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前教育专业规划教材》立足于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实际要求,以夯实学生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能力,培养和造就符合时代要求、具有贯彻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能力的、有专业素养的新型教师为目标。 《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前教育专业规划教材》共7章,其中第一章和第三章主要是阐述与学前教育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第二章主要是解读学前教育几个重要的政策法规;第四章论述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主要是人和物两方面的要素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的主要内容是学前教育的实施,主要通过课程、游戏、教学、区域活动、日常生活活动与其他形式的活动、幼小衔接与家园共育、社区合作等途径进行。 《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前教育专业规划教材》既可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供相关从业人员作为参考资料使用。
《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前教育专业规划教材》体例新颖——主要由引入案例、学习目标、知识结构、正文、案例链接或案例呈现、问题研讨、知识拓展或者小知识、本章小结、思考与实训、案例分析、章节实训(又分为实训要求、实训过程和实训评价三部分)等组成,
《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前教育专业规划教材》资源丰富——尤其是加入了需要用二维码识别的“扫一扫”栏目,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核心知识点,增进了学生的直观理解。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
一、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的概念
二、学前教育的意义
三、学习学前教育学的学习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学前教育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概况
二、我国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我国0-3岁婴儿教育机构教育的目标和原则
一、我国0-3岁婴儿教育机构教育的目标
二、我国0-3岁婴儿教育机构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第四节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
一、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二、我国幼儿园教育的任务
三、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原则
第二章 重要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
第一节 幼儿园工作规程
一、《幼儿园工作规程》制定的意义
二、《幼儿园工作规程》的主要理念
三、《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内容解析
四、关于《幼儿园工作规程》的修订
第二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一、新《纲要》制定的意义
二、新《纲要》的指导思想
三、新《纲要》与《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关系
四、新《纲要》解读
第三节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制定的背景
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内涵透视
三、《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内容框架解读
四、《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实施
第四节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制定背景与意义
二、《指南》与新《纲要》的关系
三、《指南》的解读
四、《指南》的实施建议
第三章 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
第一节 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概述
一、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
二、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意义
第二节 学前儿童体育
一、学前儿童体育的含义
二、学前儿童体育的内容
三、学前儿童体育的实施
第三节 学前儿童智育
一、学前儿童智育的含义
二、学前儿童智育的内容
三、学前儿童智育的实施
第四节 学前儿童德育
一、学前儿童德育的含义
二、学前儿童德育的内容
三、学前儿童德育的实施
第五节 学前儿童美育
一、学前儿童美育的含义
二、学前儿童美育的内容
三、学前儿童美育的实施
第六节 学前儿童劳育
一、学前儿童劳育的含义
二、学前儿童劳育的内容
三、学前儿童劳育的实施
第四章 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 学前教育教师
一、学前教育教师的资格、权利和义务
二、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特点
三、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
第二节 学前儿童
一、现代社会学前儿童发展上出现的一些特点
二、正确的儿童观
三、有效促进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条件
第三节 学前教育机构环境
一、学前教育机构环境概述
二、学前教育机构环境创设的原则
三、教师在环境创设中的作用
第五章 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和教学
第一节 学前教育课程
一、学前教育课程的概述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目标
三、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容
四、学前教育课程的类型
五、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
六、学前教育课程的评价
第二节 学前儿童游戏
一、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二、学前儿童游戏的类型
三、学前儿童游戏的组织和指导
第三节 亲子园教学
一、亲子园教学活动概述
二、亲子园教学原则
三、亲子园教学方法和手段
四、亲子园教学设计、组织与指导
五、亲子园教学活动评价
第四节 幼儿园教学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概述
二、幼儿园教学原则
三、幼儿园教学方法和手段
四、幼儿园教学设计、组织与指导
五、幼儿园教学活动评价
第六章 区域活动、日常生活活动与其他形式的活动
第一节 区域活动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及其特点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类型
三、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第二节 日常生活活动与其他形式的活动
一、日常生活活动及其功能
二、日常生活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三、其他形式的活动
第七章 幼小衔接与家园共育、社区合作
第一节 幼小衔接
一、幼小衔接的涵义与重要性
二、造成幼小不衔接的原因
三、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四、幼小衔接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家园共育
一、家园共育概述
二、家园共育的方法与形式
三、家长工作
第三节 社区合作
一、社区与学前教育机构的关系
二、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与要求
三、社区幼儿教育的意义及经验
参考文献
3.幼儿园制度的发展(1978年至今)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把发展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全国托幼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指出: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恢复、发展、整顿、提高各类托幼组织。幼儿教育事业在积极恢复、整顿和发展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下,得到恢复和发展。1987年转发的《关于明确幼儿教育事业领导管理职责分工请示》调动了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管理幼儿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人办园的新格局。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积极贯彻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的《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和《行动计划》,认真履行《儿童权利公约》,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儿童教育的国家法律和纲领性文件,把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与人类未来之间的关系提高到人口素质基础和未来发展的先决条件的高度,并与世界儿童的发展相连接。2001年,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9国儿童首脑会议上的报告中提出了21世纪初中国全民教育发展的基本策略,确立基础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重视和发展学前教育。与此同时,幼儿园开始积极稳妥地进行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办园模式和内部管理机制。
2003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向全国转发教育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等十个部门(单位)制定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意见》提出(2003—2007)幼儿教育改革的总目标: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全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55%,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0%,大中城市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面提高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意见》绘制了21世纪初叶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宏伟蓝图,幼儿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沿着现代化、科学化、社会化的轨道全面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