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为医学生学毕基础医学各门学科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及病理学等课程,过渡到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而设立的一门必修课。其主要内容包括问诊采集病史,全面系统地掌握患者的症状。通过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仔细了解患者所存在的体征,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液学检查、生物化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以及器械检查,如心电力、X线和超声等辅助检查,来揭示或发现患者的整个临床表现。学习获取这些临床征象的方法,掌握收集这些临床资料的基本功。应用所学过的基础医学理论,阐明患者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并提出可能性的诊断为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
《诊断学(案例版)/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附以较多的图片和图解,展现重要体征的典型表现、检查手法和操作要领;以利医学生加深印象,掌握规范化体检和操作方法,提供实践能力。
为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改革,加大教材建设与改革力度,科学出版社组织全国多所院校编写了本套创新性案例版医学教材,《诊断学》即为其中之一。诊断学是一门由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是医学生开启临床医学大门的钥匙。基于诊断学教学必须将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症状、体征密切联系的特点,我们借鉴国外PBL教学模式,在编写症状学、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实验诊断学、心电图及其他特殊器械等篇章时,尽可能以典型的临床真实病例或标准化病例为先导,将案例与教学内容的核心知识点相结合,提出若干思考题;并在随后的教学内容中,逐条分析案例,给予答案。期望使用这种以案例引导教学的新教材,能激发医学生学习诊断学的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并使医学生对临床依据症状、体征诊断疾病的过程有所了解,有助于培养其临床诊断思维,为过渡到各临床医学学科的学习奠定较扎实的基础。该教材既可供教师以案例为先导进行课堂教学;也可在传统课堂教学之余,以案例作为补充,让学生阅读自学;不啻为广大师生的良师益友。
本教材附以较多的照片和图解,展现重要体征的典型表现、检查手法和操作要领;以利医学生加深印象,掌握规范化体检和操作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本教材适用于五年制临床医学、预防、基础、口腔、影像、麻醉、护理、药学、检验及全科医学等专业的本科生,并可作为执业医师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习用书。
在编写本教材的过程中,新疆医科大学、南通大学及有关兄弟院校的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热忱鼓励,并提出许多宝贵建议和意见。科学出版社有关领导和编辑卓有成效的组织工作和具体指导,为本书的顺利出版提供了保证。编委会成员均为各单位的医疗、教学和科研骨干,拨冗参与编写工作,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编写《诊断学》案例教材尚属首次尝试。由于我们的能力有限,加之编写时间较仓促,本教材难免有疏漏和欠妥之处,敬请广大师生和读者不吝赐教,惠予指正,以便修订再版。
前言
绪论
一、诊断学的概念与重要性
二、诊断学的内容
三、祖国医学和历代医学家对诊断学的贡献
四、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
五、诊断学的学习方法、要领和要求
第一篇 症状学
第1章 常见症状
第一节 发热
第二节 头痛
第三节 水肿
第四节 皮肤黏膜出血
第五节 咳嗽与咳痰
第六节 咯血
第七节 胸痛
第八节 呼吸困难
第九节 发绀
第十节 心悸
第十一节 恶心与呕吐
第十二节 消化不良
第十三节 腹痛
第十四节 呕血与便血
第十五节 腹泻
第十六节 黄疸
第十七节 血尿
第十八节 尿频、尿急与尿痛
第十九节 少尿、无尿与多尿
第二十节 腰背痛
第二十一节 关节痛
第二十二节 眩晕
第二十三节 晕厥
第二十四节 抽搐与惊厥
第二十五节 意识障碍
第二篇 问诊
第2章 问诊
第一节 问诊的重要性
第二节 问诊的医德要求
第三节 问诊的内容
第四节 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第五节 问诊示范
第六节 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第七节 重点问诊的方法
第八节 问诊内容与问诊方法的评估
第三篇 体格检查
第3章 基本检查方法
第一节 视诊
第二节 触诊
第三节 叩诊
第四节 听诊
第五节 嗅诊
第4章 一般检查
第一节 全身状态检查
第二节 皮肤
第三节 淋巴结
附:一般检查的体检纲要
第四节 一般检查中的某些异常发现
第5章 头部
第一节 头发与头皮
第二节 头颅
第三节 颜面及其器官
附:头部体检纲要和结果记录举例
第四节 头部检查中某些异常发现及其鉴别
第6章 颈部
第一节 检查内容
附:颈部体检纲要
第二节 颈部包块及其鉴别
第7章 胸部
第一节 胸部的体表标志
第二节 胸壁、胸廓和乳房
附:胸壁、胸廓和乳房检查纲要及结果记录举例
第三节 肺和胸膜
附:肺部检查纲要
第四节 呼吸系统异常发现及其鉴别
第五节 心脏检查
第六节 血管检查
一、脉搏
二、血压
三、血管杂音及周围血管征
附:心脏、血管检查纲要和结果记录举例
第七节 心血管系统常见异常发现及其鉴别
第8章 腹部
第一节 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
第二节 视诊
第三节 听诊
第四节 叩诊
第五节 触诊
附:腹部体检纲要和结果记录举例
第六节 腹部异常发现及其鉴别
第9章 肛门、直肠和生殖器
第一节 肛门与直肠
第二节 男性生殖器
第三节 女性生殖器
附:肛门、直肠与生殖器检查纲要和结果记录举例
第10章 肌肉骨骼系统
第一节 脊柱
第二节 四肢与关节
附:肌肉骨骼系统检查纲要和结果举例
第11章 神经系统检查
第一节 精神状态
第二节 脑神经检查
第三节 感觉功能检查
第四节 运动功能检查
第五节 神经反射检查
第六节 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第12章 全身体格检查
第一节 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全身体格检查纲要
第三节 特殊情况的体格检查
第四节 重点体格检查
附:重点体格检查要点举例
第五节 全身与重点体格检查中常见的问题
第四篇 辅助检查
第13章 心电图
第一节 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第三节 心房、心室肥大
第四节 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第五节 心肌梗死
第六节 心律失常
第七节 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影响
第八节 其他常用心电学检查
第九节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和临床应用
第14章 肺功能检查
第15章 内镜检查
第一节 基本原理
第二节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第三节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第四节 下消化道内镜检查
第五节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
第16章 临床常用诊断技术
第五篇 实验诊断学
第17章 总论
第一节 实验诊断学及其进展
第二节 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方法
第三节 实验诊断的影响因素和质量控制
第18章 临床血液学检测
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测
第二节 溶血性贫血常用的实验室检验
第三节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第四节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
第五节 血栓与止血的检验
第19章 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
第一节 尿液检验
第二节 粪便检验
第三节 脑脊液检查
第四节 浆膜腔积液的检查
第五节 生殖系统分泌物检查
第六节 痰液检查
第20章 肾功能实验室检测
第21章 肝功能实验室检测
第22章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
第七节 内分泌功能测定
第23章 临床免疫学检查
第24章 临床病原体检测
第六篇 病历书写
第25章 病历书写的重要性
第26章 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
第27章 病历书写的种类、格式与内容
第28章 病历书写中常见错误及其防范
第29章 病历报告的内容和方法
第七篇 如何进行临床诊断
第30章 临床诊断必须具备的职业态度
第31章 诊断疾病的步骤
第32章 临床思维方法
第33章 临床诊断中的循证医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