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为《国家级中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学实践教学创新系列教材》之一,将药用植物学和中药鉴定学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全书分上篇、下篇两部分,后有附录。上篇着重介绍中药品质研究的基础知识、方法和程序,技术操作要求和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下篇共编写了34个实验,其中药用植物学实验15个、中药鉴定学实验15个、开放性实验4个。
本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及大中专、职业学校中药学、药学、工学(制药工程等)、农学(药用植物保护等)、管理学(医药营销等)及其相关学科实验课教材使用,并可作为研究生和中医药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中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同支持。
供中药学、药学、工学(制药工程等)、农学(药用植物保护等)、管理学(医药营销等)及其相关学科专业使用。
总前言
前言
上篇 理论技能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实验教学的内容和任务
一、药用植物学实验的内容和任务
二、中药鉴定学实验的内容和任务
第二节 实验室的学习方法
第三节 实验室报告的撰写
一、实验记录
二、实验报告
三、实验成绩的评定
第四节 实验室安全与意外的处理办法
一、实验室守则
二、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
三、意外事故的处理
第二章 中药品质研究基础知识
第一节 药用植物分类的常用术语图解
一、根
二、茎
三、叶
四、花
五、果实与种子
第二节 孢子植物的形态
一、藻类
二、菌物类
三、地衣类
四、苔藓植物
五、蕨类植物
第三节 植物的显微结构
一、植物细胞、组织的特征
二、根的内部构造
三、茎的内部构造
四、叶的内部构造
五、花粉
六、果实与种子
第四节 动物药基础知识
一、动物药的分类
二、动物药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 矿物药的分类
一、矿物药的分类
二、矿物药的研究方法
第六节 植物化学性状的基础知识
一、植物分类的化学成分特征
二、植物分类的化学成分依据
三、中药品种的化学鉴别
第三章 中药形态学研究的观察设备
第一节 显微镜的类型
第二节 实体显微镜
一、结构及特点
二、光学系统及其功能
三、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四、维护与保养
第三节 透视显微镜
一、成像原理
二、光学系统
三、机械装置
四、使用方法
第四节 显微互动形态教学系统
一、教师操作手册
二、学生操作手册
第五节 特殊用途显微镜
一、偏光显微镜的全长
二、暗视野显微镜的使用
三、相差显微镜的使用
第六节 显微镜的附属工具
一、显微量尺
二、描绘仪
三、图像转换设备
第七节 扫描电子显微镜
一、扫描电镜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二、扫描电镜的特点
三、扫描电镜的操作
第四章 中药品质研究的其他设备
第一节 分子分类与鉴定常用设备
第二节 理化分析设备
第三节 植物组织培养设备
第五章 观察标本的处理与制作技术
第一节 整体与局部标本制作
一、植物标本采集
二、腊叶标本的制作
三、药材标本制作
四、浸泡标本(动物、植物)的制作
五、干制标本的制作
第二节 光学显微标本制作技术
一、徒手制作
二、机器制作
第三节 岩石、矿物显微标本片制作
一、磨片设备
二、磨片材料
三、制片工作程序
第四节 扫描电镜观察标本制作
一、植物花粉粒的制样方法
二、植物叶样品的制样方法
三、植物种子制样方法
四、植物根、茎、叶等切面的制样方法
第六章 观察特征的文字描述与科学绘图
第七章 摄影技术
第八章 药用植物分类鉴定和药材鉴定
第九章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第十章 分子分类与鉴定技术
下篇 实验方法篇
第十一章 药用植物实验
第十二章 中药鉴定实验
第十三章 开放性实验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药用植物学和中药鉴定学是中药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知识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实验科学,在中药专业和药学专业培养中承担着构建学小小药品种、质量鉴定与评价知识和能力的重要作用。药用植物和中药鉴定实验教学不仅是学生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技能的过程,同时对培养学生创新的科学素质,开发学生创新的潜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翔。
目前全国有中药资源12807种,其对1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可见,药用植物在中药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常言“百闻不如一见”就允分体现了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加深理解和培养学生对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和识别、鉴别药用植物的基本技能,同时培养严谨求实的作风和探索、创新的精神。为学生完成中药资源学、中药栽培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