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涵盖人文、社会、自然三大范畴28个领域管理的115个案例及其精练分析。其中人文管理包括环境、资源、旅游、文化、教育、体育、心理、人口、妇幼、青少、老弱、医疗、宗教等;社会管理包括环境、资源、经济、政治、法律、外交、军事等;自然管理包括环境、资源、宇宙、天文、地理、生物、工程、科技等。个案分析大体按思考问题、适用范围、相关链接、分析路径、关键要点的思路进行。
全书内容全面、覆盖面广;体系完整、结构合理;案例紧贴时宜,分析目标明确;层次分明,语言通俗易懂,适合作为高等学校本科生、高职生管理类或实际应用型专业的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的教材,也可作为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的参考资料。
本书既是2012年1月立项的江西教育规划基金项目《管理学教学案例库建设再研究》(GL1275)的附件,也是2004年7月立项的江西教育规划基金项目《管理学教学案例库建设研究》(042D026)附件的续集,本书首先将原项目(2004年7月)所分环境管理、资源管理、经济管理、政治管理、法律管理、军事管理、工程管理、自然管理、社会管理这9个领域进行了重新划分与组合(参见下页附表),从宏观上划分为人文管理、社会管理和自然管理三大范畴28个领域,从微观上细分为220多个系统(行业、部门、学科),突出了人文管理;其次对案例库进行了更新和补充,由90例更新添补为115例,在继承上集优点的同时又有发展,展现了学科的前沿性。各个案例均包括案情介绍、思考问题、适用范围、相关链接、分析路径、关键要点等内容。
本书既是2012年1月立项的江西教育规划基金项目《管理学教学案例库建设再研究》(GL1275)的附件,也是2004年7月立项的江西教育规划基金项目《管理学教学案例库建设研究》(042D026)附件的续集,本书首先将原项目(2004年7月)所分环境管理、资源管理、经济管理、政治管理、法律管理、军事管理、工程管理、自然管理、社会管理这9个领域进行了重新划分与组合(参见下页附表),从宏观上划分为人文管理、社会管理和自然管理三大范畴28个领域,从微观上细分为220多个系统(行业、部门、学科),突出了人文管理;其次对案例库进行了更新和补充,由90例更新添补为115例,在继承上集优点的同时又有发展,展现了学科的前沿性。各个案例均包括案情介绍、思考问题、适用范围、相关链接、分析路径、关键要点等内容。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整个案例库的编排,我们在借鉴了齐经明、徐蕾、闫国兴的《自然管理论》以及李学兴的《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相关观点的基础上,对自然管理、社会管理、人文管理进行了具体界定。自然管理就是自然物、自然机制、自然次序与自然规律等自然因素,对人类的指示、约束与教训,主要是以气温、季节变化、植物生长等自然信息,用光、雨、风、雷、电、雹等自然声音告诫人类,指示人类的活动,对人进行管理。自然管理的实质是自然力的作为。社会管理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沟通、监督和控制的过程。人文管理指按照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有序和谐地进行不同层次的管理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本书收集整理了115个案例,其中人文管理57例、社会管理32例、自然管理26例。
本书由《管理学教学案例库建设再研究》项目负责人刘兴倍教授根据项目研究的需要提出编写目录及建设要求,参与建设并提供案例的人员有邱君(20例)、刘凤(16例)、肖刚(16例)、许剑(12例)、雷姝燕(10例)、李根红(11例)、陈美娜(6例)、胡艳(10例)、刘兴倍(15例)。所有案例均由许剑集中和归类,最后由刘兴倍终审、修改定稿。本书既适用于作为高等学校管理类和应用型专业的教材,也适用于作为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的助考资料。
