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定位在于填补国内在招聘及求职领域同时服务于招聘面试官以及求职者(主要是社会求职者)的图书市场空白,提供如何从招聘和求职角度双向研究分析,实现人岗匹配、完成招聘面试官和求职者有效对接的实战操作方法及案例分析。
适读人群 :大学生和白领
《面试的智慧:征服面试官 获取优质工作机会》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本书务实高效,能够帮助您持续获取优质工作机会,实现本书的目标:帮助有想法、内驱力强、综合实力TOP10的职场白领成为百里挑一TOP1的职业精英。
接到向衡的书稿,我用了一周的时间读完,我的感觉是,这本书会让有想法、内驱力强、综合实力百里挑一的人才能够持续获得更优质的工作,更加百里挑一。
人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然而对于中国的职场,似乎30年太久了。时过境迁,想当初10多年前的就业市场,拥有大学文凭几乎意味着一张职场通行证,然而看今天,尤其最近两年,伴随着国家经济层面新常态的到来,每年约700万的大学毕业生,能够获得优质工作机会的比例非常小。这无形中也给在职场中打拼的职业精英带来挑战,大家是否能够很好胜任现有的工作岗位,甚至能够持续获取更优质的工作机会。所以,如何把握职场中的每一次机遇,无论是内部晋升还是跳槽,就显得具有更多的现实意义。
事实上,无论在什么时代,就业,不但对于每一个职场打拼或者初涉职场的人都至关重要,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很遗憾的是,如此重要的一件事情,却鲜有高质量的系统的针对应聘面试及职业发展的训练体系;市面上看到的更多是对人力资源从业者进行专业化选人训练的各类工具,比如,各类面试模式设计(结构化、半结构化等)、各类面试工具(压力面试、情景面试、PANEL、STAR面试法等)、各类测评工具(MBTI、PDP、九型人格等)等。对于企业来讲,专业的人员评价办法,有助于帮助企业选择对的人;而对于职场打拼的小伙伴们,掌握如何把握住每一个难得的优质工作机会,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更是至关重要。
这本《面试的智慧》,作者利用10余年在人力资源领域的实战研究,从锤炼自己—“打造自己的职业能力体系”到分析面对官—“透视面试官的选才策略”,再到“与面试官的终极博弈”,非常系统的讲解了在职场中如何从增强自身的职业能力出发、掌握面试官惯用的核心面试策略与方法、把握优质工作机会的实战操作方法,适时的填补这个领域的空白,委实是件好事。
作为企业负责招聘的面试官,我们期望,候选人能够在工作实践中持续修炼自己的职业能力体系,提升职业形象与职业气质,打造职业品牌,并且在面试沟通过程中,智慧、沉稳、激情,有策略,有方法;我们愿意,将手里的优质工作机会给予这些候选人,帮助他们获得职业上的成功。
同样,作为职场人士,我们既要掌握应聘面试策略与方法的精髓,以提高当下每一次面试的面试效果;更要持续修炼并拉高自己的职业能力体系、提升职业气质、塑造职业品牌,积极主动应对逐渐升级的职业竞争,持续获得更优质的工作机会。
这本《面试的智慧》,不仅适合优秀的职场新人研读和实践,职业精英由于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研读本书会感到更加的有味道、有嚼头、有价值,这确实是一本难得的能够帮助我们持续获取优质工作机会的书,具有很强的实操价值,能够推动我们的职业生涯稳健快速发展。
希望在职场打拼的小伙伴们,都能够从研读这本书出发,实现从打造自己的职业能力体系、提升职业气质/职业形象,到持续获取优质工作机会的良性循环。让有想法、内驱力强、综合实力百里挑一的人才能够持续获得更优质的工作,更加百里挑一。
认识向衡好些年了,一直对他在人力资源领域的研究比较欣赏,也很佩服他对于这个领域的钻研精神。承蒙向衡相邀,有幸在出版之前就拜读了他这本著作,并为此书的首版写几行文字,不揣浅薄。
是为序。
蔡元启
海尔集团海尔创吧创始人/全球人才吸引平台总监
李向衡,
致力于招聘面试、职业能力开发、创新人才管理等领域的研究与实践
在招聘面试及职业能力体系建设领域有深刻研究与实践经验,包括招聘、应聘、面试、职业发展及职业能力体系等内容。擅长职场白领应聘面试、职业发展领域的的咨询培训,以及企业招聘面试领域的咨询培训。
同时,在人才发展体系、组织发展体系、人才激励体系等创新人才管理领域有多年实践经验。历任知名大型集团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等高级管理岗位,具有丰富的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经验;熟悉机械、制造、教育、汽车、地产、互联网、金融等行业运营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曾担任招聘面试、职业发展、职业能力体系、行动学习、素质模型、企业商学院、集团管控、组织设计、流程再造、绩效薪酬等项目咨询顾问。
自序
序言
第1章 起点:面试过程中的困惑与挑战
1.1 面试剖析
初步反思
实际工作经验
面试类型或场景
完整的面试流程
面试的本质是什么
把握面试的4个目标
自我评估
1.2 知己知彼:在信息不对称的面试中把握主动权
