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辅导》从心理辅导的内涵开始讲解,分析了中学生心理的基本特点,介绍了常见的心理辅导理论,着重阐述了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情绪管理、学习心理、人际关系、网络心理、生涯管理等内容,还论述了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支持系统和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本书理论与实务相结合,在对中学生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的介绍上,配合案例导读、心理测试、知识链接、实务训练、案例分析、巩固与训练、拓展阅读等,有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现出实用性的特色。
目前国内缺少适用于心理学本科生以及教师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应用型心理辅导教材,本书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推进和教师教育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人们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日渐重视,加强高等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能力的训练势在必行。《中学生心理辅导》正是为了适应这一现实的需要而编写的。本书紧扣中学教育实际,吸纳中学生心理辅导最新成果,改变以往以理论知识为重点的教材编写模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强调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体现了教学改革的特色。
本书的特点有:第一,逻辑结构清晰。本书前两章属于基本理论探讨,第三章到第八章是具体心理问题及辅导,第九章和第十章属于心理辅导的支持体系。第二,具有针对性。本书针对中学生在特定发展阶段的常见心理问题,具体介绍了适用于中学生的心理辅导方法。第三,吸纳新近研究成果。本书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引用了新近的研究成果。第四,理论与实践结合。本书注重应用型本科以及教学型本科教材的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既有理论的探讨,也注重实务训练。
本书的特色体现在:第一,内容先进。本书依据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精神,体现以学生为本,关注专业发展的教育理念,并紧跟目前中学生心理辅导前沿,选取新时期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第二,实用性强。每一章除了介绍基本理论和方法外,均配有案例分析和实务操作,力求让学习者能够对知识活学活用,有助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具有实用性的特色。第三,体例新颖。每章内容均配有案例导读、心理测试、知识链接、实务训练、案例分析、巩固与训练、拓展阅读等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学习者学习的参与性,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第四,资源丰富。本书与高校省级精品课建设相结合,并配有一系列含有相关资源的教学网站,较好地满足了数字化校园背景下,学校对优质立体化教师教育课程资源的需求。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心理学本科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材及高等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教育课程教材,还可作为中学教师资格证培训和心理从业人员的资格培训教材或自学的教材。教师可根据教学对象和授课学时的不同,灵活选择相关内容进行重点教学。
本书由姜淑梅副教授任主编,张春梅、张文霞、崔继红任副主编。全书共计10章,各章编写人员及分工如下:姜淑梅编写第一章、第二章和第十章,张春梅编写第七章、第八章和第九章,张文霞编写第五章和第六章,崔继红编写第三章和第四章。此外,参加编写的人员还有马燕娟、苏阳、秦超、黄乐、徐雨晴、黄凤、李恒、许磊、刘勤为、罗贝贝、高苗苗和汪招霞。全书最后由姜淑梅副教授统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很多同类教材、著作和期刊等,限于篇幅,恕不一一列出,特此说明并致谢。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恳请同行专家及读者指正。我们的邮箱是huchenhao@263.net,电话是010-62796045。
本书对应的电子教案可以到http://www.tupwk.com.cn/downpage网站下载。
编 者
2014年12月
第一章 中学生心理辅导概述1
第一节 心理辅导与学校心理辅导的概念2
一、心理辅导的概念2
二、学校心理辅导的概念6
第二节 心理辅导的产生与发展8
一、心理辅导的产生8
二、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及现状9
三、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趋势16
第三节 中学生心理辅导19
一、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19
二、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含义与意义21
三、中学生心理辅导的目标与内容23
四、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原则与途径27
小结32
巩固与操作32
拓展阅读36
第二章 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37
第一节 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38
一、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简介38
二、精神分析疗法的运用44
三、精神分析疗法的贡献和局限49
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50
一、行为主义的基本理论50
二、行为主义疗法的运用53
三、行为主义疗法的贡献与局限57
第三节 人本主义学派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57
一、人本主义的基本理论58
二、人本主义疗法的运用59
三、人本主义疗法的贡献与局限61
第四节 认知学派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63
一、认知疗法的基本理论64
二、认知疗法的运用68
三、认知疗法的贡献与局限73
第五节 后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73
一、后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74
二、后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75
小结81
巩固与操作81
拓展阅读83
第三章 自我意识84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85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85
