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陈年茶韵》
老厝墙角挖出的百年老茶,窖藏老瓮出土的珍藏茶,百年茶庄的沧海遗珠,阿公家传的老茶……陈年茶不单是茶中文物、中国茶发迹世界的见证,还是满载人情、历久弥新的日常好物。
陈年茶有着岁月浸润过的色泽,茶质在时间的洪流中由新鲜渐渐陈敛,带来独特的回甘……书中从陈年茶的好滋味谈起,点出品茗及鉴赏陈年茶的关键。从茶叶经时间转变的判别,到了解其茶性及相应的茶器,以及茶叶包装上符号与图像的演化发展,娓娓道出丰厚时间所赋予陈年茶韵,并以作者三十多年品陈年茶的经验分享,引领我们体验一场以文字承载的品茗之旅。
02-《银器掇香》
银茶器,在大航海时代代表着欧洲对中国、对东方、对一切美好世界的热情与向往;早在唐宋时代,中国银器就已东渡日本,深远影响了日本茶器的审美与技艺传承。银茶器与千年茶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传承了中国传统工艺美学和人文内涵,也反映了政经时局与对外贸易的发展。
全书从银的发茶性出发,将唐宋以来各代银茶器的形制演变娓娓道来,细致描述了银茶器的材质、纹饰、款识特色,千变万化的制作工艺,以及品茗感触,追溯了外销银茶器的风光岁月、中西银茶器文化交融的盛况。带领我们在欣赏、品鉴、追忆的过程中,完成一次关于银茶器的感官与文化之旅。
03-《珍锡茗缘》
锡茶器的制作,可上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明清时期,锡茶器成为文人品茗的珍爱之物,承载了茶与艺的融合韵味;及至民国,锡茶具与银茶器一道将中国茶传递至欧洲,催化了东西方贸易的繁兴。
锡茶器样貌温良,具有人情味,且有不居功的品德。锡制茶罐、茶盒、茶盘、茶托、建水……老旧斑驳的外表下,传世珍锡显露出充满岁月感的震撼之美。本书细致讲述了锡茶器的纹饰、造形与款识特色,中西锡茶器的文化交融盛况,以及锡器的品茗感触,引领读者在品赏、回味、追溯中,完成一次锡茶器的感官与文化体验。
★茶长存,情多忆,解密茶与岁月的丰饶滋味!茶种、茶店、茶人、茶装,探见茶踪演化;制茶、藏茶、鉴茶、品茶,咀嚼茶气意涵。陈年茶隐忍实力,老而弥坚,陈年茶既深刻复杂,又有中和之韵,可与人生相比。
★一只茶器,就是一个世界!银器品茶,承载唐宋茶道千年风雅,影响东瀛茶器审美与技艺。经数十道工序,涉数百件工具,数万次精敲细击,由工匠心、手、力通融合一。
★细数传世珍锡茶器,探究中国传统锡器文化底蕴,重现茶器工艺中的微观美学!品赏锡器简素之美,重新发现茶与艺的融合韵味。锡器是明清文人品茗爱物,缘起中国、兴于日本煎茶道,是兼具传统与极简美的质朴之器。锡制茶罐、茶盒、茶盘、茶托、建水……锡器是常民生活之物,无金银器的华贵,少陶器
的矜持,却用富有谦卑的光泽,带来有人情味的慰藉。
【前言】喝出好运
隔了一年,就是陈年!
