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起,全国众多职业院校对汽修专业实施课程改革,但受职业资格和技能训练平台技术限制的影响,许多地区、院校设置专业面临教课难、操作难、实训难的局面,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将汽修技术的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
因此,浙江亚龙教育装备研究院在课程改革的基础上,聘请温州市教育局职教处领导、职业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全国知名专家、学校专业骨干教师、企业工程师等人员组织成立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团队,进一步将汽修技术与相关专业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推进,以浙江亚龙教育装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汽修类实训教学装备作为平台组织编写了这套"做学教一体化"课程改革系列规划教材。
本套教材根据做学教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将产品与教材结合,促进教师和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具体有以下特点:
1.坚持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做学教一体化人才培养整体解决方案思路,模拟企业生产环境,渗透企业文化,重点强调学生职业习惯、职业素养的养成,力求模拟企业的生产实际环境,紧紧围绕企业生产流程,点点滴滴感知岗位的职业性和技术性,达到工厂作业与学校学习的有机结合,实现企业作业教学化、学习内容项目化。如通过阅读汽车发动机设备图样及配套技术文件,让学生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技术要求,而实施任务的内容即为企业作业指导书,学生依据各环节的作业指导书,便能轻松完成各流程的施工任务,并在项目作业中进一步学习、验证和实践。同时通过更多的操作小任务将知识点、技能点融入其中,将学习内容鲜活化,使学习目标得以渗透,让学生始终在做中学、学中做,既达到学做合一、理实一体的理念融合,又符合企业的生产步骤和作业习惯,便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
2.遵循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采取项目化的形式对汽车实训设备组装与调试的知识和技能进行重新建构。全书将岗位工作任务、专项能力所含的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全部嵌入其中,体现学生主体、能力本位和工学结合的理念。
3.坚持"够用、实用、会用"的原则,吸收了新产品、新知识、新工艺与新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学会方法,养成习惯,更好地满足企业岗位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为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绝大部分学生将来的主要岗位为操作型岗位,所以应学会通过阅读技术文件识读设备随机资料,要求会识读、能看懂,看懂了便能做。本书每个任务的各环节施工步骤清晰、任务明确,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会装调汽修设备的方法,吸收接纳施工准备、设备安装、监测检查、设备调试、现场清理及设备验收等作业流程。
4.将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职业实践的真实场景引入到教学内容中,紧紧围绕以工作场所为中心来开展教学活动,每个任务可独立施工,也可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施工的各环节操作任务明确,均有对应的作业指导,便于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的独立探究教学,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与人协作的职业素养。
5.将操作内容、操作方法、操作步骤、学习知识、注意事项设计成施工记录表单,将各个任务的知识点与小任务渗透其中,让操作具体化,有章可循,步骤清晰,方法明了,从而提高本书的可操作性。
本书是系列教材之一,内容主要包括帕萨特B5底盘总体结构认知、离合器的认知、离合器的拆装、离合器的检修、变速器的认知、手动变速器的拆装、自动变速器的拆装、变速器的检修、驱动桥的认知、驱动桥的拆装、驱动桥的检修、转向器的认知、转向器的拆装、转向器的检修、减振器的认知、减振器的拆装、悬架的检修、制动器的认知、制动器的拆装、制动器的检修、制动防抱死系统(ABS)液压系统仿真,共21个单元任务。
本书由浙江亚龙教育装备研究院陈继权、长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高建新担任主编,陈昌安、潘一雷担任副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曾龙、刘剑、邢小软、苗金明、李岩。全书由朱军、王永生主审。
限于编者的经历和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序“中国制造2025”宣告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经处在进行时状态。这触动着各行各业的神经,也触动着职业教育的神经。
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生产生活方式的能力,是职业教育的职责,也是职业教育存在的价值。
在全球范围内,制造强国的实现路径和支撑条件各不相同,但卓越、严谨执着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务实创新、踏实专注的工作态度,尊重契约精神、严守职业底线、严格执行工艺标准的工匠精神却是共同追求。尽管传统的小作坊已被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所取代,但沉淀下来的工匠精神和文化传统依旧贯穿于现代生产制造中,并从个体化的“工匠”行为演变为群体性的制造文化,成为推动现代制造业发展的灵魂。
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将产生哪些新的职业岗位,传统的职业岗位将发生什么变化,这些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有哪些,完成这些工作任务需要哪些知识,需要掌握哪些操作技能……职业学校在思考、探索,教育装备企业也在思考、探索。
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与职业学校教师合作编写的教材,是现阶段思考与探索的结果,其特色如下:
一、教学内容与新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新的工作内容对接中国制造2025有多个重点领域和突破方向,教材选取了汽车工业、数控装备、互联网+、机器人等方向,分析这些新技术、新知识带来的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方法。
新设备的安装与调试、使用与维护,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应用,是行业、企业在转型和技术改造升级中的主要问题,企业急需掌握智能装备安装调试和使用维护,懂得应用新工艺和新方法的高技能人才。
汽车工业、数控装备、互联网+、机器人安装与调试的工作内容,这些设备带来的新工艺与新方法应用,是教材选取的主要教学内容。
二、理实一体的职业教育理念不同的职业岗位,工作的内容不同,但包括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等在内的工作过程却是相同的。
教材按照工作任务的描述、相关知识的介绍、完成工作任务的引导、各工艺过程的检查内容与技术规范和标准等进行编撰,为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并在其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提供了足够的信息。把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学习计划与工作计划结合起来,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有利于解决怎样做、怎样学、怎样教的问题。
三、将培养工匠精神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严谨执着、精益求精、踏实专注、尊重契约、严守职业底线、严格执行工艺标准的工匠精神,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而是在长期的工作和学习中,通过不断的反省、改进、提升形成的。教学过程,就是要改学生的“习惯是标准”为“标准是习惯”。
在完成教材设计的工作任务中,强调职业素养、强调操作的规范、强调技术标准,并按这些规范和标准评价学生完成的工作任务。
60分可以及格,90分可以优秀,但没有达到100%的要求,你就很难成为“工匠”。
四、遵循规律,循序渐进知识的认知与掌握,有自身的规律;职业能力的形成与调试,也有其自身的管理。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向综合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却是共同的规律。教材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呈现教学内容、规划教学进程,符合职业学校学生认知和技能学习的规律。
教材是校企合作的产物,是亚龙与职业院校教师对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过程对职业教育思考与探索的结晶。它需要人们的呵护、关爱、支持和帮助,才有生命力。
浙江亚龙教育装备研究院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陈继权浙江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