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国家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支持职业教育,然而近年来职业教育办学成果远远没有达到国家、社会各界以及学生本人的预期,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办学效果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师资队伍建设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还不能充分满足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师资教育理念落后、业务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完整、专业知识理论水平低和实践动手能力较差的问题,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
基于上述情况,我国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文件中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推动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完成培训一大批“双师型”教师、聘任(聘用)一大批有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教师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推动和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教育部、财政部决定2011~2015年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计划之一是开发100个职业教育师资本科专业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的开发项目。本书即是其中一个开发项目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教材之一。
为了开发出适合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系列教材,课题组进行了充分调研,采取了文献调研、实地调研和问卷调研等方式开展了调研工作,调研了354项相关研究成果和论文、资料,实地调查了44个企事业单位,分别针对财务管理职业教育师资人才培养单位、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在中等职业学校任教的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毕业生、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相关人员、在企业财务管理岗位工作的财务管理相关专业毕业生,精心设计了5套调研问卷,积累了大量的调研数据,为教材开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本书以工作任务导向为设计思路,以用友ERP-U8V8.72(以下简称用友ERP-U8)版本软件为蓝本。全书共12章,分别是导论、系统管理与企业应用平台、总账管理系统、报表管理系统、薪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收款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存货核算系统,涵盖了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处理内容。除第1章之外其他每章内容都包括功能介绍和实验两部分内容,全书实验内容仿真模拟了工业企业的购销存及会计核算各岗位的基本业务,资料前后衔接,构成一个体系,每章实验内容又充分体现了工作任务导向化的设计思路,各自独立,互不影响。不论是功能介绍还是实验内容,都按照“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期末处理”这样一个业务处理流程来设计内容,贴近企业实际应用,便于学习使用。
《财务软件应用》:
2.商品化会计软件面市阶段:1989~1995年
20世纪80年代末期,微型计算机进一步普及,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企业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经过前期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储备,培养了一大批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复合型人员。软硬件技术的发展、人员知识储备的增加,以及企业对会计信息的迫切需求,对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发通用会计软件已成为业界共识。1989年12月,财政部颁布了《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提出了开发会计软件的十条基本要求,建立了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制度。期间,成立了很多会计软件公司,如用友、金蝶、浪潮国强、新中大、金算盘等会计软件公司,这些公司分别开发出了当时非常优秀的会计软件,促进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这一阶段开发的会计软件属于核算型会计软件。核算型软件侧重于事后核算,主要功能是利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算账、报账,实现会计核算业务的计算机处理。软件功能模块包括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材料核算等模块,只能对资金流进行核算,只能满足财务部门的需要,属于部门级财务软件。这一期间的财务软件大部分都基于DOS操作系统开发,以单机应用为主。
3.会计软件由核算向管理转型阶段:1996~2000年
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开发管理型财务软件提供了技术支撑。核算型软件的缺陷促使人们进一步开发能满足企业综合管理需要的多功能软件。管理型财务软件侧重于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管理,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三个环节有机联系,构成一个无缝连接的良性循环整体,为企业管理提供更有效的信息支持。借助于网络通信技术,管理型财务软件在功能上能够满足财务与购销存业务一体化管理,属于企业级财务软件。软件的各个模块功能上既相互独立,又有机联系,通过数据接口实现相互之间的数据传递。
这一阶段的财务软件主要使用Windows环境下、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如C++、VisualBasic等,缩短了软件开发周期,基于Windows环境的友好界面使得软件更容易操作使用。数据库一般采用Oracle、Sybase、SQLServer等,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数据管理效率。软件结构基本采用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C/S)结构,并逐步出现了三层C/S和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结构,这一时期的软件以企业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ere source planning,MRPⅡ)为代表。
4.向全面管理信息系统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这一阶段以ERP软件的开发为主导。ERP是英文单词enterprisere source planning的首写字母,意为企业资源计划,由美国GartnerGroup公司于1990年提出。ERP是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开发的软件,是MRPⅡ下一代的制造业系统和资源计划软件,除了传统MRPⅡ系统的制造、财务、销售等功能外,还增加了分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输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决策支持等功能;支持集团化、跨地区、跨国界运行,其主要宗旨就是将企业各方面的资源充分调配和平衡,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方位地发挥足够的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由此可以看出,ERP软件的功能已经非常强大,财务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整个ERP系统里面,会计信息系统融入其他全面业务管理系统中,凭证处理环节被整合到其他业务系统中去。企业财务人员不仅仅要算账、查账、记账,还需要全方位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真正实现企业业务财务整合应用。
2004年11月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规定了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要求,该标准2005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该项标准的颁布实施对促进管理型和决策型财务软件的开发提出了技术要求,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会计信息化市场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