本书在收集、整理过程中,通过互联网、报纸、杂志等媒体途径吸收了大量信息,绝大部分作了注释,但也有极少数难以详细列明。在此谨向相关媒体、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和深深的歉意。
本书是《管理学教学案例库建设再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经过一年多时间共同努力研究的成果之一,但由于水平有限,缺点和错漏难免,敬请专家、学者和各位读者指正。
编 者
第1章 人 文 管 理
人文管理即按照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有序和谐地进行不同层次的管理,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文管理包括环境、资源、旅游、文化、教育、体育、心理、人口、妇幼、青少、老弱、医药、宗教等领域。
1.1 环 境
1.1.1 “贞操女神”征婚记
作者姓名:刘凤
案情介绍:
2012年3月20日,38岁贞操女神涂世友在新浪微博公开征婚,要求党员、公务员、处男优先,婚前不发生性行为,婚后三年考察期不过性生活。征婚微博引无数网友围观,“又一个凤姐来了。”网友感叹怎么会有男人经得起考验?贞操女神会成为“剩斗士”。
当天下午3时58分,此微博一经发布,短短一个多小时就被转发近万次,截至晚上10时20分,微博被转发47 640次,评论21 091次。
关于涂世友征婚条件,其称自己坚持婚前守贞的理念,也希望对方有同样的理念,所以要求“婚前绝对不能发生性行为,处男优先”。至于为什么党员、公务员优先,“他们作风一般正派一些,喜欢我这样纯洁的”。她称自己38岁仍然保持处女身,会招得这类男士喜欢。至于婚后三年考察期不能过性生活、考察期结束后方可行夫妻之事,她认为:“男士如果能够接受这条和她结婚,那么他肯定对我是认真的。如果领了结婚证,规矩可以再改,不一定要3年。”面对大量网友质疑她炒作自己,涂世友表示否认。
(资料来源:红网,2012-03-20)
思考问题:
(1) 什么是低俗文化?低俗文化产生的原因?
(2) 中国真的是一个世俗社会吗?如何整治低俗文化?
适用范围:
人文管理中的低俗文化问题分析。
相关链接: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低俗不是通俗. 北京娱乐信报,2014-10-16
习大大文艺座谈会缺赵本山有深意. 时事乱弹,2014-10-19
王蕾. 批赵本山——肖鹰与华商报对话. 人民网,2014-11-07
打开电视,某些节目中渲染的拜金主义令人齿冷;登录网站,那些色情露骨的标题又让家长们心生担忧……所有这些“庸俗、低俗、媚俗”的文化乱象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把整个社会弄得乌烟瘴气。
1. 相亲类节目哗众取宠
江苏卫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里,有“拜金女”扬言“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引起社会广泛热议,节目中屡屡出现出位的语言。更令人担忧的是,自从《非诚勿扰》出名以后,各大电视台相继推出类似相亲节目,气势排山倒海。
2. 惊现凤姐
“凤姐”本名罗玉凤,其貌不扬,狂言雷人。她曾在电视上公布极为苛刻的征婚条件,非清华、北大硕士不嫁。凤姐一出,万民关注,由这些狂言引发的质疑、争论和骂战不断。各种电视节目亦趋之若鹜,争相炒作。
3. 艳照门、兽兽门等艳俗“门”大开
2008年新年伊始,网友“奇拿”在天涯社区发布了一系列照片,涉及香港艺人陈冠希及一些女艺人之间的床上裸露照片,造成极大影响,被称为“艳照门”。2009年1月,网络流传超级模特、足球宝贝兽兽与前男友的性爱视频,称为“兽兽门”。
分析路径:
(1) 解释低俗文化的定义,凡是那些能让人堕落,让人如吸食鸦片后欲罢不能的东西,而对人类文明进步没有任何贡献的东西,从理论上来讲都是低俗文化。
(2) 找到低俗文化产生的原因。
