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教师假性成长、优秀教师专业退化与发展、教师绩效评价等十六个方面对当前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全书立足于教师现实的教育教学生活,提出问题、分析现象、追究根源,重点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该书对促进教师理性成长、高效成长具有一定意义,适合中小学教师、教育行政人员,以及教师教育者阅读。
本书不追求体例的系统、完整,不去建构理论体系,而是从实际出发,对当前基础教育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十六个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相对于众多的教师成长研究成果,本书理论的深度和立论的高度都存在着差距。本书可以说是十六个小篇章的集锦。
目录
第一论教师为何轻视课程理论(1)
第二论教师假性成长及其克服:从教育行政的角度分析(12)
第三论教师领导者的实践困境及突破(23)
第四论教师绩效评价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和圆融:
基于文化维度理论的分析(34)
第五论优秀教师如何走得更远:
论优秀教师的专业固化和专业再发展(45)
第六论教师PCK的来源及发展策略(56)
第七论女教师专业发展:基于社会性别理论的分析(67)
第八论性别均衡教师生态的建构(78)
第九论教师能否“为了学生的一切”:
对教师责任扩大化的一种反思(89)
第十论教师与学生童年幸福(102)
目录
第一论教师为何轻视课程理论(1)
第二论教师假性成长及其克服:从教育行政的角度分析(12)
第三论教师领导者的实践困境及突破(23)
第四论教师绩效评价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和圆融:
基于文化维度理论的分析(34)
第五论优秀教师如何走得更远:
论优秀教师的专业固化和专业再发展(45)
第六论教师PCK的来源及发展策略(56)
第七论女教师专业发展:基于社会性别理论的分析(67)
第八论性别均衡教师生态的建构(78)
第九论教师能否“为了学生的一切”:
对教师责任扩大化的一种反思(89)
第十论教师与学生童年幸福(102)
第十一论教师如何正确对待新课程改革(114)
第十二论教师伪创新的表现、根源及应对措施(137)
第十三论教师信息伦理素养的现状及发展策略(148)
第十四论教师如何正确对待“课程生活化”:
以语文课程为例(158)
第十五论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对话”(169)
第十六论生命关照下的教师教育课程(185)
参考文献(196)
后记(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