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基础知识开始培训检验人员基本的工作素质及操作规范,然后根据企业调研和国家职业资格鉴定中食品检验工的要求,进行食品微生物的认知、食品微生物的培养、食品微生物的应用、食品微生物的检测和食品微生物的控制工作任务的训练。
本书特点:
1、本教材为立体化教材,全书除文字部分,还配套开发了动画、微课、教学视频、课件、习题、教学大纲、每章知识点等内容。读者可通过封底上的序列号,登陆食课堂的网站获取相关的教学资源。同时,老师也通过食课堂网站开设spoc课程,实现在线教学互动。
2、本书中所涉及的所有微生物检验标准全部依据2017年新的国家标准编写。
3、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食品类专业的教材,同时可供相关企业技术人员参考。
在我国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今天,深化对高职高专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本教材按照食品加工与食品检验相关专业的高职教育的要求,本着力求适应社会行业需求,内容符合“必需、够用、实用”同时兼顾学生知识和技能拓展的原则编写本教材,为此,《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在编写过程中贯穿了以下指导思想:
1. 结构设计突出“任务”与“问题”引导 各部分学习内容以“工作任务”形式组织,每一任务以案例开篇,由案例引导出“问题”,以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相关的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并由此认识到所要学习内容的应用场合。接着给出一个模拟场景向学生下达“工作任务”单,工作任务单中出现这一部分学习内容的具体指标,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这样的设计改变了传统教材直接灌输理论知识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之前有很强针对性。后续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学习资料”的形式出现,主要针对“工作任务”而设计。理论学习完成后的项目实施部分能够让学生具体实施工作,并最终完成项目。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工作的成就感与学习的乐趣,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2. 突出检验程序的“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是项严肃的工作,其检验结果是决定食品“合格”还是“不合格”的一项指标,因此也决定了产品是“销售”还是“放弃” ,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决定了企业是“盈利”还是“亏损” 。为此,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有效至关重要。本教材引用的检验程序都出自目前为止最新版的相关“国家标准”和规定,在确保检验权威性的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国标”等相关法规、标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以后工作中随时紧跟最新“标准”的意识。
3. 突出了学习内容与实际的结合 教材编写过程中力求工作任务与实际工作情景一致,为此,编者与食品企业检验人员、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室人员进行合作,引入最新的检测方法及实际操作手段。
罗红霞,教授,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主任,全国食品工业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北京市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创新团队带头人。
三、大肠菌群测定方法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测严格依据国家标准《GB 4789.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进行。该标准中第一法适用于大肠菌群含量较低的食品中大肠菌群的计数;第二法适用于大肠菌群含量较高的食品中大肠菌群的计数。
1、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恒温培养箱(36℃±1℃)、冰箱(2℃~5℃)、恒温水浴锅(46℃±1℃)、天平(感量0.1 g)、均质器、振荡器、pH计或pH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菌落计数器、
无菌吸管1 mL(具0.01mL刻度)、10 mL(具0.1 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无菌锥形瓶(容量500 mL)、无菌培养皿(直径90 mm)、
2、培养基和试剂
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煌绿乳糖胆盐肉汤,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磷酸盐缓冲溶液,无菌生理盐水、无菌氢氧化钠1 mol/L,无菌盐酸1 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