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桂卿,驰名南北的一代京剧武生。《卿本戏痴 小王桂卿》作者以多次访谈获得的丰富资料为基础,对小王桂卿艰辛的从艺之路和辉煌而不乏曲折的人生经历做了精彩的诠释。收入《卿本戏痴 小王桂卿》的“梨园琐记”则将小王桂卿记忆中的郑法祥、周信芳、盖叫天、赵如泉、林树森、李少春等诸多名家的逸闻趣事辑录,不仅趣味横生,而且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因而,这既是一本小王桂卿的传记,又是一幅呈现梨园名家斑斓往事和近80年来京剧艺术变迁的多彩画卷。
《卿本戏痴 小王桂卿》着力对著名京剧武生小王桂卿的从艺之路、人生经历做一番叙述,同时也记载了传主和同时代名家的交往逸事。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卿本戏痴”讲述小王桂卿的生平事迹、曲苑人生;第二部分“梨园琐记”回忆了周信芳、盖叫天、赵如泉、李少春等人的逸闻趣事,这在梨园名家凋零之后显得尤为珍贵,具有史料之价值。
一
在宇宙的浩瀚星空中,我们人类所居住的地球,无疑是最有灵性的星球之一。
人类作为地球的主人,其源远流长的创造与发展变化的历史,主要由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所代表,由各色各样的奋斗历程所体现。
在美丽地球的东方世界,在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历朝历代的历史大家们,一向以对各式各类人物事迹的记述与描摹作为己任。我国的人物传记体裁丰富多样,大致可以分为纪传(皇家大事记)、文传(文学化传记)、史传(历史家所写人物传记)、志传(各地方志中所记载的本地人物传记)这四大类别。四类传记彼此发明,互为补充,构成了中国传记文化的多元谱系。
从左史记言、右史记事的专业化分工,到《左传》、《国语》、《战国策》式的整体氛围感的描述,最后由司马迁振臂一呼,以人物传记体为中心的《史记》横空出世。《史记》记载了地球东方的上自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华夏历史。概述历代帝王本末的十二本纪,记录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兴废的三十世家,描摹重大历史人物的七十列传,使之成为号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总序
卿本戏痴
引言
祖父弃农从艺
父亲王桂卿是京剧武生名家
外祖父张双凤身怀绝技
遭罪受苦的童年
随父赴京又返申
小王桂卿艺名的来历
大京班门口“小王桂卿”挂牌
小王桂卿影响了一代童伶
首创空前绝后的四鞭同耍
猴戏盛演不衰
周信芳的谆谆教诲
《四平山》成为代表作始末
《雅观楼》又一出代表作
陪周信芳演《丁郎寻父》
受教于郑法祥
周信芳亲授《打严嵩》
周信芳再授《追韩信》
持续十年的四把刀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两拳打落牙齿
应命赴《杜鹃山》剧组
“原来我们身边就有这么好的麒派演员”
音配像工程中挑重担
不绝薪火传后人
梨园琐记
引言
巧遇李少春
初识厉慧良
沈韵秋的老搭档及亲属
威望甚高的李吉瑞
由梆子改唱皮黄的李桂春
为抗美援朝义演的张桂轩
一身演两个剧场的郭春华
大刀火爆走红运的盖玉廷
《狸猫换太子》首创者常春恒
被赵丹尊称为艺术家的张德禄
艺术、武术、为人俱好的毛燕秋
轰动上海滩的王虎辰
大七岁红和刘荣萱
声隆誉盛的赵松樵
标新立异的张翼鹏
南派京剧多面手孙柏龄
演《金钱豹》的刘汉臣
白派创始人白玉昆
京剧界“八骏马”之一刘奎官
红武生王英武
王氏三兄弟
刘四立、刘五立和刘六立
三位武生
上海滩京剧四大金刚
博学多才的赵如泉
南派京剧武生泰斗盖叫天
一手托两家
南派孙大圣、江南活武松
锲而不舍、自强精进
周信芳辅佐高氏父子
麒派三只鼎与麒门弟子
麒派弟子中之福将高百岁
麒派弟子中的佼佼者陈鹤峰
红生大王林树森
盖玉庭艺名的由来
两个盖春来
四位盖天红
两位假盖叫天
盖叫天引出江南四张
盖叫天的兄弟们
上海外地籍京剧武生
高盛麟与小王桂卿借锤之缘
清末状元张謇办科班
南派武生出手之由来
江南早期科班
上海出人出戏
上海京剧舞台早年的《西游记》
话说南北《甘露寺》
关羽戏与饰演者
《卿本戏痴 小王桂卿》:
2 父亲王桂卿是京剧武生名家 王桂卿是王瑞云的独生子,自小由王瑞云传艺,丹桂第一台便是他的练功场所。
当时和他一起练功学习的同龄小伙伴,有这么两位:一是小杨月楼,先演老生,后改花旦,曾改名杨慧侬,江南四大名旦之一,但上海观众还是习惯叫他小杨月楼,他也以此名终生。另一位是八岁红,也就是天津的刘汉臣。此姓名前冠以地名,是为了区别另一位同名同姓的上海老生演员。
每天开场前的一遍功,是王桂卿最怵的,因由王瑞云监视督促着没完没了地反复练习。在此过程中,最怕最怕的要算《铁笼山》的“起霸”,内有一项艺技叫“踹丫儿”,即踹脚:左脚立定,右脚提起,斜着身子朝左方向踹而斜躺时,身子直平,眼望脚尖,右手还捋胡子。
单腿独立,是京剧最最基本之功,要练成像钉子一样纹丝不动。这个“踹丫儿”,一次又一次重复,至百次,到千次,单调、枯燥、乏味且艰难。后来就不数次了,只看表计时,5分、10分、15分钟……这一项功练罢,大汗淋漓,挥洒如雨。
小王桂卿祖父说:“收功了。”小王桂卿父亲已筋疲力尽,“哦,总算练完了!”就这样,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地长年练功、学戏、看戏,但就是不准王桂卿登台演出。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一种有效的授戏方法,不鸣则已,一鸣须惊人嘛!为了一炮打响,不能不这样甘于寂寞,默默地、不厌其烦地、锲而不舍地持久学和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