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融合在一起, 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基本内涵及发展演进过程, 阐述了现代物流理念、供应链管理战略、供应链合作关系、供应链采购与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的方法、物流信息管理、物流成本管理、供应链绩效管理、城市与国际物流、全球物流管理等方面的理论、方法和研究发展前沿, 同时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和探讨。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和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物流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取得了超高速发展。在新的环境和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需求不仅为我国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发展契机,同时也要求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快速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精细化与高效化。全球的物流已快步迈入供应链管理时代,我国企业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竞争供应链化的双重挑战,在实践中迫切需要先进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的指导。遗憾的是,我国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培养却相对滞后,与我国物流业蓬勃发展不相匹配,物流技术与供应链管理人才远远无法满足物流业发展实践的需要。因此,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建设非常紧迫,亟待淘汰已经过时的旧课程内容,研究和建立新的课程知识体系。本书便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我们尝试着将国内外最新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融入课程,通过课程内容的更新和完善帮助提升物流与供应链人才培养的质量。
全书共分为9章。第1章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总论,主要介绍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要素构成、功能、运作模式和两者间的联系、新兴物流模式、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的发展趋势。第2章供应链战略管理,主要介绍供应链战略管理的概念、特征,供应链战略管理的规划、实施,战略联盟和业务外包。第3章供应链的采购与库存管理,主要介绍供应链采购管理的含义、特征和发展趋势,准时采购的基本思想、特点、原理及步骤,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管理策略和库存管理策略。第4章供应链合作关系,主要介绍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内涵、合作伙伴的选择与评价及关系管理。第5章供应链绩效评价,主要内容是供应链绩效管理的内涵、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供应链管理的各种方法等。第6章城市物流与国际物流,介绍城市物流的概念、规划、配送体系和信息平台,国际物流的概念、战略和基本业务,并分析了“一带一路”对于现代物流的影响等。第7章物流信息系统,主要介绍系统结构、功能、技术基础,并详细介绍了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第8章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的新兴信息技术应用,主要介绍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数据挖掘、案例知识挖掘技术和云物流平台。第9章全球供应链管理,主要介绍全球供应链下的业务外包和客户关系管理。
本书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特别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②增加了理论应用方面的内容,如电子商务物流、“一带一路”对于现代物流的影响、新兴信息技术应用等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新发展,突出了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理念;③在介绍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新知识点的介绍和引入,融入了最新的物流理念,如第1章电子商务物流的企业顾客忠诚度和第8章智慧物流环境下的案例知识挖掘技术;④注重案例和内容的结合,本书每一章结尾都附有案例分析和习题,有助于加深读者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复习。
本书由顾东晓、顾佐佐担任主编,负责对全书框架结构进行设计、审稿及最后定稿;由章蕾、陈欣担任副主编,负责对全书进行编排和整理。各章的编写分工如下:第1章顾东晓、章蕾,第2章陈欣,第3章章蕾,第4章丁勇,第5章陈欣、顾东晓,第6章丁勇,第7章、第8章顾佐佐,第9章董骏峰。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并借鉴了国内外大量有关研究成果,虽然我们已尽可能地在参考文献中列出相关的文献,但仍可能有疏漏,这里对所有涉及的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合肥工业大学张悦、李培培、江政、刘波、李晶晶、肖金川、吴彦儒、曲秋菊等研究生也投入大量的时间参与了本书的编写工作,尤其是资料查阅和校对,在此深表谢意。此外,本书的出版要特别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鼎力支持。本书还得到了“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培养质量工程”(精品教材建设项目)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物流工程、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交通工程、交通运输与管理、物联网工程、会计学等相关经济管理类或交通航运类专业本科、研究生以及职业技术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相关领域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阅读参考书或培训用教材。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的发展日新月异,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本身也处于不断地发展、演化和完善之中,加之编者水平的限制,书中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广大学者和读者不吝赐教,以便今后我们对此书修订时进行完善。
顾东晓,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在吉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南京大学学习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信息系统、电子健康、商业数据科学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课题10多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曾在Information & Management、中国科学院院刊等杂志和PACIS等国际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曾获Emerald中国LIS研究高度赞誉奖和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作为副主编和编委参与了4本国家级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目前为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大数据与商务分析研究会理事。
第1章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总论
1.1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相关概念及其内涵
1.1.1 现代物流的内涵、特征与作用
1.1.2 物流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1.1.3 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1.1.4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概述
1.2 现代物流的构成要素与分类
1.2.1 现代物流的构成要素
1.2.2 物流要素之间的关系
1.2.3 现代物流的分类
1.3 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
1.3.1 第三方物流
1.3.2 第四方物流
1.3.3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趋势
1.4 供应链的结构和类型
1.4.1 供应链结构模型
1.4.2 供应链的类型
1.5 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及意义
1.5.1 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1.5.2 供应链管理的意义
1.6 现代物流与经济社会发展
1.6.1 国内外物流发展状况
1.6.2 电子商务物流
1.7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全球化发展趋势
1.7.1 信息化——现代物流业的必由之路
1.7.2 多功能化——物流业发展的方向
1.7.3 一流服务——物流企业追求的服务目标
1.7.4 全球化——物流企业的竞争趋势
案例分析
习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供应链战略管理
2.1 供应链战略管理的概念及特征
2.1.1 供应链战略管理的概念
2.1.2 供应链战略的分类
