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结合导游员考试及导游员应具备的知识所编写, 包括中国历史知识、文化常识、宗教文化、园林文化、民族民俗、建筑知识、节日文化、丧葬文化、科技文化、器物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机地融合知识、技术、能力、素质等要素
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在漫长的岁月变迁中,为后人留下了深厚的、宝贵的历史财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将我国视为首要的旅游目的地。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超过法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在这样的发展势头下,我国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导游员是旅游从业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行业形象的突出代表,肩负着传播我国先进文化、宣扬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展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重任。同时,他们在宣传我国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应用技术本科是近年来对本科教育与新层次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的探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为了适应市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应用型本科教育应突出“能力”核心,培养基础扎实、技能突出的应用型人才。基于此,本书在体例的编排、内容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特点,将中国历史文化常识与旅游服务工作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并配以扩展性阅读资料及相关插图,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本书注重导游员岗位的针对性,涵盖导游员工作中所需的基本文史常识,并加以扩展丰富。在课后练习环节,通过一系列教学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学以致用。
本书由沈阳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侯爽和王璐两位老师编写完成。其中,侯爽编写1~5章;王璐编写6~10章。全书由侯爽统稿。本书既可供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教学使用,也是导游员理想的自学读物。
编者在编写本书过程中,查阅了许多专家、学者的专著,也借鉴了其中部分内容,在此谨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专家和读者不吝赐教,并提出宝贵意见。
第1章 源远流长:中国历史常识 1
1.1 中国历史朝代与国名 1
1.1.1 中国的历史朝代 1
1.1.2 中国的国名 15
1.2 中国古代帝王 16
1.2.1 帝王的称谓 16
1.2.2 帝王的继承制度 18
1.3 中国古代官制及官吏选拔制度 19
1.3.1 中国古代官制 19
1.3.2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 23
第2章 精彩纷呈:中国文学常识 25
2.1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 25
2.1.1 先秦文学 25
2.1.2 汉赋和汉乐府 26
2.1.3 唐诗 27
2.1.4 宋词 28
2.1.5 元曲 29
2.1.6 明清小说 29
2.2 中国古代文学流派 30
2.2.1 建安文学 31
2.2.2 初唐四杰 32
2.2.3 田园诗派 33
2.2.4 边塞诗派 34
2.2.5 唐宋八大家 34
2.3 诸子百家及名家名篇 35
2.3.1 诸子百家 35
2.3.2 名家名篇 37
第3章 心灵慰藉:中国宗教常识 42
3.1 佛教常识 43
3.1.1 佛教的产生及其传播与发展 43
3.1.2 佛教的基本教义 44
3.1.3 佛教的经典、标志和供奉对象 45
3.1.4 佛教的主要建筑 50
3.1.5 佛教名山与石窟 52
3.2 道教常识 53
3.2.1 道教的产生及其传播与发展 53
3.2.2 道教的基本教义 55
3.2.3 道教的经典、标志和供奉对象 56
3.2.4 道教的主要建筑 58
3.2.5 道教名山 60
3.3 伊斯兰教常识 60
3.3.1 伊斯兰教的产生与传播 60
3.3.2 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 61
3.3.3 伊斯兰教的经典和标志 62
