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肿瘤的防治一直以来就是医务工作者的重要事项,早诊、及时早治是关键。全国各肿瘤专科医院、新成立的肿瘤中心以及各级医院的肿瘤科室需求大量懂专业、技术过硬的肿瘤专业人才。正是为了适应全国乃至全球医学的新形势,培养合格的肿瘤专业的医学人才便成为了当务之急。放射治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约70%以上的肿瘤需要单独或与手术、化疗联合进行放射治疗。《临床肿瘤放射治疗学/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临床肿瘤学专业系列教材》内容简明扼要,易学易懂,与临床结合紧密,对常见肿瘤的病因、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原则进行了分章论述,同时对放射物理、放射生物作了简单介绍,既强调系统性又突出重点,内容框架清晰明了,图文并茂、直观,易于理解。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肿瘤放射治疗的历史和发展
第二节 放射治疗的基础知识
第三节 临床放射治疗学
第四节 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原则
第五节 常见肿瘤治疗手段与放疗的综合应用
第六节 临床剂量学的原则和剂量学概念
第七节 放射治疗学的进展
第二章 近距离治疗和放射性粒子立体种植治疗简介
第一节 近距离治疗
第二节 粒子植入治疗简介
第三章 临床放射生物
第一节 放射生物效应基础
第二节 放射损伤与修复
第三节 组织分次照射中的4“R”效应及临床意义
第四节 放射治疗中生物物理因素及常见临床应用方法简介
第五节 时间?剂量?分次数学模型——线性二次模式
第六节 放射线对正常组织的影响
第七节 化学修饰剂效应
第四章 放射物理基础
第一节 常用放射源和放射治疗设备
第二节 治疗计划设计与执行
第三节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第四节 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第五节 辐射防护
第五章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第一节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发展与现状
第二节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放射生物学基础
第三节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步骤
第四节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适应证
第五节 展望
第六章 胸部肿瘤
第一节 食管癌
第二节 纵隔肿瘤
第三节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第七章 恶性淋巴瘤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霍奇金淋巴瘤的放射治疗
第三节 非霍奇金淋巴瘤
第八章 消化系统肿瘤
第一节 消化道正常组织耐受量及消化道恶性肿瘤放疗剂量
第二节 原发性肝癌
第三节 胰腺癌
第四节 直肠癌
第五节 胃癌
第一节 膀胱癌
第二节 睾丸肿瘤
第三节 前列腺癌
第四节 肾肿瘤
第十章 乳腺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应用解剖
第三节 病理分类
第四节 临床表现及诊断分期
第五节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
第六节 乳腺癌的预后
第十一章 软组织肿瘤
第一节 发生于躯干及四肢的软组织肿瘤
第二节 腹膜后区软组织肿瘤
第十二章 头颈部肿瘤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鼻咽癌
第三节 口咽癌
第四节 下咽癌
第五节 喉癌
第六节 口腔癌
第七节 上颌窦癌
第八节 甲状腺癌
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肿瘤
第一节 胶质细胞瘤
第二节 垂体瘤
第三节 生殖细胞瘤
第四节 髓母细胞瘤
第五节 神经系统其他肿瘤
第十四章 妇科肿瘤
第一节 外阴癌
第二节 阴道癌
第三节 宫颈癌
第四节 子宫内膜癌
第五节 卵巢癌
第六节 输卵管癌
第七节 妇科恶性肿瘤放疗反应及放疗并发症
第十五章 转移性肿瘤的放射治疗
第一节 脑转移瘤
第二节 转移性骨肿瘤
第三节 转移性肝癌
第四节 肺转移癌
第十六章 肿瘤的热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肿瘤热疗的分类?概念及机理
第三节 热疗联合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第四节 影响热疗疗效的因素和热疗的不良反应
第五节 常见恶性肿瘤的临床热疗应用和禁忌证
第十七章 皮肤癌及恶性黑色素瘤
第一节 皮肤癌
第二节 恶性黑色素瘤
第十八章 儿童恶性肿瘤
第一节 肾母细胞瘤
第二节 神经母细胞瘤
第十九章 肿瘤急诊放疗
第一节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第二节 脊髓压迫症
第二十章 良性病放射治疗
第一节 良性病放射治疗概要
第二节 常见良性病放射治疗
参考文献
附录
《临床肿瘤放射治疗学/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临床肿瘤学专业系列教材》:
第一节 肿瘤放射治疗的历史和发展
