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生活》共分五章,主要内容包括:化学与生命、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能源、化学与材料、绿色化学。旨在让学生获得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并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关注社会和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提高基本的科学素养。同时,增强学生分析、解释生活中化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化学与生活》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充分反映当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人们生活中衣、食、住、行越来越密切。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实例生动,可读性强。
《化学与生活》可作为高(中)等职业类院校非化工类专业的公共选修课教材,也可作为科普知识的读本。
第一章 化学与生命
生命和化学是紧密相关的,一切生命的起源离不开化学变化,生命过程中充满着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一切生命的延续也离不开化学变化。可以说人体是一个化学反应的综合体,若没有化学变化,地球上就不会有生命,更不会有人类本身。
20世纪初,科学家们在谜一样的人体中发现了能解开生命奥秘的基本因子一一基因。伴随而来的,必将是生命科学和技术在21世纪的飞速发展。
第一节 生命的化学基础
一、生命的定义
1.从生物学角度的定义
生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产生反应的能力。
2.从物理学角度的定义——“负熵”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任何自发过程总是朝着使体系越来越混乱,越来越无序的方向,即朝着熵增加的方向变化。生命的演化过程总是朝着熵减少的方向进行,一旦负熵的增加趋近于零,生命将趋向终结,走向死亡。
3.其他几种生命的“定义”
①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和核酸。
②生命运动的本质特征是不断自我更新,是一个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
③生命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存在形式。
二、生命起源与早期生物进化的探索
地球上的生物是如此的种类繁多,那么地球上这些丰富多彩的生物最初是怎样起源的?后来又是怎样演变和进化的?
经科学证明,地球刚形成时是没有生命的,地球上原始的生命是在地球漫长的演变过程中,由非生命物质产生的。
1.构成生物体的物质
由科学实验证明,生物体都是由C、H、N、O等元素组成的物质所构成,而这些元素在非生物环境里都能找到。也就是说,组成生物体物质的元素,没有一种是生物体本身独有的。这说明了组成生物和非生物物质的元素都是共通的。
生命的起源是一个长期的演化过程,这个过程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开始进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