3.3.4 伊斯兰教的信仰对象 63
3.3.5 伊斯兰教的称谓及日常宗教活动 63
3.3.6 伊斯兰教的主要建筑 64
3.4 基督教常识 64
3.4.1 基督教的产生与传播 64
3.4.2 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66
3.4.3 基督教的经典和标志 67
3.4.4 基督教的信仰对象 68
3.4.5 基督教的称谓及日常宗教活动 68
3.4.6 基督教的主要建筑 69
第4章 采风问俗:中国民俗常识 72
4.1 中国姓氏民俗 72
4.1.1 中国的姓与氏 72
4.1.2 中国人的名与字 74
4.1.3 中国古代的号 76
4.1.4 中国人名字的习俗 77
4.2 中国生肖民俗 78
4.2.1 十二生肖的起源 78
4.2.2 十二生肖的演变 79
4.3 中国节气民俗 83
4.3.1 二十四节气的产生 83
4.3.2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83
4.3.3 二十四节气的主要习俗 85
4.4 中国节日民俗 87
4.4.1 汉民族主要节日的历史与传说 88
4.4.2 汉民族主要节日的习俗 92
4.4.3 部分少数民族节日民俗 99
第5章 精妙绝伦:中国科技常识 102
5.1 中国古代科技贡献 102
5.1.1 四大发明 103
5.1.2 天文历法 104
5.1.3 数学 106
5.1.4 农学 107
5.1.5 地理学 108
5.2 中国古代瓷器 109
5.2.1 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历程 109
5.2.2 中国古代著名瓷器 111
5.3 中国古代丝绸 113
5.3.1 中国古代丝绸的发展历程 113
5.3.2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114
5.4 中医药文化 116
5.4.1 中医的发展历程 116
5.4.2 中医的看病方法 118
5.4.3 中医的四大经典 119
5.4.4 中国古代名医 119
第6章 光彩夺目:中国艺术常识 122
6.1 戏曲艺术 122
6.1.1 中国戏曲行当 123
6.1.2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126
6.2 绘画艺术 130
6.2.1 中国绘画艺术的特点 130
6.2.2 中国传统绘画形式 132
6.3 书法艺术 134
6.3.1 书法字体 134
6.3.2 书法载体类别 136
6.3.3 历代名家 137
6.4 雕塑艺术 139
6.4.1 石雕 139
6.4.2 砖雕 141
6.4.3 玉雕 142
6.4.4 木雕 142
第7章 鬼斧神工:中国建筑常识 145
7.1 古代城池 146
7.1.1 中国古代城池的发展历史 146
7.1.2 古代城池的构造 147
7.2 宫殿建筑 148
7.2.1 中国宫殿建筑的发展历程 149
7.2.2 中国宫殿建筑的特点 149
7.2.3 中国宫殿建筑的内涵 150
7.3 民居建筑 151
7.3.1 中国民居建筑的分类 151
7.3.2 傣族竹楼 152
7.3.3 北京四合院 153
7.3.4 陕北窑洞 153
7.3.5 蒙古包 154
7.3.6 江南水乡民居 154
7.3.7 藏族碉房 155
7.3.8 客家围屋 156
7.3.9 土家吊脚楼 156
7.4 陵墓建筑 157
7.4.1 陵墓建筑的特色 157
7.4.2 陵墓建筑的建筑形式 159
7.4.3 典型的陵墓建筑 160
第8章 回味无穷:中国饮食文化常识 162
8.1 中国食文化 162
8.1.1 中餐特色 163
8.1.2 八大菜系 163
8.2 中国酒文化 167
8.2.1 酒产生的传说 167
8.2.2 中国酒的分类 168
8.2.3 中国白酒的类型 169
8.3 中国茶文化 172
8.3.1 茶的历史 172
8.3.2 茶的分类 173
8.3.3 中国传统名茶 175
第9章 大国风范:中国礼仪常识 177
9.1 诞生礼 177
9.1.1 三朝礼 178
9.1.2 满月礼 178
9.1.3 百日礼 179
9.1.4 周岁礼 180
9.2 成人礼 181
9.2.1 冠礼和笄礼 182
9.2.2 准备活动 182
9.2.3 服制、礼器和音乐 183
9.2.4 笄礼仪程 184
9.3 婚嫁礼 185
9.3.1 婚礼习俗 185
9.3.2 婚礼流程 186
9.3.3 传统的婚礼仪式 187
9.4 丧葬礼 189
9.4.1 葬礼类型 189
9.4.2 葬礼流程 191
第10章 宛自天开:中国园林常识 202
10.1 中国园林概述 202
10.1.1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203
10.1.2 中国园林的分类 206
10.2 中国园林的置景要素及构景手法 209
10.2.1 中国园林的置景要素 210
10.2.2 中国园林的构景手法 215
10.3 中国园林欣赏 219
10.3.1 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 219
10.3.2 中国园林的游览与鉴赏 220
10.3.3 中西园林艺术比较 221
参考文献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