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简要介绍与金属工艺有关的基本知识,第2~9章分别针对基本金属工艺中的铸造,锻造,焊接,车削加工,刨削、铣削、磨削加工,钳工加工,数控加工,特种加工进行了介绍。在第2~9章,每章分为基础、实训内容与操作两大部分,章后附有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全书的内容编排有利于学生根据实习工种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及实际操作。
《金属工艺实训指导》可作为普通本科、高职高专、成人教育、广播电视大学等机械类、近机械类工科专业学生“金属工艺实习”、“专业技术训练”的实训指导书,也可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学习参考书。
近年来,我国的工程实践教学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为进一步适应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和实践教学要求,编者在认真总结多年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编写了本书。
在编写本书时,编者从高等学校金属工艺实训的实践出发,确定了编写的指导思想和教材特色。在编写过程中,对基础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强化学生的实训操作。本书内容丰富,文字简明通顺,插图清晰生动,易为读者接受和掌握。
本书尽可能地采用了法定计量单位及最新的国家标准。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还得到许多实训指导教师、工人的诚恳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参考了大量的相关教材和资料,所有参考文献均已在书后列出,在此对文献作者表示由衷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上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不妥或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前言
第1章 基本知识
1.1 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
1.1.1 常用金属材料
1.1.2 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
1.2 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
1.2.1 金属切削加工及其种类
1.2.2 零件加工质量和生产率
1.2.3 机械加工的切削用量
1.2.4 常用量具
思考题
第2章 铸造
2.1 铸造基础
2.1 I1型砂的组成和性能
2.1.2 铸型的组成和造型工具
2.1.3 型砂的制备
2.1.4 造型方法
2.1.5 合金的浇注
2.1.6 铸件缺陷分析
2.2 实训内容与操作
思考题
第3章 锻造
3.1 锻造基础
3.1.1 锻造生产过程
3.1.2 自由锻造
3.2 实训内容与操作
思考题
第4章 焊接
4.1 焊接基础
4.1.1 焊接方法的分类
4.1.2 熔化焊(焊条电弧焊)
4.1.3 电弧焊焊接工艺简介
4.1.4 其他焊接方法
4.1.5 焊接缺陷
4.2 实训内容与操作
4.2.1 手弧焊的基本操作
4.2.2 钢板的对接平焊
思考题
第5章 车削加工
5.1 车削加工基础
5.1.1 车削加工概述
5.1.2 普通卧式车床的组成
5.1.3 车床主轴的转速及进给量的调整
5.1.4 车床的传动系统
5.1.5 车刀及工件的安装
5.1.6 车削加工基本工艺
5.1.7 镗削加工简介
5.2 实训内容与操作
5.2.1 螺栓杆的加工
5.2.2 螺栓的加工
5.2.3 锤头的加工
思考题
第6章 刨削、铣削、磨削加工
6.1 刨削、铣削、磨削加工基础
6.1.1 刨削加工基础
6.1.2 铣削加工基础
6.1.3 磨削加工基础
6.2 实训内容与操作
6.2.1 45车刀刀杆的刨削加工
6.2.2 六角螺栓头部的铣削加工
思考题
第7章 钳工加工
7.1 钳工加工基础
7.1.1 划线
7.1.2 锯削
7.1.3 锉削
7.1.4 钻孔、扩孔和铰孔
7.1.5 攻螺纹和套螺纹
7.1.6 刮削
7.1.7 装配
7.2 实训内容与操作
7.2.1 六角螺栓头部的加工
7.2.2 锤头的加工
思考题
第8章 数控加工
8.1 数控加工基础
8.1.1 数控概述
8.1.2 数控编程
8.2 实训内容与操作
8.2.1 数控车床实训内容与操作
8.2.2 数控铣床实训内容与操作
思考题
第9章 特种加工
9.1 特种加工基础
9.1.1 特种加工分类
9.1.2 常用特种加工方法简介
9.2 实训内容与操作
9.2.1 电火花成形加工
9.2.2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思考题
参考文献
在大批量生产中,为了提高检验效率及减少精密量具的损耗,常采用光滑极限量规(简称量规)对零件的合格性进行检验。
检验孔及其他内尺寸时所使用的量规为塞规,检验轴及其他外尺寸时所使用的量规为卡规或环规,如图1-8所示。量规一般需要有两个测量面,其尺寸分别按被检验零件的最大实体尺寸(外尺寸的上极限尺寸、内尺寸的下极限尺寸)和最小实体尺寸(外尺寸的下极限尺寸、内尺寸的上极限尺寸)来制造。按最大实体尺寸制造的测量面称为通规,按最小实体尺寸制造的测量面称为止规。检验时,若通规能通过被检验零件、同时止规能被被检验零件止住(即通不过),则零件合格;任一条件不能满足,零件即不合格。用量规检验零件非常方便,但只能检验工件是否合格,而不能测出实际尺寸。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量具的选用对测量结果有很大影响。所选量具的测量不确定度应与零件的尺寸公差相适应(一般为零件尺寸公差的l/3~1/10,公差较大时取1/10,公差较小时取1/3),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可信赖程度,减小误收及误废发生的概率。此外,所选量具的测量范围也要与零件尺寸的大小相适应。测量大尺寸零件选用测量范围大的量具,测量小尺寸零件选用测量范围小的量具。
在使用量具的过程中,要养成精心维护和正确保养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