面试是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博弈
理解面试官的3个核心目标
识别面试官的角色划分
把握面试官的思维模式,掌握主动权
有效识别面试官的困惑
第2章 规划:打造职业能力体系
2.1 基于优势素质与发展动机,规划我的职业发展路径
从自我认知到职业定位
根据优势素质进行职业定位
基于职业定位确定职业发展路径
2.2 基于职业机会选择模型,有效选择阶段性目标
职业机会选择需要关注的核心要素
长远规划,有效选对阶段性目标
2.3 基于岗位存在的价值,打造目标岗位任务体系
精确界定目标岗位的存在价值
打造目标岗位任务体系,你要理解的8个专业工具
目标岗位任务体系的开发逻辑
目标岗位任务体系开发流程
岗位五级任务体系:知识、技能、经验
岗位六级任务体系:素质能力
岗位七级任务体系:文化特质
岗位八级任务体系:相关流程制度及关键节点
目标岗位任务体系的开发成果
2.4 基于目标岗位任务体系,打造我的职业能力体系
让职业能力体系动态发展
打造职业能力体系
通过人才职业能力发展,驱动岗位任务体系发展
通过职业发展规划,推动职业能力体系发展
第3章 应聘:精准呈现有用信息
3.1 准备面试
基于目标岗位任务体系,明确面试准备的要点
基于目标岗位素质能力要求,开发关键事件
针对目标岗位的简历开发
展现职业形象,强化面试官对你的正向判断
3.2 开始面试
通过电话面试,获取现场面试机会
有效排除电话面试的雷区
掌握精准的自我介绍方法
通过价值展示,坚定面试官信心指数
3.3 面试过程
将有效信息转化为有用信息
精准呈现有用信息
3.4 结束面试
最后提问与总结陈述
薪酬沟通:从客户价值出发
3.5 面试追踪
面试回顾与追踪
通过面试或被拒绝
职业能力体系的自我评估与升级
第4章 底牌:透视面试官的选才策略
4.1 底牌在握,面试官的用人标准
价值如何创造出来
综合能力体系冰山模型
确定岗位的用人标准
4.2 厉兵秣马,面试官的面试准备
吃透岗位说明书
看透岗位的相关要素
深刻理解:岗位说明书的核心要素
研究岗位作业标准
关注简历的6大重点
设计具体岗位的面试评估表
如何选择适当的面试问题
4.3 短兵相接,面试官如何挖掘有用信息
面试官要重点挖掘的有用信息
循着岗位任务体系的脉络,进行立体化发问
深入分析:将素质能力作为信息挖掘、判断的重点
利用非语言信息识别候选人的状态,用来辅助判断
4.4 慧眼识才,面试官如何评估候选人
录用决策流程
面试官如何评估候选人
识别面试官在录用评估中常犯的5大错误
录用决策,取均值还是看差异化核心竞争能力
录用决策,要不要就候选人达成一致意见
面试评估是综合评估
第5章 录用:与面试官的终极博弈
5.1 把脉企业的用人标准与弹性空间
把脉用人标准的刚性与弹性
选择稳健或冒险的竞争策略
5.2 基于岗位价值,三步实现自我营销
自我营销要基于客观真实的信息
三步实现自我营销
5.3 有效管理面试官的期望
企业与个人,谁先付出
有效管理面试官的期望
5.4 打造"面试漏斗",稳定获取优质工作机会
我们的陶醉与恐慌
打造"面试漏斗"
第6章 发展:基于优势素质及顾客价值,经营职业品牌
6.1 通过创造高价值,驱动职业发展
聚焦价值链的高价值环节
成为支持企业核心能力的核心人才
通过创造高价值,驱动职业发展
6.2 三步解决例外问题,升级价值体系
三步解决例外问题
利用O-T-PDCA-S思维模式,实现价值体系升级
6.3 基于优势素质及顾客价值,经营职业品牌
其中,典型企业相同岗位的素质模型、目标岗位的岗位说明书都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获得;职业发展标杆人物分析则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能够在职业发展起步的时候就积极主动地与职业发展标杆人物接触,获取其对自己职业定位的建议。同时个人也可以通过职业发展标杆人物的工作、生活状态来判断是否是自己期望的职业状态。如果是,那么你就可以从这里起步,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职业定位的两个关键点
其实职业定位是很难的脑力活动,可能需要在职业发展初期的两三年内变动调整或坚定选择;而有过几年工作经验的人也可能会在职业定位这个问题上没有深刻的认知,导致的结果是频繁地更换工作,每次的更换可能都要从零起步。既然职业定位如此重要,那我们实现高效精准的职业定位的关键点是什么?
要进行有效的职业定位,我们首先要考虑面试评估的范围包括哪些。在日常的面试评估过程中,大部分企业会关注以下3类信息:1。基本条件,包括年龄、学历、教育背景、形象气质等。2。工作经验,包括行业经验、岗位经验、项目经验、管理经验、工作业绩等。3。胜任素质,包括通用素质能力、专业素质能力、管理能力等,比如亲和力、薪酬谈判能力、信息挖掘能力等。
在职业定位这个问题上,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基本要素包括年龄、学历、教育背景、职业兴趣、相关资源等。其中前面4个要素比较容易理解,相关资源则在现实生活工作中是属于比较务实也比较取巧的要素,就是进入到自己拥有或比较容易拥有相关资源的职业领域。当然,如果按照上述的5个基本要素进行职业定位,职业发展会比较稳妥;但是这不是职业定位的关键点,按照这些要素进行职业定位,当事人也很难在相应的职业发展领域拥有卓越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