(3) 找到有效整治低俗文化的途径。
关键要点:
1. 低俗文化产生的原因
(1) 受众为寻求自身感官刺激而选择低俗。埃里克?塞瓦赖德说,“任何一个低级趣味的人都不会有高级趣味,但是每一个自称趣味高级的人都有相当分量的低级趣味”。当我们在抱怨着低俗文化现象满天飞时,我们有没有想过,当初恰恰是我们把低俗文化推向最高峰的。
(2) 个人对名利的不当追求造就低俗。不择手段的出名,甚至不惜出恶名,是许多急于追名逐利者的选择。
(3) 社会物质条件的充裕为低俗提供了生存土壤。饱暖思淫欲,人在物质条件得到满足时,精神便有了向外拓展的需求,而当高尚文化还没能占据思想高地时,低俗文化便会乘虚而入。
(4) 媒体为自身经济利益而造就低级趣味。网络、图书音像等出版物,影视、游戏等对凡能吸引眼球、能带来更大经济收益的产品,无不倾心打造。
2. 整治低俗文化的方式
(1) 消解低俗文化,创造健康新颖的文化形式。如果人们心中没有对高雅文化的追求欲望,被我们封杀的一切低俗文化都会死灰复燃。这是由于低俗的内因来源于受众对低俗的需求,只要这种需求存在,它就将以更反复、更新奇的形式出现。按照马斯洛对人的基本需求的分类,暴力、性、隐私等方面的满足是人的最低级的生理需求;而人的文明程度越高,其低级需求才会越少,高级需求才会越多。由此,治本之策是创造越来越健康、新颖的文化形式,将高雅的文化通俗化,以此去挤压低俗文化的生存空间。
(2) 光大道德传统,加强制度建设。低俗文化的泛滥反映了部分人社会信仰的缺失,审美趣味的低迷。要对此进行弥补,唯有依靠传统道德的重建。这本不难,我们曾备受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滋养,今后依旧可以将此作为教化的规范,而且,在新的历史时期,这些传统仍能以新的面貌呈现,如“八荣八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及中央最近提出的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但困难也有很多。首先,因文化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情感特性,并且在现今社会有市场属性,它对社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更为复杂敏感,我们能否对文化发展做出审慎的判断,以防在进退之间迷失方向?其次,在当下个人主义和工具理性盛行的时代,要重建克己利群的传统道德观念,已不能局限于文化一隅,在光大道德传统的同时,需要对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改造,如党风和政风建设、制度建设、经济和政治伦理建设等,从而改变整个社会文化需求低俗化的倾向。这既是当务之急,又是治基之策。
1.1.2 学术造假何时休
作者姓名:刘凤
案情介绍:
2011年8月初,四川大学接到举报称,该校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李小光副研究员2009年出版的《中国先秦之信仰与宇宙论——以<太一生水>为中心的考察》一书严重抄袭台湾师范大学郑倩琳的硕士论文《战国时期道家之宇宙生成论》。
接到举报后,四川大学高度重视,立即启动相关程序,责成社科处进行调查并由学校学术委员会学术道德监督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鉴定。经两名校内专家和一名校外专家认真鉴定,一致认定李小光抄袭属实。对于专家的鉴定结果,李小光本人表示认可,并对自己的抄袭行为写了书面检讨。在此基础上,学校学术委员会学术道德监督委员会召开会议,认定李小光的行为是一起严重违反四川大学学术道德规范的抄袭行为。
经校学术道德监督委员会和校务会研究决定,给予李小光严厉处分。经四川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讨论通过,并报经中共四川大学党委常委会讨论同意,决定给予李小光开除党籍的党内处分。
(资料来源:江南都市报,2011-09-30)
思考问题:
(1) 学术造假的动机是什么?
(2) 该如何杜绝学术造假现象呢?
