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中国传统工笔画的表现形式,描绘了中国古代女性中的代表性人物。从神话故事中的女娲、精卫等,到女中豪杰妇好、花木兰等,再到聪慧善文的上官婉儿、李清照等,她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精彩故事。本书分为仙踪、红颜、巾帼、奇绝、才女、痴怨和花魁7个主题,以画作的形式展示了70多位女性,并讲述了她们的传奇经历。 本书适合古风绘画爱好者阅读与观赏。
剖析书法思维的六大维度,提升孩子的性格优势
本书旨在从新的方向出发,把对歌麿这位浮世绘艺术家的研究置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下,结合在文学、艺术史、区域研究和性别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和理论先例,探寻这些版画如何被设计出来用以推广歌麿这位艺术家的个人魅力,以及这些版画如何参与建构更大范围的性别和身份的话语体系。
本书以中国画的基础概念为基底,以中国画当代艺术的未来发展为得向,对中国画的造型以及西方写实主义影响下的中国画发展进行了论述。不仅对中国画的基础知识、发展历程、艺术特征、审美功能等基础知识进行了介绍,还分析了中国画传统造型和造型手段。结合西方写实主义的理论,介绍了中国画的两位艺术名家,并进行了艺术论析与介绍。
黑白线描插画是一种简单易学、容易入门的绘画方式,具有清秀、隽美、含蓄、夸张等特点,其画面多富有韵律感和装饰美。本书通过理论+实例的方式,将黑白线描插画以简单易懂的形式展现给广大读者,让零基础的小白能够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地逐步掌握绘画技巧及创作方法,最终可以进行独立创作。 本书共9章,第1章分享了笔者常用且好用的绘画工具及黑白线描插画入门方法;第2章详细讲述了黑白线描插画涉及的理论知识,包括构图、点线面、黑白灰、构成方式及元素的积累和运用;第3~8章选取了6种绘画题材的25个精选案例,通
本书以“《耕织图》何以诞生在江南於潜”为切入点,对《耕织图》创作的历史背景、突出贡献、多种摹本及文化影响等进行了探讨。书中不仅对南宋吴皇后《蚕织图》、元代程棨《耕织图》等重要摹本进行了细致解读和比较分析,更从农业史、科技史、艺术史等多个学科视角,揭示《耕织图》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阐释《耕织图》作为文化符号在东亚乃至欧洲的传播与影响,彰显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卓越成就和世界贡献。
全书共分四辑250千字,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黄宾虹的艺术道路和对书画艺术的见解主张。第一辑“宾虹自述”收录了作者晚年所作的自述文章,生动扼要地呈现了其曲折精彩的艺术道路。第二辑“艺海纵谈”围绕艺术创作呈现了黄宾虹对书画艺术的基本态度和观点。第三辑“画学指要”侧重书画要领和技法角度,为书画爱好者指明了方向和门径。第四辑“画史探微”主要收录了《中国画史馨香录》和《古画微》两部介绍画史派别源流的著作,详细梳理了中国古代绘画的历史脉络以及不同绘画流派艺术家的风格特点。
全书共六辑约300千字,收录了潘天寿关于书画艺术的代表性作品。第一辑“听天阁画谈随笔”历数自旧石器时代、唐宋到新中国时期我国的著名画派、画家、画风,厘清传统绘画脉络,再分“用笔”“用墨”“布置”等篇章,条分缕析讲解具体的绘画方式,是潘天寿艺术创作的经验之谈。第二辑“名家品论”就中国艺术史上几位著名画家的艺术风格和作品作了独到深入的解读与点评。第三辑“画学讲义”重点介绍了书画学习、创作和收藏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第四辑“治印谈丛”为潘天寿关于篆刻的代表性文章,系统讲述了篆刻的源流、派别、分
本书收录了作者从魏晋南北朝到宋代的19篇画论研究,对宗炳《画山水序》以来的画论经典作了一个阶段性梳理。在尽可能客观复原的前提下,作者对中国绘画目前有名的画论著作和画论篇章作了深刻的分析和精彩的评论,阐发了中国古代画论经典提出的重要理论命题,并将中国文人对于个体生命与宇宙生命的认识寓于绘画命题、范畴与理论观点的剖析中,清晰地梳理出一条独属于中国古典绘画美学的发展轨迹,既有宏通的视野,又关注细节的甄辨,为当下研究中国古代画论、中国古代文论和中华美学提供了理论的开拓与创新之径。
本书旨在教授新手爸妈如何画出自己孩子的过程中,同时记录下育儿的点点滴滴。本书将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绘画基础:本书将首先介绍一些基础的绘画技巧和工具,包括如何使用画笔、纸张等,为新手爸妈提供必要的绘画基础。婴幼儿经典动作、表情的绘画教程:本书将通过分步骤详解的方式,教授新手爸妈如何画出自己孩子的肖像。育儿记录:在每章绘画教程之后,设计一个“育儿记录”板块,让新手爸妈记录下自己育儿过程中的趣事和孩子的成长变化,以及自己的一些感悟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