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实际出发,遵循教育部颁布的《纲要》、《指南》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反映了国内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最新成果,反映了0—6岁儿童科学教育一体化的要求,并将学前儿童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两大内容集于一册,具有时代特征和实用价值。
本教材突出理论性、实践性、可操作性等特点,按照理论导向,案例分析,实践训练等要求,在各章节分别列出内容提要,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案例及评析,思考与练习等,可帮助使用者提高理论修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本教材为第三版修订,在保持原有优点的基础上,主要是根据《指南》的要求,顺应当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对原有章节进行修订增补,特别是增加了国内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综述的内容,更新了活动案例,更贴近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际。修订版特别选配了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光盘和教学课件,供使用教材的师生进行立体化教学选用。
本教材可供普通高校,职业教育院校学前专业及幼儿师范院校学生使用,也可作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和进修的参考教材。
本教材为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从2005年第一版到2009年第二版,再到2014年第三版,前后共印刷近20次,销售15万册。在全国院校广泛使用,师生反映较好。第三版体现《纲要》,《指南》以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紧密贴近教学实践,并配有优质课活动录像和教学课件,方便实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第三版)
目录
绪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第一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
一、 科学的界定
二、 科学教育的含义
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
第二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
一、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社会发展
二、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个体发展
第三节国内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综述
一、国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二、我国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心理学基础
一、 认知发展理论
二、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三、 多元智力理论
第二节教育学基础
一、 生活教育理论
二、 活动理论
三、 后现代主义理论
四、 全面和谐发展理论
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第一节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一、 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
二、 依据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三、 依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特性
第二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一、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二、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各年龄阶段目标
第三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依据
一、 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纲要》的主要精神
二、 符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三、 适应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
四、 遵循科学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第二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范围
一、 0—3岁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范围
二、 3—6岁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范围
第三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要求与方法
一、 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基本要求
二、 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具体方法
第四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一、 讲解法
二、 指导探究法
三、 自由发现法
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第四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
第一节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一、 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二、 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三、 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
四、 活动案例及评析
第二节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一、 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二、 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三、 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
四、 活动案例及评析
第三节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一、 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二、 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三、 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
四、 活动案例及评析
第四节交流讨论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一、 交流讨论类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二、 交流讨论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三、 交流讨论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
四、 活动案例及评析
第五章学前儿童数学类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
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类教育活动概述
一、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意义
二、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与内容
三、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方法
第二节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概念的教育
一、 幼儿的分类教育
二、 幼儿的排序教育
三、 区别“1”和“许多”
四、 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五、 活动案例及评析
第三节学前儿童数概念及运算能力的教育
一、 幼儿数概念的发展及教育
二、 幼儿10以内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和教育
三、 活动案例及评析
第四节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一、 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特点
二、 教育目标
三、 教育指导与建议
第五节学前儿童量的概念的教育
一、 认识物体量的特点
二、 教学目标
三、 教育指导与建议
第六节学前儿童时间和空间概念的教育
一、 学前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一般特点
二、 学前儿童认识时间的特点
三、 教育目标
四、 教育指导与建议
第六章学前儿童区域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第一节区域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一、 区域活动的含义
二、 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
三、 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
四、 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类型
第二节自然角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一、 自然角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二、 自然角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三、 自然角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
第三节科学活动区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一、 科学活动区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二、 科学活动区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三、 科学活动区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
第四节数学角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一、 数学角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二、 数学角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三、 数学角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
第七章学前儿童科学游戏活动设计与指导
第一节科学游戏活动概述
一、 科学游戏活动的含义
二、 科学游戏活动的特点
三、 科学游戏活动的价值
四、 科学游戏的种类
第二节科学游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一、 科学游戏活动的设计
二、 科学游戏活动的组织指导
第八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统整
第一节统整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思想
一、 统整反映了培养完整儿童的课程理念
二、 统整倡导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观
第二节以统整为取向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及设计
一、 分学科领域活动的统整
二、 跨学科领域的统整活动
第九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
第一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的种类和作用
一、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的含义
二、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的种类
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的作用
第二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的选择与利用
一、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资源的选择
二、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的利用
第三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的创设与管理
一、 种植园地的创设与管理
二、 沙池、水池的设置与管理
第十章家庭与社区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第一节家庭中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一、 家庭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作用
二、 合理利用家庭资源,开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第二节利用社区资源进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一、 社区资源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作用
二、 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第十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
第一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概述
一、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概念
二、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意义
第二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
一、 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本身的评价
二、 对学前儿童发展的评价
第三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方法
一、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一般步骤
二、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方法
(1)全国没有统一的科学教育教材,有关科学教育的大纲被规定为全国国立、公立和私立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的标准。各幼儿园可依据《纲要》,从不同地区、季节及幼儿的特点出发制订计划,实施科学教育。
(2)通过“环境”进行教育。认为所谓环境,不仅包括幼儿园的各种器具、玩具等物的因素以及幼儿和教师的人的因素,还包括幼儿所接触的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事物、人和物交织产生的氛围、时间、空间等要素。
(3)注重情感教育和心灵教育,重视幼儿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之间的互动。特别强调大自然对幼儿发展与情感的影响,认为大自然与幼儿的接触是建立关系的过程,是在幼儿的内心世界里产生变化的过程。
(4)重视学前儿童的主体活动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认为幼儿园的活动产生于学前儿童自身的兴趣和需要,活动的主体是幼儿,教师应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否则探幼儿索周围世界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态度就得不到培养,幼儿体验不到自主活动的满足感和充实感,也就不能获得真正彻底的发展。所以要给予幼儿各种操作活动的机会,在方法上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来认识环境。
综上所述,各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都有其不同的特色,但总的趋势相同。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来看,是以科学素质为出发点培养幼儿的完整人格;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来看,是以现代生活为背景构建幼儿的探索领域;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来看,强调以探究为主要的方法,更加重视儿童主体活动在科学学习中的作用。
二、我国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了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维持生存而艰辛劳作,成人在从事涉猎、捕鱼、耕作劳动时,儿童跟随其后观察、模仿,学习制作工具、获取食物、防御猛兽的生存生活技能,通过成人的示范和口授,儿童获得了一些对自然界的感性了解,掌握了一定的知识经验,这就是人类早期科学教育的起源。人类早期的自然科学教育总是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即成人在劳动中传授有关自然和技能的知识,儿童在跟随成人劳动的过程中接受教育。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从战国到秦汉的数百年间,中国科学和技术的许多门类都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体系,在很多方面超过了西方。从盛唐到明末一千多年里得到持续发展,独特的科学技术体制得以完善和发展。当时,与孑L、孟齐名的墨子,讲学时很重视生产知识的传授,而且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这在世界教育史上是一种首创。
我国近代的儿童科学教育通过专门设置的自然课程进行,是在清代同治年间。当时,设立了同文馆,同文馆中有“格致”一科的设置,是我国设置自然科学教育课程的开端。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布了“癸卯学制”(也称《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了初小和高小都有“格致”的内容包括动植物、矿物、理、化、卫生等。这是我国小学设置自然科学课程的开始。1903年,我国建立了第一所蒙养院,在《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内,虽然没有设立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但在“手技”这一条目中写有“……蒙养院附近之庭院内,播草木花卉种于地,灌溉以水与肥料,使观察其自然发生以至开花、结实等各种现象。诸如此类,要在引导学前儿童手眼,使之习用于有用之处,为心之意兴开发之资”,说明已开始注意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