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在《西方经济学》(第七版)教材基础上编写了《经济学原理》(第三版)(包括《微观经济学原理》(第三版)、《宏观经济学原理》(第三版)),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上述《西方经济学》(第七版)教材的“简写版”,更好地服务于高等院校较少课时 “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需要。
作者在编写这本《经济学原理》 (第三版)时力求做到:第一,既涵盖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又尽量突出重点,让读者能以尽可能少的时间与精力理解和把握原理;第二,以文字表述为主,尽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第三,删去一些章节和所有章后“结束语”,以减少篇幅, 简明扼要;第四,每一章仍旧设立一些重要的复习与思考题,以便于读者复习和消化。(本书习题全部取自高鸿业版 《西方经济学》(第七版),答案可见由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第七版)典型题题解》一书。)
对于上述《西方经济学》(第七版)教材,本书在章节方面做了如下删减和增加:
删去:原第三章第七节 不确定性和选择
增加:第七章第四节 寡头厂商之间的博弈:博弈论初步
删去:原第九章第八节 效率与公平
原第十章整章 博弈论初步
增加:第十一章第六节 GDP核算的局限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演进
删去:原第十四章第六节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原第十五章第五节 考虑时间因素的 AD AS模型
原第十七章第五节 博弈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应用
增加:第十七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删去:原第十九章第六节 内生增长理论
原第二十章整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同时,本书部分保留章节的内容也做了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高鸿业,著名经济学家,“西方经济学”学科奠基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刘文忻,北京大学教授。
冯金华,上海财经大学教授。
尹伯成,复旦大学教授。
吴汉洪,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目录
第一章 引论 1
第一节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1
第二节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6
第三节 正确认识和对待西方经济学 9
第四节 有关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几点建议 13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5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15
第二节 需求 19
第三节 供给 24
第四节 均衡价格 28
第五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32
第六节 运用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的事例 44
第三章 消费者选择 49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49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 55
第三节 效用最大化与消费者选择 62
第四节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67
第五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70
第六节 市场需求曲线 75
第四章 生产技术 79
第一节 厂商和生产的基本概念 79
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 82
第三节 长期生产函数 88
第五章 成本 99
第一节 成本的基本概念 99
第二节 成本最小化 102
第三节 短期成本曲线 110
第四节 长期成本曲线 117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123
第一节 厂商和市场的类型 123
第二节 利润最大化 124
第三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130
第四节 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133
第五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136
第六节 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137
第七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141
第八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福利 142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149
第一节 垄断 149
第二节 垄断竞争 158
第三节 寡头 164
第四节 寡头厂商之间的博弈:博弈论初步 171
第五节 不同市场的比较 177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181
第一节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181
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186
第三节 从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到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188
第四节 对要素供给的概述 190
第五节 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的决定 197
第六节 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200
第七节 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率的决定 206
第八节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212
第九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215
第一节 一般均衡 215
第二节 经济效率 219
第三节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222
第四节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225
第五节 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227
第六节 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232
第七节 社会福利函数 235
第十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244
第一节 不完全竞争 244
第二节 外部影响 248
第三节 公共物品 253
第四节 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