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地图学教程(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是作者在长期从事地图学教学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9章,主要包括:现代地图学引论,地球空间与数字测绘,地图投影及其判别与变换,地图符号与内容表达,地图概括与自动综合,数字制图与电子地图,遥感制图与“数字地球”,综合制图与地学信息图谱,地图分析与应用等内容。本书内容简明扼要,结构严谨,基础性强,适用面广。
本教程第一版于2007年出版至今已有5年,5年来6次印刷,发行量万余册,使用学校40多家,极大地促进了现代地图学的教学与教改工作。
随着对地图科学的理解,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地理学本科新专业目录的公布,我们认为适时地修订本书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我们回顾了第一版的使用和教学情况,听取了部分代课老师与学生的意见,大家普遍认为本书特点明显、科学性很强,反映了现代地图学的特征,可以作为多专业多层次地图学教学的教材或主要参考资料,对科技人员也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从一线教学角度和本专科教育的现实问题考虑,也有不太适应的地方,这也是我们编写第二版的初衷。从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完整性、新颖性和前瞻性上看,本书的一些知识点,特别是相关最新理论、技术和方法等都还是需要的,应适当精选和保留部分内容。这对继续深入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相关领域科研工作,以及现代地图学知识的普及和制图生产活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促进作用。
2012年暑假前,我们酝酿了第二版的编写大纲,体系上没有多大改变,章节上合并了原来的7、8两章为现在的第7章,原第9章变为现在的第8章。在内容选取上,基本也没有大的改动,但进行了较多的文字删减和提炼。2012年9月份全国第五次GIS教育研讨会暨首届全国GIS系主任联席会议在安徽滁州召开,本书第一版在会上展览,同时与出版社商定了第二版的编写原则,内容力求吸取近年来地图科学的新成果,简明地阐述地图科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对地学本科生而言,教学的时数可控制在54—72学时,2—3学分,野外综合实习时数l—1.5周;研究生可集中进行课堂讲授和讨论学习,并结合导师的科研任务自学提高。
教材的组成应该再包括一册实习教程和一部电子教案,但同时编写出版还不够成熟。因此,等本书出版后再着手编写制作。
本版仍由西北大学袁勘省教授担任主编,负责先提出修改方案,在方案基础上拿出初稿,然后组织协调大家修改,经原参编老师反复交流讨论、归纳总结提高。副主编本次有所增加,他们都对第二版审稿和编写修订等工作做出了贡献。参编者署名除保留原来人员外,凡对本次修订提过建设性意见并撰写了一定文字的,我们也将其名字加入到相应章节的署名中。参编者对每章有何意见都可提出,由主编与各章负责人协商修改,副主编负责对内容全面审阅并标注或提出具体意见,各章节负责人或者参加成员进行具体修改,然后大家再发表评论,直到达到统一认识为止。经如此反复充分讨论,我们四易其稿,使教材的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在原
序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现代地图与现代地图学
第一节 现代地图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现代地图学概念与学科体系
第三节 地图学发展简史与展望
第二章 地球空间认知与现代测绘成图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地球空间参照系
第三节 空间尺度与地图比例尺
第四节 地图测绘成图法
第三章 地图投影及其选择与变换
第一节 地图投影的基本概念与问题
第二节 常用地图投影
第三节 地图投影的选择与变换
第四节 我国地形图投影及其分幅与编号
第四章 地图符号语言与内容符号表达
第一节 地图符号分类、变量与量表
第二节 地图符号图形、色彩与注记语言
第三节 普通地图内容及图形符号表达
第四节 专题地图内容及图形符号表达
第五章 地图概括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 地图概括的概念与影响因素
第二节 地图内容选取
第三节 地图内容概括
第四节 地图符号图形简化
第五节 地图概括智能化
第六章 数字制图技术与电子地图编制
第一节 数字制图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第二节 地形图数据库与基础数据生产
第三节 数字专题制图方法与数据组织处理
第四节 电子地图及其编制与出版
第七章 遥感与地理信息综合制图
第一节 遥感信息识别与制图
第二节 综合系列制图与地图集编制
第三节 多尺度与数字地球概念下的系列综合制图
第四节 地学信息图谱的基础知识
第八章 地图分析应用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地图分析应用理论与评价标准
第二节 工作地图的选用
第三节 地图分析方法
第四节 地形图的野外应用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章 现代地图与现代地图学
本章要点:地图的特性及其现代拓展、地图构成要素与基础及其拓展、地图功能及其拓展;现代地图分类、新概念及其定义;现代地图学定义;现代地图学的学科体系结构与组成、基本含义及其內容;现代地图学与地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地图学发展简史等。
基本概念:地图,现代地图,现代地图学,新概念地图,传统地图学,数字地图学,电子地图学,地图学学科体系,理论地图学,技术地图学,应用地图学,地图学史。
地图学(cartography)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地图的形成不亚于文字,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地图内容不断丰富,制图精度不断提高,地图形式更加多样化,地图理论日趋成熟,制图与用图技术不断进步,地图已成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实验及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地图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形成了自己完善的理论、技术与应用体系。要弄清什么是现代地图学,必须先弄清什么是现代地图。
第一节 现代地图概念与分类一、地图的特性及其现代拓展
1.地图的基本特性
与风景画、素描图、写景图、地面照片、航空像片、卫星图像及文字著作等不同,地图虽然也是地球在平面上的描绘和缩影,但在表示方法、表达手段与描绘的内容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地图具备如下3个基本特性.
(1)严密的数学法则。地面的素描图和写景图是透视投影,随着观测者位置的不同,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不同,地物越近,图像越大;地物越远,图像越小。地图是垂直投影。首先,将地球自然表面垂直投影到地球椭球体面上;然后,再将地球椭球体面按地图投影法则描绘到平面上;同时,再按比例尺缩小到清晰可视的程度。地图的这一数学法则,使地图具有严密的数学基础,人们可以在图上定位、定向、量测距离、测算面积和体积等(图l—1)。
(2)特定的符号系统。地球表面上的事物,在航空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