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案例版)/全国高等卫生职业院校课程改革规划教材》是全国高等卫生职业院校课程改革规划教材之一,由教学一线的多位高年资老师结合模块化课程改革和案例教学的思路编写而成,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力求贯彻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方针,对基础知识遵循“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案例版)/全国高等卫生职业院校课程改革规划教材》主要内容包括15章;结合具体内容设置了“链接”、“案例”和“考点”。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案例版)/全国高等卫生职业院校课程改革规划教材》供五年制高职临床医学、护理、助产等医学相关专业使用。
绪论
第一章 细胞
第二章 基本组织
第一节 上皮组织
第二节 结缔组织
第三节 肌组织
第四节 神经组织
第三章 皮肤
第一节 表皮的结构
第二节 皮下组织
第三节 皮肤的附属结构
第四章 运动系统
第一节 骨与骨连结
第二节 骨骼肌
第五章 消化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消化管
第三节 消化腺
第四节 腹膜
第六章 呼吸系统
第一节 呼吸道
第二节 肺
第三节 胸膜和纵隔
第七章 泌尿系统
第一节 肾
第二节 输尿管
第三节 膀胱
第四节 尿道
第八章 男性生殖系统
第一节 男性内生殖器
第二节 男性外生殖器
第三节 男性尿道
第九章 女性生殖系统
第一节 女性内生殖器
第二节 女性外生殖器
第三节 乳房和会阴
第十章 心血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概述
第二节 心
第三节 血管
第十一章 淋巴系统
第一节 淋巴管道
第二节 淋巴组织
第三节 淋巴器官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神经系统总论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
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甲状腺
第三节 甲状旁腺
第四节 肾上腺
第五节 垂体
第六节 松果体
第十四章 感觉器官
第一节 眼
第二节 耳
第十五章 胚胎发育概要
第一节 生殖细胞与受精
第二节 胚泡的形成与植入
第三节 胚层的形成与分化
第四节 胎膜与胎盘
第五节 双胎、多胎和联胎
第六节 先天性畸形
实验指导
实验一 显微镜使用和细胞结构观察
实验二 基本组织
实验三 皮肤
实验四 骨
实验五 骨连接
实验六 肌肉
实验七 消化管
实验八 消化腺和腹膜
实验九 消化系统微细结构
实验十 呼吸系统
实验十一 呼吸系统微细结构
实验十二 泌尿系统
实验十三 泌尿系统微细结构
实验十四 男性生殖器官
实验十五 女性生殖器官
实验十六 生殖器官微细结构
实验十七 心脏
实验十八 血管
实验十九 淋巴系统
实验二十 中枢神经系统
实验二十一 周围神经系统
实验二十二 内分泌系统
实验二十三 感觉器官
实验二十四 胚胎发育概要
参考文献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案例版)/全国高等卫生职业院校课程改革规划教材》: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发展简史
人体解剖学是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西方国家的解剖学记载历史,是从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前377年)开始。古罗马医学权威和解剖学家盖伦(Galen,130~200年)总结前人的资料并用自己的观察充实了解剖学,写了许多医学著作。文艺复兴时期比利时著名医生维扎里(Vesalius,1514~1564年)亲自解剖人的尸体,于1543年出版了经典著作《人体的构造》,奠定了现代解剖学基础。我国的解剖学发展,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公元前300~前200年)中就已经有解剖学的记载。汉代,名医华佗将麻醉剂用于剖腹手术中;宋代,王惟一铸铜人。宋慈著《洗冤录》;清代,名医王清任著《医林改错》。这些都说明了解剖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史。
组织胚胎学的发展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意大利组织学家M.Malpighi(1628~1694年)于1661年用显微镜发现了毛细血管,真正完成了全部血液循环线路的发现,创立了组织学的开端;英国人R.Hooke(1635~1703年)于1665年发现了“细胞”(cella);瑞士组织学家A.Kolliker将组织分为四类;德国学者M.J.Schleiden(1804~1881年)和T.Schwann(1810~1882年)创立细胞学说,推动了组织学的发展。
二。 学习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