2.1.3 供应链战略管理的特征
2.2 供应链战略管理的规划与实施
2.2.1 供应链战略管理的规划
2.2.2 供应链战略管理的实施
2.3 供应链战略联盟
2.3.1 战略联盟
2.3.2 供应链战略联盟
2.3.3 供应链战略联盟的作用
2.3.4 供应链战略联盟的种类
2.4 供应链与业务外包
2.4.1 业务外包概述
2.4.2 外包的优势与劣势
2.4.3 外包的主要方式
2.4.4 业务外包案例
案例分析
习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供应链的采购与库存管理
3.1 供应链采购管理概述
3.1.1 采购的含义
3.1.2 采购管理的含义和内容
3.1.3 传统采购模式的主要特点
3.1.4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
3.1.5 集中统一进行商品采购的作用
3.1.6 我国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3.2 准时采购策略
3.2.1 准时采购的基本思想
3.2.2 准时采购的原理与步骤
3.2.3 准时化采购的特点
3.2.4 准时采购对供应链管理的意义
3.3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供应商问题
3.3.1 供应商概述
3.3.2 供应商的评价选择
3.3.3 供应链的绩效评估
3.3.4 供应商关系管理
3.4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问题
3.4.1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问题
3.4.2 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与库存
3.5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策略
3.5.1 VMI管理系统
3.5.2 联合库存管理
3.5.3 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
案例分析
习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供应链合作关系
4.1 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概述
4.1.1 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的产生
4.1.2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定义
4.1.3 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分类
4.1.4 供应链合作关系与传统供应商关系的区别
4.2 供应链合作关系的理论基础
4.2.1 交易成本理论
4.2.2 资源依赖理论
4.2.3 资源基础理论
4.2.4 策略性行为理论
4.2.5 委托代理理论
4.2.6 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基础理论比较
4.3 供应链合作关系形成的驱动力
4.3.1 企业核心竞争力
4.3.2 不断变化的顾客期望
4.3.3 业务外包战略
4.3.4 企业间资源依赖的互补
4.3.5 关系加强实现共赢
4.4 合作伙伴的选择与评价
4.4.1 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标准
4.4.2 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原则
4.4.3 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方法
4.4.4 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与评价步骤
4.5 供应链合作关系管理
4.5.1 供应链合作关系管理的重要性
4.5.2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中的制约因素及问题
4.5.3 信息交流与知识共享机制
4.5.4 信任合作与冲突解决机制
4.5.5 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
4.5.6 风险管理与利益分配机制
案例分析
习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
5.1 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概述
5.1.1 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的内涵
5.1.2 供应链管理绩效的影响因素
5.1.3 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原则
5.2 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5.2.1 顾客价值评价
5.2.2 供应链价值评价
5.3 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方法
5.3.1 平衡计分卡
5.3.2 六西格玛度量法
5.3.3 供应链基准化法
5.3.4 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
5.4 供应链的标杆管理
5.4.1 标杆管理的概念
5.4.2 标杆管理的作用
5.4.3 标杆管理的种类
5.4.4 标杆管理的规划与实施
5.4.5 标杆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5.4.6 标杆管理的相关案例
案例分析
习题
参考文献
第6章 城市物流与国际物流
6.1 城市物流概述
6.1.1 城市物流对城市经济的影响
6.1.2 城市物流的概念及特点
6.1.3 城市物流系统的构成
6.1.4 中国城市物流的发展
6.2 城市物流管理
6.2.1 城市物流规划
6.2.2 城市物流配送体系
6.2.3 城市物流信息平台构建
6.3 国际物流概述
6.3.1 国际物流的概念及特征
6.3.2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
6.3.3 国际物流系统的构成
6.3.4 国际物流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趋势
6.4 国际物流管理
6.4.1 国际物流战略
6.4.2 国际物流的基本业务
6.4.3 国际物流运输
6.4.4 国际货物储存
6.5 “一带一路”对现代物流的影响
6.5.1 “一带一路”对国内物流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6.5.2 “一带一路”对国际物流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6.5.3 “一带一路”新形势下物流业面临的新挑战
案例分析
习题
参考文献
第7章 物流信息系统
7.1 物流信息系统概述
7.1.1 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特点
7.1.2 物流信息系统结构
7.1.3 物流信息系统功能
7.1.4 物流信息系统现状与发展趋势
7.2 物流信息系统技术基础
7.2.1 物流信息的自动识别与采集技术
7.2.2 物流信息的跟踪技术
7.2.3 物流信息的存储、交换与传输技术
7.2.4 其他技术
7.3 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与系统规划
7.3.1 常用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7.3.2 信息系统开发方式
7.3.3 物流信息系统规划概述
7.3.4 物流信息系统规划方法
7.4 物流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7.4.1 物流业务流程及数据流程分析
7.4.2 物流信息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7.4.3 物流信息系统的代码与数据库设计
7.4.4 物流信息系统的输入/输出设计
7.5 物流信息系统实例: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
7.5.1 第三方物流概述
7.5.2 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的系统目标
7.5.3 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分析与功能模块设计
7.5.4 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的数据流程分析与数据库设计
7.5.5 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的实施与总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8章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的新兴信息技术应用
8.1 物联网技术与智慧物流
8.1.1 物联网技术
8.1.2 智慧物流
8.2 物流管理中的物联网技术应用
8.2.1 物联网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
8.2.2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
8.2.3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8.2.4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8.3 大数据与数据挖掘技术
8.3.1 大数据
8.3.2 数据挖掘技术
8.4 面向供应链管理的案例知识挖掘技术
8.4.1 案例知识挖掘技术
8.4.2 案例知识挖掘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8.5 云物流平台
案例分析
习题
参考文献
第9章 全球供应链管理
9.1 全球供应链管理导论
9.1.1 全球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产生
9.1.2 集成化的全球供应链管理
9.2 全球供应链下的业务外包
9.2.1 全球化市场下的企业竞争
9.2.2 供应链管理的全球化外包
9.2.3 全球供应链管理下的扩展企业
9.3 全球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
9.3.1 全球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概述
9.3.2 全球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思想
9.3.3 全球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的实现
案例分析
习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