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问题探究把回应当代大学生关心的问题作为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途径,真正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展示理性思维的魅力,发挥马克思主义这一大道理以理服人的逻辑力量;本书的问题探究不仅正面回答学生问题,而且揭示学生问题的结构和性质,让学生明白问题提出的根据,培养对问题的自觉意识和批判意识;本书的问题探究不仅提供具体答案,而且向学生指出问题及其解答的思路,启发学生的辩证思维,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让学生在知其然基础上知其所以然知其所必然,从而展现马克思主义解释现实问题的理论魅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文化语境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学术年刊(2023年卷)以“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为主题。本次年刊的出版,是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推进和深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促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评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所做出的新的努力和尝试。
本书聚焦于马克思的经典篇章, 使其经典理论遗产再次进入当代大众视野。彼得·奥斯本 (Peter Osborne) 强调了马克思著作中的浪漫主义传统和现代主义遗产, 他把马克思的思想作为一种发展中的研究, 具体地说, 是对人类作为实践的历史人的意义的考察。奥斯本引用了大量马克思著作中的段落, 并展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驳斥了马克思作为一个经济学还原主义思想家的神话。马克思所说的“唯物主义”“共产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 在哲学上比一般人所认识到的要丰富得多, 也更有独创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发展报告(2021)》是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编写的,是马克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发展的第七个年度报告。该报告从2021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专论和研究进展,以及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七个二级学科学术发展,论述了2021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发展情况。
本书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包括: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等。
本书运用诠释学的理论与方法系统研究《资本论》中国化诠释的历程、基本经验及启示。首先,以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展望未来的宏阔视角,阐明了《资本论》中国化诠释的百年历程,把《资本论》中国化诠释不同阶段的特征概括为“四说”,即“重点说”“展开说”“着实说”和“融创说”。其次,立足于历史和现实发展,把《资本论》中国化诠释高度凝练为“八条经验”,以揭示其中规律性和普遍性要求。最后,在梳理历程、总结基本经验的基础上,面对时代要求和未来发展,把《资本论》中国化诠释提炼为“六点启示”。本书能够为“读原著
本书共选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021版)》教材中7章内容的40个知识点, 通过理论与实践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一方面梳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键知识点, 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认识, 另一方面对具体实践案例分析, 学会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分析方法。
本书在理论上主要是期待强调马克思主义政治治理思想的系统性、完整性;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政治治理思想,有助于郭正相关学者与政界深化对国家治理规律性的认识,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当前正在推进的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在实践上将有助于深化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为推动国家全方位现代化,走出西方治理窠臼,避免走西化、僵化的邪路,做好理论准备。本书从马克思主义政治治理的概念界定入手,细致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治理概念的特点、内涵、外延以及与若干概念之间的关
本丛书收录了从马克思高中毕业撰写的三篇作文 到恩格斯晚年撰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代表性著述 20 余篇。这 20 篇著作 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 各专业和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 运动专业博士生必修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 的必学书目。丛书作者对这 20 余篇著作的研究状况 和研究内容的梳理、概括和总结,基本上反映了北 大“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课程的主要内容,展 现了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学习研读马克思主义 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