茶,只要放了一年以上,就是陈年茶。
陈年茶运,说的是茶历经岁序在自然醇化过程中产生了好韵(运)。
《广雅》中说:运,转也。其实,陈年茶转得好就有韵(运)。
茶运生其味醇且和即为茶韵。
运和韵谐音,光是讲陈年茶韵,不足以得茶色香味之美,陈年茶运则
能说出茶在唇舌间运行运转的醇和;浅酌细嚼,觉清风透入五内,品后温气不散,
令人周身和暖,如饮醇醪。
陈年茶为人带来香幽且烈,味醇且和的好滋味,为品茗带来新享受。
陈年茶藏放得宜,不泄其气,不损其味,小口啜饮,齿颊留香,馥郁浓美,生津涤颊。
陈年茶顺岁月而运,若小有疏漏,致损气味,原气泄而味变,就不值得再品。
陈年茶因缘留存,如今铺天盖地的宣传,使其成为品茗新宠珍藏六十年百年老茶之说充斥市场,不同的陈年茶亦各有说辞,品陈年茶想品出好
韵(运),先建立如是观:陈年茶并非越老越好,要醇要转韵,才喝得出好韵(运)。
以理智探见陈年茶的过往,方可获得陈年之佐证:通过品尝可验年岁,细细咂摸验身正名,那陈年茶味真是馥郁浓美、沁人心脾。
什么是老茶?多久才够老?说到这样的问题,年代就成了宝。一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七十年,众说纷纭,人们就怕茶不够老,赶不上老茶热。
但茶的年龄与品质,真的成正比吗?
老茶越老越好的说法,应该是普洱陈年概念的延伸。
一说到老茶之本尊及相关议题,人们往往聚焦于台湾茶。
乌龙老茶、红水乌龙、文山陈年包种、东方美人等一齐上市,让消费者心悦,也让闷了许久的台湾茶出了口气。
新鲜茶好,还是陈年茶更好?企图在茶的芬芳中找到时光酝酿的醇美,这也成为人们发起老茶运动、提炼历史韵味的精神追求。
老茶究竟是往昔被有心人故意留下的历史沉淀,还是卖茶人在忙乱中误放墙角,才侥幸形成的奇迹?
拨云见雾,还是雾里看花?是否要说清楚、讲明白陈年有多陈,才不至于误闯茶龄禁地?
茶老了,是好是坏?老茶不应以年纪论优劣,而应以品评标准来审视。
优质老茶指的应是原料质地优良,存放过程妥善,最后泡出的滋味能使人在陈年中找出新鲜劲的;而不是以价格来论说其品质,更不是以年纪来判断其好坏。
我有三十多年品陈年茶的经验,具体探讨陈年茶时,我感到最无奈的是:茶品太零散,无从考证其茶名、茶种和茶龄。
因此,相比对陈年茶精确的论述分析,本书故事性的表述更多:
自老厝墙角挖出了百年老茶
窖藏老瓮出土的珍藏茶
百年茶庄的沧海遗珠
阿公家传的老茶
陈年茶有诸多说法,乍闻有理,却难佐证,各家表述,错综复杂,光怪陆离,虚实难分……
我幸运地得到了一些原封包装茶,这是我与茶之间令人欣喜的相遇,也让我得悉茶龄明确断代的凭据。
在各章中,我选了下列陈年茶作为品鉴基石,以建立我的味蕾品鉴经验:
1.红印饼茶;2.英美包种银针、联昌泰古劳银针;3.英美素馨花香茶;4.惠记集泉茶庄铁罗汉;5.可以兴7562;6.德记茶庄雨前龙井、正山小种;7.裕茂茶庄严头龙须;8.裕茂选庄岩水仙、美珍名岩水仙;9.奇苑南岩铁观音;10.英美乌龙茶。
本书中的茶,茶龄加起来年岁近千,每一盒的茶种、茶名都载录清楚:何人选庄?
哪家茶庄出品?作为陈年茶韵(运)的品鉴茶,为其选壶搭杯,以经典名器泡饮之,脏腑如遇甘露。
陈年茶韵,由无到有,由隔一年到陈百年,陈年茶转运出一世情:茶长存,情多忆。
往昔品新茶,歌咏青春的跳跃,今日品陈年茶的好韵,我心有悸动:
阴森幽暗的茶装,宝光微露的开启,使我能与你抿在口中,远离似无尽头的沉睡。
一种释放狂欢般的交融,让我走进陈年,走进茶运,走进宇宙般邃远迷幻的茶味的霓虹。
在这里,茶汤是天然秩序,甘醇被赋予价值。
品陈年茶,仿佛一路守候永恒的青春。
陈年与新鲜不是对立,而是相互接近,是在时间里存入幸福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