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硝烟》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区原副政委阮武昌同志撰写的回忆录。作者一生戎马倥偬,自14岁入党走上革命道路开始,一路上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不同的革命时期,在书中,作者以其朴实无华的文字,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下他这几乎是裹挟着硝烟的一生。本书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辅助读物,是研究华中和华东地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参考资料。
前言
第一篇 动荡中的童年岁月
一个名不副实的地方
鬼子来了
逃亡
“求”学
反抗
第二篇 战火中的青春年华
白手起家 因陋就简办学校
具有战时特色的教学内容
一套特别的教学方法
决定一生的选择
第三篇 参加新四军
来到新的家
第一次上火线
在部队过的头一个春节
一次鸟枪换炮的伏击战
第四篇 日本投降了
消息传来
横扫如黄线
攻打靖江泰兴 日本友人赎罪
解放重镇盐城 东台休整看戏
华中受降的收官之战
第五篇 山雨欲来
风刮起来了
只能让煮熟的鸭子飞走
13日的前前后后
长江边上以牙还牙
公路上的唇枪舌剑
第六篇 七战七捷旗开得胜
决策的变化
一战宣泰
二战如南
三战海安
四战李堡
再战如南
攻黄救邵七战七胜
第七篇 转战两淮
对海安的包围与撤围
北撤路上
一保涟水
保卫盐城
二保涟水
第八篇 丰厚的见面礼
北上山东
第一份见面礼
又一份见面礼
也是一份见面礼
第九篇 一次成功的“声南击北”
巧妙“声于南”
一路好风光
顺利“击于北”
展览馆里“遇”战友
第十篇 血战孟良崮
集中兵力 重点进攻
耍龙灯制造战机
抡铁锤砸碎硬核桃
引起的联想
第十一篇 争夺主动权的生死较量
以险招破解毒招
风云突变
一场生死较量
血汗换来了胜利
第十二篇 难忘那晚树林里明亮的灯光
珍贵的机会
恳切的教诲
第十三篇 两个“龙宫”里钓鱼虾
又一次调整战略决策
龙亭钓到第一批鱼虾
龙王店里钓大鱼
顺手又牵了一头羊
第十四篇 淮海大战
从“小淮海”到“大淮海”
碾庄圩首歼黄百韬
双堆集又歼黄维
陈官庄一网打尽
第十五篇 横渡长江
从两手到一手准备
“接待”两个“不速之客”
突破天险
激战潘墅
乘胜追击
第十六篇 战上海
异乎寻常的决策
行军路上突然后卫改前卫
从西南角一直打到东北角
战火中的军民鱼水情
造谣岂能中伤
第十七篇 在朝鲜战场上(上)
一个迫不得已的抉择
一次震撼心灵的学习
一场奇巧罕见的演出
一趟举步维艰的行军
第十八篇 在朝鲜战场上(下)
第二次入朝
炸不垮的上甘岭
地下长城的日日夜夜
战果辉煌的夏季战役
停战以后
第十九篇 搏击在又一个战场
参加国防建设
转到又一个战场
经历“九一三事件”
“批林批孔”运动中的斗争
一举粉碎“四人帮”
第二十篇 尾声――离休以后
附录
神圣的抗战伟大的胜利――在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
抗战史上一场独特的鏖战――纪念反清乡斗争胜利70周年
一支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军队――兼论“铁军”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
后记
只能让煮熟的鸭子飞走
苏陈庄战斗胜利结束以后,1月13日我们又掉头向南,去攻打一个叫张甸的小镇。这一仗,让我经历了一次以前没有遇到过后来也再没有遇到的巧事。
张甸镇本来是解放区,一直驻有人民政府。但是敌人无视“双十协定”,派―??军一个营于月初强占了这个地方,我政府被迫撤离。这次我们的任务就是收回失地,把被敌人抢走的地方夺回来。
吃过晚饭以后,部队从姜堰出发,大约走了两个多小时,就到了目的地。21点左右,开始发起攻击。敌人虽然进行了抵抗,但是终究顶不住我们的猛烈进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其外围据点就被我们全部扫净,张甸镇陷于我军的四面包围之中。
正着手组织兵力和火力,准备对敌人发起总攻时,突然,旅首长派人送来了一份紧急命令。团长打开手电筒,只见信封上赫然写着“限时送到”四个大字。赶紧把信拆开来,一看上面写道:为了坚决执行停战协定,部队必须在1月13日24时以前停止一切战斗行动。看到这里,团长朝政委和大家扫了一眼,意思似乎在问: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忽然又出来一个停战协定?等到仔细看完来信的全文,这才知道:原来“双十协定”签订以后,各地的战斗并没有停止,而且愈演愈烈。为此,国共双方经过谈判,在“双十协定”之外,又签订了一个“停战协定”,并且规定该协定从1946年1月13日24时起生效。除了这些内容以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