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治急危重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黄帝内经》中有“卒心痛”“暴疾”“暴厥”等记载。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记载诸多急症如高热、昏迷、暴喘、中毒、猝死的急救方药与方法。此后更是名医辈出,代有发明,医著颇丰,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宝贵资料。
为了继承和发展中医急诊学,培养合格、优秀的急诊医师,广大中医药院校先后开设了《中医急诊学》课程,相关出版社组织编写了《中医急诊学》教材。然而,随着基础医学及循证医学的快速发展,各种科研成果的不断出现,医师对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化,急危重症的防治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因此,既往有关中医急诊学的教材难以满足广大师生的要求。如何使广大中医学生学会运用中医药知识,结合现代研究成果,进行规范诊治急危重症,是各大中医药院校的迫切任务。因此,科学出版社多次组织全国具有丰富临床及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进行《中医急诊学》的编写。由新疆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作为主编单位接受任务后,先后多次组织专家、教授进行编写讨论,一致认为教材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规范的临床医生,教会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高效地处理急危重症。有鉴于此,各位编委认为必须编一本实用性更强的教科书,使学生学习后能够建立起对急诊常见症状的诊疗思维,熟悉急危重症的临床表现、救治原则,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教材在吸收以前诸版《中医急诊学》精华的基础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历代医家诊治急危重症的学术经验,吸收现代中医急诊的科研成果,形成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综合诊治的特点。本书以急诊常见临床症状出发,通过对症状的发病机制人手,以中西医诊断及鉴别诊断为线索,对临床上常见急危重症的诊断和治疗做了系统的介绍,其中包括各种疾病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危险性评估、治疗、临证提要、预后与调护。对常见的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的诊治以及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急危重症监护进行了详细地介绍。
参与本教材的编著者均是全国各大院校具有丰富教学及临床经验的教授、专家。各位编委不辞辛劳,在繁重的教学、临床与科研工作之余,积极、热情、认真地进行撰写工作,为本教材的如期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大家尽量把握最新医学动态,集中西医结合之精华,以不断修订的诊疗常规为依据,参考目前发行的大量急诊学书籍编写而成。尽管大家精益求精,谨慎编写,但书中难免有不足,希望各院校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