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导游基础知识》根据考试的要求编写了与教材配套的考试辅导书《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考点精讲与全练》《导游实务考点精讲与全练》《旅游政策法规考点精讲与全练》《山东导游基础知识考点精讲与全练》,一方面根据考纲横向、纵向梳理考试重点和难点,另一方面配套章节练习题,帮助考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达到学练结合的目的,有效帮助记忆。本教材还可作为旅行社培训新导游的参考教材、学校的专业教学教材等使用,对广大旅游爱好者了解导游工作也具有参考作用。
第一章 山东概况
第一节 行政区划与人口民族
第二节 山东经济
第三节 山东文化
第四节 山东教育
第五节 十七地市简况
第二章 山东自然地理
第一节 优越的地理位置
第二节 依山傍海的地貌
第三节 山东气候
第四节 水文资源
第五节 生物资源
第三章 山东历史
第一节 山东历史沿革
第二节 齐鲁文化
第三节 山东的主要历史人物
第四章 山东民俗风情
第一节 区域民俗
第二节 称谓称呼
第三节 礼仪酒席方言
第四节 鲁菜与饮食
第五节 民间美术
第六节 民间乐舞曲艺
第五章 山东旅游与旅游业
第一节 山东旅游
第二节 好客山东系列品牌
第三节 山东十七市旅游业概况
第四节 世界遗产与优秀旅游城市
第五节 A级旅游景区
第六节 山东旅行社业
第七节 山东星级饭店与住宿业
第八节 山东旅游交通
第九节 山东旅游购物
第十节 山东旅游节庆
第十一节 山东红色旅游
第十二节 山东乡村旅游
第十三节 山东公共旅游服务
《山东导游基础知识》:
二、山东名小吃
名吃是指在口味上具有特定风格特色的食品,具有质地纯正、味道浓厚、甜成分明、酥脆可口等特点,可以是宴席上的名菜和点缀,也可以是早点和夜宵。山东地理差异大,饮食风俗各不相同,形成了很多带有浓厚地方色彩、历史悠久、伴有动人传说的名吃,由此反映出当地的文化、民情及风俗习惯。
面食小吃有饼、火烧类,有厚锅饼、春饼、单饼、三页饼、滨州锅子饼、马蹄烧饼、旋饼、烤排、杠子头火烧、糖酥火烧、周村烧饼、济南清油盘丝饼、油旋、媳妇饼、挎包火烧、油酥火烧、缸炉火烧、叉子火烧、麻汁酥饼、蟹壳黄、吊炉烧饼、酥肉饼;面条类,有福山大面、蓬莱小面、济南烂锅面、泰山豆腐面、济南的汆子面、潍坊和乐面、猪耳朵面、炸酱面、油炸过的鸡丝伊面、沿海特有的对虾面、盛行胶东的蛋酥炒面、滨州蒲台面、宁津大柳面、济南凉面、聊城伊面、高唐空心面(又称龙须面)、炒面等;包子类,有济南草包、青岛大包、即墨水煎包、骆驼毛包子、济南锅贴、聊城呱嗒、蟹黄包、青岛的对虾小笼包、惠民泰安等地的油煎包、济宁的羊肉煎包、临清烧卖与徐家煎包、黄县煎肉盒、聊城孟家灌汤包、济南什锦素包、五仁包等;饺子馄饨类,主要有烫面饺、四喜饺、小饺(又名状元饺),菏泽砂锅水饺、济南扁食、胶东鲅鱼水饺、石蛤蟆、鸡丝馄饨;其他类,主要有济南高桩馍馍、菜煎饼、泰山煎饼、济南糖酥煎饼、沂蒙煎饼、鲁南煎饼、济南荷叶粥、甜沫、博山油粉、八批果子、馓子、豆腐脑、浆豆腐、托板豆腐、曲阜熏豆腐、油饭、蒸榆叶、蒸榆钱、蒸刺槐花、小豆腐、年糕、栗子面饼子、花生饼、黄米粽子、黄米切糕、江米夹沙糕、即墨麻片、德州五香脱骨扒鸡、沾化药鸡、夏津布袋鸡、禹城扒鸡、济南肴鸡、龙口老贾烧鸡、福山烧鸡、聊城熏鸡(又名魏家熏鸡)、阳谷布袋鸡(又名鸾凤下蛋)、阳谷刘家烧鸡、临清八宝布袋鸡、济南玉记扒鸡、微山湖南阳烧野鸭、保店驴肉、朝天锅、博山酥锅、莱芜香肠、东明香肠、香肚、台儿庄狗肉、红烧兔头、单县羊肉汤、莱芜羊汤、威海清汤、漂汤鱼丸、济南熏肉、济南板肚、济南南肚、宁阳狗肉(又称高筐肉)、肥城大辛庄狗肉、临清下凡肉、莱阳卤驴肉、蓬莱肴驴肉、广饶肴驴肉、肥城演马庄牛肉、临清王四辈牛肉、德州羊肠汤、聊城涮羊肉、临清热羊肚、糊饼子熬鱼、拌海蜇、石花菜凉粉、糖拌白莲藕。
三、鲁菜
(一)鲁菜产生的文化背景
中国古代文化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土壤有三大块,即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在先秦时期,无论是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以及齐家文化遗址,还是夏、商、周的都城设立,都在黄河流域。其中,黄帝部落的阪泉、涿鹿之战的胜利,使氏族部落最终融合成早期的中华民族群构,从而奠定了汉民族大一统的文化内涵。以后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纷争割据及诸子百家的探索争鸣,直到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这段时期,从文化发展来看,正是大一统的民族文化圈急剧膨胀的时代。北方领土的扩大,黄河流域各诸侯国的兴盛,文化的纵横积淀,逐渐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骨架,体现出大一统的中原文化的丰富内涵:博大精深,坦荡粗犷,古朴壮观,敦厚温和,老成持重,从阴阳、顺四时、和五味而至“中和”。从文化背景上来看,鲁菜所依附的文化背景是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而中原文化的骨架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核心之一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就是“和”。因此,鲁菜所表露出的文化色彩,正像雄浑的黄河,敦厚质朴,堂堂正正而不走偏锋,有着礼仪之邦庄重大方的气质,它承袭了宫廷、官府饮膳传统的主要格调,所体现的正是中原儒家文化所追求的“正统”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