适用范围:
人文管理中的学术诚信问题分析。
相关链接:
学术造假是指剽窃、抄袭、占有他人研究成果,或者伪造、修改研究数据等的学术腐败行为。学术造假首先是一种违背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的表现,是一种学风浮躁和急功近利的产物。
近年来,全国多所高校相继卷入学术造假事件。从造假事件的披露来源地的学术打假网站来看,国内存在类似事件的高校绝不仅仅只有这些,关于学术腐败、项目造假、论文抄袭等的举报和揭露不胜枚举。2009年3月,浙江大学副教授贺海波被曝剽窃论文,浙大共核查了贺海波及其所在研究室相关人员涉嫌学术道德问题的论文20篇,其中贺海波涉及论文9篇。事发后,贺海波被撤销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浙大将其开除出教师队伍。2010年3月21日,原西安交通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连生,被西安交通大学认定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被取消教授职务,并解除教师聘用合同。
分析路径:
(1) 分析学术造假的原因所在。
(2) 分析学术造假该如何杜绝。
关键要点:
1. 学术造假产生的原因
1) 功利方面的原因
由于在市场经济巨大的利益诱惑下,人们对名与利的追求欲望无限制地膨胀,这种个人学术研究功利化就是产生学术造假的根本原因。
2) 制度方面的原因
(1) 学术管理体制行政化。我国学术上这种行政式的量化管理模式从总体上阻碍了我国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刺激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2) 学术评价体制不完善。学术评价活动本应是客观、公正、公开的评价活动,但近年来,被引入到复杂的人际关系领域,偏离了正常的学术评价的轨道。
(3) 学术监督制度缺位。目前我国对学术问题揭露不及时、防范制止不力、学术监督制度严重缺位,使得很多学术造假现象难以得到有效识别。
3) 处罚方面的原因
从法律的视角看,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系统的惩治学术违规的法律制度和完善的预防办法,对当前蔓延的多层面的学术造假现象没有具体的、全面的、可操作的条文。虽然教育部正式发布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使我国学术“打假”有规可依,但该规定力度很小、普遍接纳程度不高、处罚不严、影响面窄,对学术造假者几乎没有法律应有的强制性约束力。
2. 杜绝学术造假现象的途径
1) 自律
学术造假首先是造假者的道德品质问题,所以杜绝学术造假的关键是要提高广大学者的学术道德水平,杜绝学术功利主义的蔓延。规范学者的道德行为,必须要有相应的学术道德规范作为引导,因此必须尽快出台全社会通用的学术道德规范。
2) 他律
(1) 改革学术管理机制。当前最关键的是改变当今只重形式和数量的管理模式,转为重质量和内涵,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学术质量评价体系。目前,国际学术界比较流行的是科研计量评价法。依据这种评价方法,评价一篇学术论文、论著的质量可以依据两个核心指标:论文被引用次数、影响因子。
(2) 建立独立的学术评价体系。①引入评价机构或同行专家评议制度。学术活动的专业性和高深性决定了评价主体应为由本行专家组成的评价机构或者评审委员会。②建立公示制度和异议制度。在学术评审中,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对评审过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公示,增加评审透明度。同时,在评审前后均可提出异议,接受公众举报,查处违反学术道德的一切行为。③建立责任制。目前我国存在很多不完善的体制,主要原因是出了问题责任由集体承担,也就是由全部人来承担,实际上等于没有人承担。④确立学术批评的地位。学术界要想解决学术不端行为,要有充分的学术批评空间,要建立健全良好的学术批评气氛。
(3) 建立健全的学术监督机制。①成立专门机构,例如美国的研究诚信办公室、丹麦的反科学欺诈委员会,它们的任务都是专门制定、宣传、执行有关学术规范,监督检查各种学术腐败防治情况,受理并调查学术违规举报,处理学术违规人员。②拓展其他监察渠道。主要包括加强学术活动的舆论监督,在有关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上定期揭露和曝光学术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全社会重拳出击,共同打击学术造假行为。
3) 法律
要出台适用全社会、具权威性的《学术规范》。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颁布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显然还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权威性。明确法律处罚措施,对违法行为令行禁止。法律对具体造假行为必须做出明确的规定,使学术造假的治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