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介的诞生与发展将我们抛向了一个今非昔比、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新时代在提供生产、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众多的困惑、矛盾或冲突。困惑、矛盾或冲突的根源在于“我们”的失落,在于“在一起”的缺失。而“我们在一起”根本上是以“伦理”的方式“在一起”。本书的研究正是基于“信息方式——伦理方式”的诠释框架,遵循“思辨——历史——现时——前瞻”的构思逻辑,采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思维方式,反思“网络时代,如何达到伦理、建构伦理”之问,即“网络时代,我们如何在一起”之伦理追问。本书认为,早期的口头媒介孕育了
道德伦理学·学术著作。本书是伯纳德·威廉斯出版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是道德伦理这个议题的精要导论,勾画出了他之后学术生涯的巅峰之作《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中的许多主要观念,此书自1972年出版后,一直印行至今,是伦理学入门的必读书。作者是英国著名哲学家,其主要工作领域是伦理学、知识论、心灵哲学和政治哲学。作者在早期希腊思想和笛卡尔的研究上建树卓越,但他最重要的影响是在伦理学方面。作者对功利主义和康德伦理学的批判,他对道德和道德要求的本质的探究,主导了近三十年来西方伦理理论的思维,在某种意义上
通过对道德动因的研究,明晰道德动因的类别,提出孕育、激励道德动因的途径,无疑会从一个方面促进社会对道德动因有着正确的认识,让道德动因成为道德行为丰富的重要基础。研究道德动因首要的问题是确认和界定道德行为,作者认为应将利他作为公民行为道德层次分类的准则,可以将道德层次分为三个类别,分别是道德行为、合道德行为、不道德行为。自觉牺牲自身利益的利他行为是道德行为,遵守和符合社会规范的有利己属性的隐性利他行为是合道德性行为,违反社会规范损害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是不道德行为。我们关于道德动因的研究主要
本书是以传统文化为内容的学术随笔集,针对传统文化爱好者,内容形式多样化,包含经典阐释、札记、随笔、演讲稿、书信、游记等,不同于中国哲学、史学的严肃著作和学科论文,本书所收文章之行文在保证学术性的同时不失活泼生动,深入浅出吗,适合非专业读者阅读。此前已出版第一、二辑,本书是“原学”丛书系列的第三辑。收录有关中国传统儒学、哲学、佛道二家及新儒学等方面的文章,并兼及文学、艺术等领域,文章的性质包括有讲谈纪实、文献整理、经典诠解、研究论文、读书随笔、演讲记录,乃至游记、回忆等,涉及面较为宽泛。
本书以交流伦理学研究为中心,展现最新的伦理学研究成果,构建世界性哲学平台,为世界各地的学者探究当今世界的伦理秩序之重建提供一个自由对话和学术切磋的公共空间,促进中国伦理学术融入世界,也力将世上的“仁心仁闻”纳入中国伦理话语之中。本期以斯多亚主义伦理学为主题,深入介绍与分析斯多亚学派的伦理学观点;同时推进中国伦理学研究,分析了中国传统儒家、道家的伦理学思想,二者相互映照,促进中西对话,共同加深伦理学研究。
本书使用国别调查数据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中国人与东南亚国家华人、东南亚国家华人与当地主要族群之间的价值观进行了比较分析,内容涉及文化价值观、社会价值观以及开放社会心态。除多重比较之外,本书也对影响不同类型价值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应的影响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在总结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本书提出共享价值观形成的3个机制,即价值观扩散、价值观同化和受共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东南亚国家华人主要通过价值观扩散对当地族群的价值观产生影响,从而在两个群体间形成共享价值观。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
宋儒对政治的讨论是伦理化的,其以天理为依循,在士大夫思想的引导下,推进着政治秩序的理性安排。“得君行道”与“共治天下”是由宋儒所主导的政治伦理思想的旨归,但在现实的政治秩序中存在着士人主体性和官僚化的矛盾,这一矛盾的本质是君道与臣道的博弈。在宋代伦理思想的历史演进中,天理与事功的矛盾,衍生出王霸之辨、义利之别等学理争鸣。从宋代政治伦理思想的发展向度来看,其特质是在古礼复活下政治生活的理性化对功利化的统摄。
工匠文化是日本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代名词,工匠文化的核心——工匠精神是在讨论日本民族精神中经常涉及的话题,但学界对其思想渊源与确立标志的深入剖析较少。当前,日本对工匠文化的叙事已成为关乎地方和民族认同、促进申遗、构建“技术立国”形象的重要事业。本书从社会史研究的视野,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首先叙述了日本工匠文化的渊源特别是其与中华文化的密切联系;接着探讨了工匠文化在近世的确立及其近代转型,并对国内学界关注较少的日本“被歧视部落”的技术转型与社会角色转换问题进行了研究;最后探讨了当代日本工
《职业素养教程(第2版)》旨在全面深入地介绍职业素养、职业技能、求职创业等方面的知识,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成为合格的“职业人”打好基础。《职业素养教程(第2版)》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介绍了职业规划与目标,内容包括认识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认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第二章论述了职业道德,内容包括职业道德的概述、基本范畴、行为规范及要求;第三章专门介绍了职业技能,内容包括职业技能概述、职业技能大赛以及职业实践活动;第四章论述了职业素养,内容包括职业素养概述和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职业
加强家庭建设,重视家庭教育,养成良好家风,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重大举措和重要任务。本书以家庭、儿童、养育与代际传承为切入点,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对家庭、家教、家风作了研究。全书共收录26篇论文,分为四个部分:家庭变迁与代际传承、家庭教养与家长参与、家庭政策与儿童发展、时代发展中的家庭与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