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什么是社群。第二部分为社群的建立。第三部分为社群的维护。分别从活动的组织、营销的策划、社群的开放, 介绍如何长期经营社群。第四部分为总结, 成功和失败案例。从产品、用户、市场三个角度确立社群的定位; 以平台为依据, 从注册、吸粉、转化三个阶段构筑社群营销的虚拟基地。
社群,是建立在共同兴趣爱好、强关系的基础上的群体,是互联网社交的进一步扩大与强化。在一定程度上,社群甚至已经成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电商和新营销的风口,越来越多的网络营销人员通过细分领域,构建强关系社群,玩转社群营销。
因此,有必要为关注社群营销的人们,如个体微商、触网企业,整理、归纳出关于社群建立、发展、运营和变现等的操作方法和技巧,以期解决在社群营销的实战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惑和困难。出于这种考虑,这才有了这本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强关系社交宝典。
对于个体微商而言,出于对成本和规模的考虑,对营销的模式一般具有高敏感性。从发微博、刷朋友圈,再到自建公众号、加入移动社交平台,他们总是走在自媒体营销的最前沿。在不断强化的虚拟关系网中,他们是最渴望将粉丝的弱关系转化成强关系的群体。如何将粉丝经营成用户社群,怎样提高社群活跃度,关乎他们的生存大计。
对于触网企业来说,即便是再强势的企业,一旦进入互联网时代,也要从头开始学营销。想要突破传统模式束缚下的用户增长瓶颈,就要学会用互联网扩散品牌。已经拥有了固定粉丝群的企业,学会通过社群营销让用户向互联网的弱侧迁移,建立在粉丝强关系之上的社群,促进大数据精准营销,布局O2O战略,填补营销空白,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而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习惯通过互联网去了解产品和服务的相关信息,以期省时省钱。因此,进驻品牌论坛、用户群是其中大多数人的选择。身处用户群中,用户之间更容易建立信任,也更利于维护自身利益。
本书由陕西科技大学陈晓暾和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史超超编著,其中陈晓暾编写第1章至第6章,史超超编写第7章至第9章,另外参加编写的还包括:陈志民、陈运炳、申玉秀、李红萍、李红艺、李红术、陈云香、陈文香、陈军云、彭斌全、林小群、刘清平、钟睦、刘里锋、朱海涛、廖博、喻文明、易盛、陈晶、黄柯、黄华、杨少波、杨芳、刘有良、刘珊、赵祖欣、齐慧明、胡莹君等。
作者
2017年5月
第1章�6�9到底何为社群营销 1
1.1�6�9社交、社区、社群 2
1.1.1�6�9社交是移动电商的根基 4
1.1.2�6�9以兴趣爱好集结的社区 6
1.1.3�6�9关系得到强化后的社群 8
1.2�6�9社群营销的优因子 11
1.2.1�6�9用户分类带来的精准化 12
1.2.2�6�9粉丝活跃带来的参与感 13
1.2.3�6�9信任交流带来的黏度 17
1.3�6�9社群中的粉丝经济 19
1.3.1�6�9从粉丝到用户再到发烧友 20
1.3.2�6�9经营社群的目的是营销 22
1.3.3�6�9盈利模式的关键在于人 25
第2章�6�9网络社群基本特征 29
2.1�6�9强关系网的建立 30
2.1.1�6�9用户之间的信任感 32
2.1.2�6�9线下活动绝不能少 35
2.1.3�6�9【案例】社群,不赚钱究竟是为什么 38
2.2�6�9高活跃度的保持 41
2.2.1�6�9好主题保持存在感 43
2.2.2�6�9专业分享多多益善 47
2.2.3�6�9【案例】社群,边缘化到底应该怪谁 51
2.3�6�9旺生命力的延续 55
2.3.1�6�9进行有温度的沟通 56
2.3.2�6�9满足诉求才是基石 59
2.3.3�6�9【案例】社群,死得快犯了什么忌讳 61
第3章�6�9社群的定位法则 65
3.1�6�9按产品属性 67
3.1.1�6�9快销品注重消费体验 69
3.1.2�6�9耐用品主打售后服务 74
3.1.3�6�9【案例】不同的产品戴不同的帽子 78
3.2�6�9按用户特征 82
3.2.1�6�9年龄差异影响消费观 83
3.2.2�6�9职业区分决定关注点 86
3.2.3�6�9【案例】百样顾客有百样喜好 88
3.3�6�9按市场需求 91
3.3.1�6�9供不应求打预售战争 92
3.3.2�6�9供过于求玩价格策略 94
3.3.3�6�9【案例】各地的市场有各地的规矩 96
第4章�6�9社群的主要平台 99
4.1�6�9用微信当阵地 101
4.1.1�6�9公众账号入门须知 103
4.1.2�6�9吸纳粉丝自有妙招 107
4.1.3�6�9转化用户依靠软文 111
4.2�6�9其他常用平台 116
4.2.1�6�9社区论坛技术当先 117
4.2.2�6�9微博群组可做跳板 119
4.2.3�6�9弹幕乃是新兴力量 123
4.3�6�9虚拟渠道串联 127
4.3.1�6�9社群之间建立合作 128
4.3.2�6�9跨界营销造第三方 131
4.3.3�6�9联想诱导用户流量 133
第5章�6�9社群立体化之路 136
5.1�6�9用户分层之法 138
5.1.1�6�9按活跃度奖励用户 140
5.1.2�6�9在社群里发起众筹 144
5.1.3�6�9核心用户先做闭环 149
5.2�6�9社群O2O战略 152
5.2.1�6�9适时开展线下活动 154
5.2.2�6�9社群营销落地社区 159
5.2.3�6�9二维码倒逼上社群 162
5.3�6�9群管理结构化 167
5.3.1�6�9社群群主建立威望 168
5.3.2�6�91对1、1对多都开展 172
5.3.3�6�9核心用户成管理员 176
第6章�6�9双线活动的组织 180
6.1�6�9线上活动讲规律 183
6.1.1�6�9在合适的时间发起 191
6.1.2�6�9以宣讲的形式为主 197
6.1.3�6�9【案例】线上活动要中心化 202
6.2�6�9线下活动求效率 205
6.2.1�6�9选择恰当的活动范围 212
6.2.2�6�9引导用户相互交流 217
6.2.3�6�9【案例】线下活动去中心化 220
第7章�6�9社群的营销策划 224
7.1�6�9常用的营销技巧 226
7.1.1�6�9情感营销 228
7.1.2�6�9奖励营销 237
7.1.3�6�9内容营销 240
7.2�6�9长期生存三原则 248
7.2.1�6�9更新原则 249
7.2.2�6�9领袖原则 257
7.2.3�6�9盈利原则 260
第8章�6�9从闭环走向开放 265
8.1�6�9解锁部分用户群 267
8.1.1�6�9核心用户变成开发组 269
8.1.2�6�9深度用户当作营销员 274
8.1.3�6�9边缘用户要继续培养 282
8.2�6�9敞开社群变社会 287
8.2.1�6�9贴上标签造就荣誉感 288
8.2.2�6�9网络社群也能搞联谊 291
8.2.3�6�9竞争压力能激发潜力 295
第9章�6�9都是社群,你输在哪里 300
9.1�6�9单线与O2O之差 302
9.1.1�6�9【反案例】社群变“传销” 305
9.1.2�6�9【正案例】现实和虚拟邻居 310
9.2�6�9闭环与开放之差 316
9.2.1�6�9【反案例】关门成一潭死水 318
9.2.2�6�9【正案例】为有源头活水来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