1 放射治疗设备的历史1895年伦琴发现X线,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镭,1899年首次使用镭治疗第一例额头皮肤血管瘤患者,至今放射治疗已有110多年的历史,在放疗初期,使用镭管或镭模直接贴敷肿瘤,或用镭针插入肿瘤进行组织间放疗,即近距离放疗,这些方法只适用于位于浅表的肿瘤,或能经自然腔道进入部位的肿瘤,对体积较大肿瘤的放射剂量分布不佳,而且对医护人员的辐射量较大,1922年库里吉(Coulidge)制成 200kVX线治疗机,同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肿瘤会议上Coutard 和Hautant 报道了放射治疗可治愈晚期喉癌,从此进入了远距离放射治疗时代,
放射治疗在初始阶段发展经过了艰难的历程,至20世纪50年代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如60Co,137Cs等问世,1951年加拿大研制成功远距离60Co治疗机(平均能量 1 25MV),开创了高能射线时代,20世纪60年代医用直线加速器开始应用于临床,放射治疗也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直线加速器先后经过了第一代行波电子直线加速器,第二代驻波加速器和第三代高能双光子电子直线加速器(亦用驻波方式加速),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近距离镭疗的巴黎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至20世纪80年代,由计算机控制的近距离后装放疗机问世,使近距离放疗再次被临床应用,现代后装放疗机使放射源放置的位置,剂量计算更为精确,并且完全避免了对工作人员的辐射,因而形成了远距离外放射和近距离内放射共存的局面。
20世纪60年代末瑞典生产了第一台γ刀,其后又出现了X刀,开创了立体定向放疗技术,近20多年以来,由于电子计算机和CT技术的高度发展并在放疗中应用,放射物理,放射生物学和放射治疗学等学科和工程学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放射治疗飞速进展,已经形成集计算机,影像和加速器为一体的现代放射治疗新技术,精确定位(precise localization),精确计划(precise planning)和精确治疗(precise treatment)的“三精原则(3P)”得到重视,放射治疗已全面进入了三维立体放射治疗时代,包括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ic radiation therapy,SRT),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容积调强放射治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及自适应放疗(adaptive radiation therapy,ART)等,提供了进行精确定位,精确设计和精确治疗系列技术,这些先进技术使照射的高剂量适合肿瘤靶区形状,能在给靶区高剂量均匀照射的同时,周围正常组织受到的剂量却很小,在不增加正常组织损伤的情况下,提高靶区剂量,进而改善肿瘤局部控制率,提高生存率,又减少后遗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 放射生物学发展在放射治疗早期阶段,由于不了解放射线的生物效应,只用发生皮肤红斑反应作为剂量参考,随着临床实践经验的累积,1934年 Coutard 开创了每周五次,每次2Gy的常规分割放疗方法,达到比单次放射更好的疗效,同时放射反应也较轻,数十年来放射生物研究人员采用了超分割放射治疗,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后程加速分割放射治疗等剂量分割模式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降低了正常组织的损伤概率(normal tissue complication probability,NTCP),但常规分割放疗方法仍然是最常用的分割方法,一直沿用至今,1956年,细胞集落形成率的实验成功,以及对放射线引起细胞增殖死亡的概念的认识,临床上对时间剂量分割(TDF)的关系也开始逐步有所了解,20世纪70年代Ellis提出NSD(名义标准计量)公式,曾被广泛应用于放射治疗方案的换算,但很快就被LQ(线性平方)模式取代,LQ模式最大特点是区分了肿瘤早期反应正常组织和晚期反应正常组织,虽然它存在不少局限性,但一直沿用至今,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放射保护的研究就已开始,虽然至今还没有发现非常理想的放射增敏和放射保护的药物,但硝基咪唑类的乏氧细胞增敏剂以及WR2721等放射保护剂,仍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和进一步研究的前景。
3 我国放射治疗的发展1920年初北平协和医院安装了第一台浅层X线治疗机,1927年北平协和医院放射科,添置了深部X线治疗机设备,并且聘用了美籍物理师,我国第一次有了专业物理师,1949年解放时,全国在北京,上海,广州及沈阳等地有5家医院有放射治疗设备,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放射治疗发展迅速,1986年成立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会,谷铣之教授任第一任主任委员,1992年发行了《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根据中华放射肿瘤学会调查结果显示,1986年全国有放射治疗医院264家,从事放射治疗专业人员4679人,电子直线加速器71台,60钴治疗机224台,到2006年,全国开展放射治疗的医院有952家,从事放射治疗事业专业人员18 992人,其中医生是5247人,2011年全国放疗单位1162家,较2006年增加了210个,放疗医师8550,较2006年增加了63%,加速器 1300台,60Co远距离治疗机 382台,但是中国直线加速器数量远远没有达到人口需要,低于英国(3 4台/百万人口),法国(5台/百万人口),美国(8 