财务会计的目标、职能、特点及对象
(一)财务会计的目标
会计的目标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查找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改进经营策略,以提高经济效益。会计目标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财务会计的基本目标就是提供对决策有用的财务和相关的经济信息,即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及与其相关信息。通过财务信息反映出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同时为财务信息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提供帮助。
(二)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
财务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按其本质应当具有的功能,是会计本质的体现,包括预测、决策、控制、分析、核算和监督等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1.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它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又称反映职能,是指利用价值形式即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活动或者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记录、计量和分析,定期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信息资料。会计核算提供的会计资料是进行会计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重要依据。会计核算包括事前核算、事中核算和事后核算。
2.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又称控制职能,是指以国家的法律为准绳,以会计资料为依据,对将进行或者已经进行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进行评价,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并据以施加限制或者影响的过程。会计监督是监督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合法性监督是指保证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执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杜绝违法乱纪行为;合理性监督是指检查各项财务收支是否符合企业的财务收支计划,是否有违背内部控制制度等现象,为增收节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严格把关。会计监督包括事后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前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与会计监督职能是不可分割的,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就没有了依据;没有会计监督,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资料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三)财务会计的特点
(1)从直接的服务对象看,财务会计主要是为企业外部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但同时也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
(2)从提供信息的时态看,财务会计主要是提供有关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济活动情况及其结果的会计信息。
(3)从提供信息的跨度看,财务会计主要是定期反映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的变动情况。
(4)从工作程序的约束依据看,财务会计受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约束。
(5)从会计程序和方法看,财务会计有一套比较科学的、统一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如填写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
(6)从会计分期看,财务会计要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表。财务会计通常以公历年为会计年度。
(四)财务会计的对象
财务会计的对象就是财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财务会计侧重于从价值角度核算和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资金筹集、资金使用、资金周转和财务成果分配。在实际工作中,常把各种经济业务作为会计核算的对象。
第二节会计假设与会计基础
一、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也称为会计核算的前提,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做的合理设定。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会计主体确定了会计工作的服务对象和空间范围。会计工作必须明确一个问题即会计服务的对象,会计核算应当站在谁的立场上,为谁服务,因为只有明确这个问题,才能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的所有者及职工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将该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同时我们还要区分两个概念——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不是对等的概念,法律主体就是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也称为法人。一般来说,法律主体是会计主体,而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如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法律主体,应当建立会计核算体系,独立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因此它是一个会计主体;又如一个企业集团,母公司拥有若干个子公司,企业集团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核算这个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通过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反映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因此企业集团是一个会计主体,但由于集团不能承担法律责任,故不是一个法律主体,但集团中的母公司和各个子公司既是会计主体又是法律主体。而总公司和分公司不同于母子公司,总公司是会计主体又是法律主体,但分公司只是可以独立核算的会计主体但不是法律主体。即企业或者组织为了内部管理的需要,也对企业内部的部门进行单独的核算,并编制出内部会计报表,企业内部划出的单独核算单位也可以视为一个会计主体,如一个生产车间、分厂、分公司等也可作为一个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假设会计主体能够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其经营活动能够无休止地运行。会计主体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因为假设会计主体能够持续经营下去,资产才能按照原来用途正常使用,才能在预计的使用年限计提折旧,债权债务关系才能建立,收入与费用才能按期正常计量和记录。同时只有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会计主体采用的会计方法和会计政策才能保持稳定,会计数据才能连贯、有效,会计信息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才能真实。持续经营是根据会计主体发展的一般情况所做的假设,当然某一会计主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也可能出现缩减规模甚至停业,若能确定其不能持续经营,就得改变正常经营状态下的会计核算方法。如企业破产,就得采用破产所适用的方法对其进行核算,原来正常经营状况下的会计核算方法和原则就得停用。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人为地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会计期间。会计分期假设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补充。会计主体提供会计信息要及时,如果没有会计分期假设,只有持续经营,则只有在企业停业时才一次性提供会计信息,企业就失去很多投资、借款等机会,从而失去生产经营的意义。为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及时提供会计信息,必须将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很多相等的时间段,每一时间段就是一个会计分期或者是会计期间。在每一会计期间都需要提供会计信息,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债权人提供贷款、投资人投资、税务机关征税、政府宏观调控的需求。
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划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份。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份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其中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这是会计主体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决定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采购原材料,生产产品,机器设备的损耗,人工的耗费等。由于各种原材料、劳务等的耗费在实物上不存在统一的计量单位,因此无法比较,为了全面完整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计核算客观上需要一种统一的计量单位作为其计量尺度。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因此选择货币作为其计量单位,从而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二、会计基础
由于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的时间与货币收支的时间并不完全一致,即款项的收付期与归属期不完全一致,因此对于收到款项是否确认为当期收入和支付款项是否确认为当期费用的标准有两种,即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