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弘编著的《时间性的救赎(2000-2011学术文化论集)》是作者继《临界的对垒:1989-1999》(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的第二部学术文化论集,选录2000至2011年公开发表的各体文章近四十篇,是又一阶段性的研究与思想成果的结集。中心以时间性为切入点,对中国现代化转型过程里的各种文化现象,既在理论层面进行探讨,也对具体个案展开评析,同时还有关于现代性语境下学科发展的思考。《时间性的救赎(2000-2011学术文化论集)》突出了文学审美与文化精神的联系,在校准文化立场的前提下,对当代文化现象作了多方位的批判与反思。观点鲜明尖锐,方法新颖独到,文字畅达凝炼,学力识见,均属上乘,启人深思,值得一读。
前言 上卷 文化精神与文学审美第一编 现代性和学术文化 关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文化反思兼论当代中国的精神重建问题 时间性分析:对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的一点考察 海德格尔的时间性观念与现代性问题 “纯学术”与中国学术的现代性 中国现代学术:品位提升与境界开拓 学术范式转型与批判意识 知识分子问题:现实状况与话语体系 从历时视域看儒学在现代语境中的重构 论吴宓思想的体系性及其“一多”观念第二编 文学审美中的文化 试论《尤利西斯》的父与子主题和文化间性 《杜伊诺哀歌》及其他关于里尔克的读解 中美文化关系研究的一种模式以赫西的小说《召唤》为个例 再回首:中俄文学之交的审视与展望 外国文学研究中哲理意蕴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