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论人权:文本与解读》是一部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权思想的经典论述进行正本清源式系统解读的研究性著作。本书导论部分对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的形成发展进行梳理,从宏观维度展现马克思恩格斯人权思想的总体理论面貌;主体部分选取30篇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在保证原文论述逻辑结构连贯的前提下,摘选其中关于人权的论述,并加以逐段解析,以期尽可能直观地展示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的理论脉络,努力还原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的本来面貌。
本书从论证马克思主义女性学的学科化依据开始,顺着马克思主义女性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现实问题的逻辑线索展开,具体探讨和回答了如下问题:马克思主义女性学何以成“学”?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女性学?马克思主义女性学的理论体系有哪些?马克思主义女性学的中国实践体现在哪里?本书的特色在于从学科意义上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女性学,并结合中国妇女解放理论与实践,尝试在理论和现实意义上提炼出马克思主义女性学的学科特质、理论基础和基本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回应当前女性解放历程中所面对的现实问题。这对于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为破解生态帝国主义,化解人与自然的对立,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解确立哲学地基、方法论路径与行动指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历经百年的开创与奠基、推进与丰富、深化与发展、转型与变革,形成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最新形态,必须深入研究阐释最新生态文明思想的自然观、生产观、生活观、治理观与全球观。广泛激活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绿色存量”,用好中华优秀传统生态资源实现“绿色增量”,提升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加速生活方式的“扩绿量”“减
本书共六章,内容包括“从基督教到拜物教:现代性溯源及其概念的生产”“从哲学到政治经济学:现代性的反思与重建”“《资本论》的前提: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三个转变”“《资本论》现代性批判的辩证法”等。
本书作为马恩经典著作资料丛书中的一本,是恩格斯批判蒲鲁东主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阐发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对解决住宅短缺这类社会问题的立场和观点,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住房短缺的根源是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此外,恩格斯还就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作了深刻论述。他根据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揭露了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和掠夺,揭示了资产阶级的法律不过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本册为英文版。
本书作为马恩经典著作资料丛书中的一本,是马克思批判法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蒲鲁东、阐发新的历史观和经济观的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批判了蒲鲁东为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而散布的取消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改良主义观点,批判了他的唯心史观和形而上学方法论,阐明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论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以及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还强调工人阶级是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实现社会根本改造的真正的社会力量,阐明了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进行斗争的目标和形式。本册
本书围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理论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研究三个方面,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新时代以来搞校思政课教学科研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其中,结合我校特色,特别对马克思主义外交思想研究有了初步研究成果。
马克思主义经典军事理论的精华蕴含在各个时期革命导师的经典著作之中。本书结合研究当代的理论价值和现实需求,精选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十二篇经典著作。通过对这些经典著作的历史背景和战争实践的分析,和对这些著作内容的深入研读,使读者深刻了解和掌握革命导师研究战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独特生命力的价值认同,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研究和指导战争的能力,提供观察认识战争的理论工具和方法论。
本书按时间顺序整理了1910-1976年间毛泽东对国内外、党内外革命、战争、改革及发展趋势作出、后来又被证实了的预见五百多个。这些预见, 主要从《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外交文选》《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毛泽东年谱》等著作中选出, 具有无可置疑的权威性、真实性和可靠性。通过这些预见, 读者可以深刻理解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为什么会成功。本书为了解毛泽东、了解中国共产党、了解新中国, 提供了又一个新的视角和又一批新的史实。
"本书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2023年修订版。本书主要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本次修订重点:第一,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要全面融入本教材。第二,教材对内容和结构进行了重新调整。除导论和结束语外,分为上下篇共八章。其中上篇四章,分别阐述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