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资本市场为背景,以公司资本运动为主线,运用国内外企业经典案例阐述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导论、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成本管理、收益分配管理,同时阐述公司资本运作的基本方法,如公司并购、失败与重整等内容。
财务管理是以资本市场为背景,以企业价值为主线,重点研究企业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等财务运作理论和方法的一门课程。本书第一版自2011年出版以来,在全国部分高校使用,得到良好的社会反馈,也收到了关于书稿修改的意见和建议。经科学出版社与本书主编的研讨,决定对本书进行再版修订。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从结构和内容的安排上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改进:
(1)以企业价值为主线调整了教材的框架结构与部分内容。本书以财务管理目标为出发点,从框架结构上沿着价值创造、价值评估、价值保护的思路对第一版进行了调整,以充分体现财务管理创造价值这个主题;从内容上删除了第一版中第五篇财务管理专题中的部分内容,增加了第十一章企业价值评估,保留了第十二章内容,突出了企业价值评估与价值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为了方便教学,考虑到“风险与收益”相关知识点与“项目投资”教学内容的衔接性,本书将投资篇的三章内容放到了第二篇,而将筹资篇的四章内容调整到了第三篇。将第一版中第二篇“筹资”和第三篇“投资”顺序的互换,更符合企业先有可行的投资项目再进行筹资活动的财务管理实践。
(2)更新了每章开篇的引例,充实了部分内容。一是根据典型性、原创性与新颖性的原则,结合资本市场的发展动态,选择了近年在国内外上市的、具有代表性的浙江民营企业为开篇引例,如阿里巴巴集团(简称阿里巴巴)、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绿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吉利)等,将公司财务管理实践最前沿的问题在理论上进行总结和概括,有利于充实公司财务管理理论,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兴趣;二是结合金融市场变化与金融工具创新,在第八章最后加了一节“债务资本的其他筹资方式”,以体现金融市场动态。
(3)增加了讨论题,删除了复习思考题。本书每章章末的讨论题是根据该章的主要知识点来设计的。讨论题大部分以上市公司实践资料为素材,给定数据材料或阅读范围,要求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理论上进行总结和概括,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引导学生拓宽学习思路和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尝试教材数字化建设,增加了二维码内容。为方便读者进一步理解相关知识点,本书在每章开篇的引例及每章章末的进一步学习指南部分加上了二维码内容,以丰富与充实纸质教材的理论内容与实践知识。
第一篇 财务管理基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财务管理概述
第二节 财务管理目标
第三节 财务管理环境
第四节 财务管理职能与原则
第二章 风险与收益
第一节 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第二节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第二篇 投资
第三章 项目投资
第一节 投资战略与项目投资概述
第二节 项目投资的决策方法
第三节 风险条件下的项目投资决策方法
第四章 金融投资
第一节 金融投资概述
第二节 证券投资
第三节 基金投资
第四节 期权投资
第五章 流动资产投资
第一节 流动资产概述
第二节 现金管理
第三节 应收账款管理
第四节 存货管理
第三篇 筹资
第六章 筹资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筹资概述
第二节 筹资需要量的预测
第三节 外部筹资额与销售增长
第七章 权益资本的筹集
第一节 股票筹资
第二节 权益资本的其他筹集方式
第三节 权益资本市场的全球化
第八章 债务资本的筹集
第一节 银行借款
第二节 债券
第三节 商业信用
第四节 租赁
第五节 债务资本的其他筹集方式
第九章 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
第一节 资本成本
第二节 财务杠杆
第三节 资本结构
第四节 资本结构理论
第四篇 收益分配
第十章 收益分配
第一节 利润分配原则与顺序
第二节 股利政策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股利政策的类型
第四节 股利支付程序与方式
第五节 股票股利、股票分割与股票回购
第五篇 财务管理专题
第十一章 企业价值评估
第一节 企业价值评估概述
第二节 成本法
第三节 贴现现金流量法
第四节 比较价值法
第五节 经济利润法
第十二章 财务危机、重整与清算
第一节 财务危机
第二节 财务重整
第三节 破产清算
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第二版)》:
(二)税收法规
税法是税收法律制度的总称,是调整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国家税种的设置、税率的高低、征收范围、减免规定、优惠政策等都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活动。税收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影响企业筹资决策
按照国际惯例和我国所得税制度,企业借款利息不高于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息的部分,可在税前利润中扣除;债券利息也可用同样的方式在税前利润中扣除。因此,银行借款和发行债券等筹资方式能够给企业带来节税利益。而其他筹资方式则无此优势,如发行股票筹集的资本,其支付的股利必须在所得税后利润中列支。
2.影响企业投资决策
企业投资从广义上讲,不仅包括股票、债券等对外投资,也包括对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的投资,还包括企业设立、分公司和子公司设立的投资。企业投资建立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企业,或投资于不同的行业、投资经营不同业务等,都会面临着不同的税收政策。在企业投资决策时,必须考虑税收对企业设立的地点和行业的影响、对企业分支机构设立形式的影响、对企业投资具体形式的影响等因素。
3.影响企业现金流量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特征,企业作为纳税人,应按税法的规定及时以现金上缴税金。由于纳税会增加企业现金流出量,因此财务管理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纳税期限临近时需筹足现金;二是采用合法的方法使纳税递延,从而减少当期现金流出量,避免现金短缺;三是编制现金预算时要尽可能准确地预测税金支付项目。
4.影响企业利润
税收体现着国家与企业对所创造的纯收入的分配关系。税费的变动与利润的变动呈反向关系,在一定时期内企业承担的税赋增加,则利润必然减少。税基和税率的变更对利润有直接影响。例如,现实税率的上升或下降会使企业利润减少或增加,预计税率的变更会影响利润的预测值。尽管税基和税率变更不经常发生,但在我国税收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对企业税负进行适当的长远预测是必要的。
5.影响企业收益分配
股份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不仅影响股东的个人所得,而且影响公司的现金流量。股东获得的现金股利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公司将盈利留在企业作为内部留存收益,股东可不缴纳个人所得税。这时股东虽然没有现金收入,但可以从以后的股价上涨中获得资本利得。
税负是企业的一种费用,会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对企业理财有重要影响。企业无不希望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减少税收负担。税负的减少,只能靠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等财务决策时的精心安排和筹划,而不允许在纳税义务已经发生时去偷税或逃税。精通税法,对财务管理者具有重要的意义。财务管理者应当知法、守法、用法,切实做好税收筹划工作,以寻求节税利益的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