2台/百万人口)等发达国家水平,且没有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2~3台/百万人口基本要求,并且中国的放疗发展地区不平衡,只有北京,上海,江苏,广州等少部分城市达到2台/百万人口,偏远地区,农村地区放疗设备,人员缺乏,按WHO在20世纪末报告,约65%~70%的肿瘤患者在不同阶段,因不同的治疗目的需要接受放射治疗,每年我国恶性肿瘤发生约310万人,推算应有200万左右新病人需放射治疗,但实际只有60万患者接受放射治疗,主要是放疗设备,医技人员相对不足,特别是放疗物理师数量的增长远远低于放疗医生数量的增长,放疗物理师与医生比远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放疗物理师的缺乏限制放疗事业的发展,因此,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的物理师,医师迫在眉睫,目前我国能制造60Co远距离治疗机,直线加速器,模拟定位机,治疗计划系统,近距离治疗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各种放射治疗设备。
总之,放射肿瘤学是一门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学科,它的历史短,发展快,设备和理论不断更新,潜在力量大,前途较广,放射线看不见,摸不着;放射治疗对患者器官与功能的影响小,不良反应相对小,疗效确切,这些既是优点,易于被患者接受;亦是缺点,容易酿成不可挽回的事故,同时,放射治疗需要一支训练有素,配合良好的医生,技术员,物理师,工程师,护士组成的医疗团队。
第二节 放射治疗的基础知识
放射治疗是肿瘤临床医疗工作中的一部分,掌握和使用放射治疗的医师需要全面且独立的对病人负责,要仔细询问病史,亲自检查病人,复习病理资料(必要时要进行活检取材)及制订治疗方案和计划等,吴桓兴,谷铣之,刘泰福等著名肿瘤放射治疗学家也多次强调,放射治疗是临床一级学科,外科医生使用有形的金属刀在手术室内的手术台上切除肿瘤,而放疗科医生则是使用无形的射线(刀)在放射机房完成肿瘤“切除”术,所以,放疗医师作为特殊的临床医师就必须具备以下知识。
1 一般临床知识是放射治疗学知识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放疗医师需要有内,外,妇,儿科,病理等学科的相关知识,要熟练掌握影像学知识,特别是CT,MRI,ECT等影像诊断,能正确诊断和勾画靶区,能诊断和处理一般并发症和伴发病,特别是一些常见急诊。
2 肿瘤学知识要了解肿瘤病因及流行病学特点;掌握肿瘤病理学,分子生物学,诊断,鉴别诊断;对现有各种诊断检查方法的优缺点,可靠性应有很好认识;掌握各种肿瘤的生长规律,转移方式,途径,临床分期和国际分期,各种治疗手段的适应证,优缺点和预后等知识,掌握各种指南,规范,牢固树立综合治疗的观念;治疗的同时注意保全器官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3 临床放射物理学知识必须了解各种放射源,放射治疗机及各种电离辐射的特点,掌握X线,γ线及高能电子束,质子,重粒子等射线特征,合理选用放射源,放疗方式,模拟定位,治疗计划的设计和执行等,参与放疗质量保障与控制及放射防护。
4 临床放射生物学知识主要研究放射线对肿瘤和机体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探讨人类肿瘤及正常组织在放射治疗中的生物学问题,探讨影响肿瘤和正常组织对放射线反应性的生物学因素,寻找最大可能杀灭肿瘤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放射治疗副反应的办法和措施,充分理解放射生物学中重要概念和生物效应对放疗方案设计和执行的影响并应用于临床。
5 放射技术学知识研究具体应用各种放射源或放疗设备特点,各种治疗病人的技术方法,包括照射野设置,定位技术,摆位操作,辅助装置使用等技术实施,治疗时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以求制订和实施更好,更全面的治疗方案,同时力求了解病人心理,尊重患者各项权利等,要向病人及家属耐心,细致地解释病情及治疗计划,得到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并在治疗前签署放射治疗同意书,要掌握临床剂量学四原则:肿瘤剂量准确,肿瘤区剂量均匀 ,提高治疗区剂量和降低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和范围,保护重要器官。
6 相关基础知识当前不少放疗相关设备均为全数字化系统,由较为复杂的计算机系统控制,不同设备之间实现网络化管理,因此,医师,物理师应对计算机,网络连接和英语基础知识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对网络安全和数据备份的完整性有充分认识,确保放射治疗安全,有序的开展,还要有一定的科研基础和能力,以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
第三节临床放射治疗学 一, 肿瘤放射治疗的分类放射治疗是治疗肿瘤的一种重要局部治疗手段,放疗的原则是最大限度地消灭肿瘤,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在不产生严重并发症的前提下,控制肿瘤,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按照治疗的目的可以分根治性放疗,辅助性放疗和姑息性放疗。
1 根治性放疗是指以根治肿瘤为目的,经过适当剂量的放疗后,患者的局部肿瘤获得有效控制的放疗方式,靶区包括原发灶和相关的淋巴引流区,照射剂量比较高,预期患者可以获得长期生存,但在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可产生一些放射治疗毒副反应,虽然不可避免但应控制在临床可接受的限度内。
主要适用于下列情况:①肿瘤生长在重要器官或邻近重要器官,如鼻咽癌,下咽癌,喉癌等头颈部肿瘤,手术切除将严重影响重要器官的功能或无法彻底切除;②肿瘤对放疗敏感,放疗能有效控制或杀灭肿瘤,如早期霍奇金淋巴瘤等;③部分早期肿瘤患者因合并症等原因不能耐受手术治疗和局部晚期肿瘤因侵犯周围正常组织难以行根治手术者,如肺癌,食管癌,前列腺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