二、自我意识的特点86
三、自我意识的心理构成87
四、影响自我意识发展的因素88
五、自我意识的作用90
第二节 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91
一、中学生的自我评价92
二、中学生的自我体验96
三、中学生的自我控制98
第三节 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与调适99
一、中学生的自负与调适99
二、中学生的自卑与调适102
三、中学生的自我中心与调适104
四、中学生的逆反与调适106
小结108
巩固与操作109
拓展阅读109
第四章 中学生的学习心理110
第一节 中学生学习的特点111
一、中学教育的定位111
二、中学生学习特点的表现113
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过程与学习115
一、中学生的注意特点与学习115
二、中学生的感知特点与学习118
三、中学生的记忆特点与学习120
四、中学生的思维特点与学习124
第三节 中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辅导127
一、中学生的学习困难辅导127
二、中学生的学习倦怠辅导130
三、中学生的考试焦虑辅导134
小结137
巩固与操作137
拓展阅读138
第五章 中学生的情绪管理139
第一节 认识情绪140
一、情绪的定义140
二、情绪的分类142
三、情绪的发生与发展146
四、情绪对人的影响147
第二节 中学生的情绪特点及常见的情绪困扰148
一、中学生的情绪特点148
二、中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151
三、中学生不良情绪的成因158
第三节 中学生的情绪调适160
一、主观方面调节措施160
二、客观方面调节措施167
小结172
巩固与操作173
拓展阅读173
第六章 中学生的人际关系174
第一节 中学生人际关系概述175
一、中学生建立人际关系的意义175
二、建立人际关系的过程—— 人际交往176
三、影响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的因素181
第二节 中学生常见的人际困扰184
一、中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特点184
二、中学生常见的人际困扰186
第三节 中学生人际交往的艺术192
一、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192
二、中学生人际交往的艺术196
小结206
巩固与操作207
拓展阅读207
第七章 中学生的网络心理208
第一节 ??中学生上网的现状与利弊209
一、中学生上网的现状209
二、中学生上网的心理原因211
三、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212
第二节 中学生网络偏差行为与调适214
一、中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内涵及类型214
二、中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形成原因216
三、中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的调适策略218
第三节 ?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治疗与预防220
一、网络成瘾概述220
二、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类型223
三、中学生的网络成瘾的原因224
四、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治疗与预防229
小结234
巩固与操作234
拓展阅读234
第八章 中学生的生涯教育与时间管理235
第一节 职业生涯规划概述236
一、职业生涯概述236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237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238
第二节 中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244
一、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概述244
二、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245
三、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246
四、加强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对策247
第三节 中学生的时间管理249
一、时间管理概述250
二、中学生在时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52
三、对中学生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253
小结260
巩固与操作260
拓展阅读261
第九章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支持系统262
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家庭支持263
一、家长应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树立榜样263
二、家长要创建温馨的家庭氛围264
三、家长要有恰当的教育方式266
四、家长要增强亲子沟通269
第二节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学校支持271
一、专业辅导人员支持271
二、教师及班主任支持273
三、心理辅导的学科渗透280
四、朋友及同伴支持282
第三节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社会支持284
一、社会大环境支持284
二、社区小环境支持286
小结288
巩固与操作288
拓展阅读289
第十章 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290
第一节 中学教师的心理辅导职责291
一、教师成为有效心理辅导员的重要性292
二、有效的心理辅导员所必备的特征292
三、成为有效的心理辅导员必备的条件295
第二节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300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300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301
三、当前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304
四、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306
第三节 中学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308
一、职业适应不良308
二、职业行为异常309
三、人际交往障碍311
四、人格异常312
五、神经症313
六、职业倦怠314
第四节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调适317
一、建立针对中学教师的多层次外部支持系统317
二、中学教师要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做到自我调适318
小结321
巩固与操作321
拓展阅读322
参考文献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