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全国医学院校教材,是根据临床医学五年制和高等护理专业四、五年制教学基本要求编写。本教材将医用基础化学与医用有机化学合二为一。压缩部分分析化学内容,合并了部分章节。本教材适合化学学时在60到80学时临床医学和高等护理学等专业。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注重化学与医学、护理学的融合,教材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全书共18章。前八章主要介绍医用基础化学内容,后11章主要介绍医用有机化学内容。
本教材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本教材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医药公共基础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医学各专业基础化学与有机化学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教材内容突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医用化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护理、预防、口腔、影像、信息、营销等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类基础课,其目的是为后续课程学习打好必要的化学基础。医用化学所讲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是医学院校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是合格医学、护理学、信息、营销学等工作者必备的。
随着医学教学改革以及较多地方院校大幅度压缩医用化学课时,考虑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对医学生培养知识的结构的完整性,本教材将医用基础化学与医用有机化学合二为一,压缩部分重复内容,删除了部分与医学相关性较小的化学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教材共19章,前8章为医用基础化学内容,后1l章为医用有机化学内容,其中第18章和第19章可供使用院校根据学时选择性讲授。本教材建议学时为60-80学时。
本教材由(排名不分先后)西安交通大学唐玉海编写第9章、第14章,李健军编写第4章,许昭编写第10章、第15章,王丽娟编写17章、第18章,昆明医科大学章小丽编写第6章,李美红编写第1章、第5章,喻芳编写第2章、第3章,柳波编写第11章、第16章,姚家灿编写第7章,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李映苓、李艳娟编写第12章,山西医科大学乔浩编写第8章,贾斌编写第13章,内蒙古医科大学王建华编写第19章。
第一章 溶液与溶胶
第一节 分散系的分类
第二节 物质的溶解度
第三节 溶液的组成量度及计算
第四节 溶液的渗透压力
第五节 胶体溶液
第六节 表面活性剂和乳化剂
第七节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三章 电解质溶液
第一节 电解质溶液
第二节 酸碱质子理论
第三节 溶液酸度的计算
第四节 缓冲溶液
第五节 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平衡
第四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第二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三节 Hess定律和反应热的计算
第四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位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节 原电池和电极电位
第三节 Nemst方程式
第四节 电位法测定溶液pH
第六章 原子结构和共价键
第一节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第二节 原子的电子组态及元素周期表
第三节 共价键
第四节 分子间的作用力
第七章 配位化合物
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第三节 配位平衡
第四节 螯合物与生物医学
第八章 分析化学基础
第一节 滴定分析方法概述
第二节 分析结果的误差和有效数字
第三节 酸碱滴定法
第四节 分光光度法
第九章 链烃
第一节 链烃的结构
第二节 链烃的命名
第三节 链烃的物理性质
第四节 链烃的化学性质
第十章 环烃
第一节 脂环烃
第二节 芳香烃
第十一章 醇、酚和醚
第一节 醇
第二节 酚
第三节 醚
第十二章 醛和酮
第一节 醛、酮的分类和命名
第二节 醛、酮的结构和性质
第三节 重要的醛酮化合物
第十三章 羧酸、取代羧酸和羧酸衍生物
第一节 羧酸
第二节 取代羧酸
第三节 羧酸衍生物
第四节 重要化合物
第十四章 对映异构
第一节 物质的旋光性
第二节 手性与手性分子
第三节 含一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第四节 对映异构体构型标记法
第五节 含两个和两个以上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第六节 无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第七节 对映异构体与生物活性
第十五章 含氮和杂环化合物
第一节 胺
第二节 酰胺
第三节 杂环化合物
第四节 生物碱
第十六章 油脂和类脂
第一节 油脂
第二节 类脂
第十七章 糖类
第一节 单糖
第二节 双糖
第三节 多糖
第十八章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第一节 氨基酸
第二节 多肽
第三节 蛋白质
第十九章 核酸
第一节 核酸的分类和基本物质组成
第二节 核苷和核苷酸
第三节 核酸的结构
第四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
第五节 基因与遗传密码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