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2015年8月发布,2014年1月1日起实施)等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结合会计专业教学需要编写。
本书以“面向企业,立足岗位;优化基础,注重素质;强化应用,突出能力”为原则,结合成本会计学科的新发展,依据教学过程中的改革成果,以企业生产过程中典型的制造业为例,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和程序、具体方法及其应用,并从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目标出发,介绍了成本报表的编制和成本分析方法。内容简单,方便实用。全书分为8个章节,涵盖了成本会计中的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环节,为扩宽学生视野,本书还介绍了商品流通企业等有关内容。
本书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职业专科院校、成人高校的会计、审计及其他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作为财务和财经工作者的培训和自学用书。
《成本会计》是经济管理类教育规划课程,是应用型会计等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成本会计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编写本书时,密切结合成本会计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和企业经济业务对成本会计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并结合当前成本会计的理论研究成果、教学改革成果、会计教学经验以及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及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等。本书以成本核算的通用性为宗旨,以生产过程中最典型的制造业(制造企业)为例,系统地介绍了企业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
本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研究、吸收目前国内出版的同类教材的优点,并努力做到结构合理、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好教易学。
(2)在内容规划上,突出案例教学、及时新颖、多举实例、应用性强,并注重对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3)在体系编排上,既体现成本计算程序的顺序,又符合教学规律的要求,还考虑到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学校的教学需要。本教材体系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总论,为成本会计基础理论;第二部分为产品成本核算,包括第二章至第六章和第八章,这部分是本教材的主体和核心,分别按照产品成本计算程序和成本核算的要求阐述了产品成本各构成要素的核算方法和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第三部分是成本管理,即第七章成本报表与成本分析。
本教材由沈阳大学古华提出编写思想并编写第五章至第八章,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张文华编写第一章至第四章。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有关专家编写的教材和专著,很多老师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是编者多年丰富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的结晶,但由于水平有限,疏漏在所难免,敬请各位同行特别是会计职教专家和读者不吝指教,以利于我们对成本会计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
编者
2015年8月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成本概述 1
一、成本的含义及特征 1
二、成本的分类 3
三、成本的作用 6
第二节 成本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7
一、成本会计的产生与发展阶段 7
二、未来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9
第三节 成本会计的对象、职能和任务 10
一、成本会计的对象 10
二、成本会计的职能 11
三、成本会计的任务 13
第四节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14
一、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原则 14
二、成本会计的机构 15
三、成本会计的法规和制度 16
【本章小结】 17
【实战演练】 18
第二章 成本核算的要求和程序 21
第一节 成本核算的原则与要求 21
一、成本核算的原则 21
二、成本核算的要求 23
第二节 费用的分类 27
一、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 27
二、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 28
三、费用的其他分类 30
第三节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主要会计账户 30
一、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30
二、产品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 31
三、成本核算账务处理程序 34
【本章小结】 35
【实战演练】 35
第三章 要素费用的核算 40
第一节 材料费用的核算 40
一、材料费用的归集 40
二、材料费用的分配 42
三、材料费用核算的实务 44
第二节 外购动力费用的核算 46
一、外购动力费支出的核算 46
二、外购动力费分配的核算 47
第三节 人工费用的核算 48
一、人工费用的组成内容及核算基础工作 48
二、工资的结算 48
三、人工费用的分配 49
四、按工资总额计提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50
第四节 其他费用的核算 51
一、折旧费用的计提 51
二、折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51
三、折旧外其他费用的核算 52
【本章小结】 52
【实战演练】 53
第四章 综合费用的核算 57
第一节 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 57
一、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 57
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59
三、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 59
第二节 制造费用的核算 64
一、制造费用的概念和内容 64
二、制造费用的归集 64
三、制造费用的分配 65
第三节 生产损失的核算 67
一、废品损失的内容 67
二、废品损失核算的账户设置 67
三、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 67
四、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 69
五、停工损失的核算 71
【本章小结】 72
【实战演练】 73
第五章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 80
第一节 在产品概述 80
一、在产品的概念及其收发结存的日常核算 80
二、在产品清查的核算 81
第二节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 81
一、在产品不计算成本法 82
二、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算法 82
三、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算法 82
四、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算法 83
五、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 84
六、约当产量比例法 85
七、定额比例法 88
第三节 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 89
【本章小结】 90
【实战演练】 90
第六章 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 95
第七章 成本报表与成本分析 166
第八章 其他主要行业的成本核算 184
参考文献 220
《成本会计》:
企业进行产品成本核算时,可以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进行,如计划成本、定额成本和标准成本等。但在最后计算产品成本时,必须调整为实际成本,这是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因为只有按实际成本核算,才能减少成本计算的随意性,才能使成本信息保持其客观性和可验证性。实际成本核算原则在应用上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某项成本发生时,按发生时实际耗费数确认;第二,完工入库的产成品成本按实际负担额计算;第三,由当期损益负担的销售产品成本,也按实际数结账。
(二)可靠性原则
产品成本内容包括劳动力耗费、劳动资料耗费和劳动对象耗费等多个方面,因涉及面广而导致核算的复杂性,也为虚假核算提供了方便。为了使产品成本信息真实,对其核算要求遵循可靠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包括真实性和可核实性两个方面内容。真实性是指核算出的成本数据与客观的经济事项相一致,没有任何掺假或人为提高、降低成本的成分;可核实性是指同一成本核算资料按一定原则由不同的成本会计人员计算,得出的结果应该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