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概论》(第四版)是在第三版的基础上修编而成的,本书由共6章,分别是:建筑基本概念、建筑设计、民用建筑构造、工业建筑设计、单层工业厂房的构造及城市及居住区规划简介。本书的特点是着重于建筑学的基本知识介绍,使读者了解什么是建筑;影响建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建筑物是如何设计、落成的;建筑与相关专业的关系等。本书的建筑构造部分强化了构造原理的内容;弱化了构造的具体做法。 本书是非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建筑学知识的*基本的教程,无论是从事本专业的设计工作,还是从事建筑管理工作,都会有所裨益。
在众多的研究中,都提出采用案例法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是:在钢结构设计理论课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各环节采用的案例零散、相互间无联系,导致各课程各环节独自为阵,不利于学生整体设计思维的建立和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且大多数教材所提供的工程案例,直接采用结构软件计算结果,计算过程和施工图简略,无法为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需进行手工计算的学生提供有效参考,不利于学生对设计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本教材以满足应用型本科教学为原则、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以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
《建筑材料》是全国高等院校土建类专业“十三五”互联网+创新规划教材之一,本书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土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及“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特点和要求,以国家建设用砂(GB/T14684—2011)、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GB 13544—2011)、建筑石油沥青(GB/T494—2010)、聚氯乙烯(PVC)防水卷材(GB 12952—2011)等相关建筑材料国家标准为依据编写。 《建筑材料》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及市场需求,以“理论结合实训”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扎实基本理论
本书主要包括土的室内试验与现场原位测试两部分,其中土工试验包括土的物理性质、土的水理性质、土的力学性质和土的特殊性质四部分内容;原位测试主要介绍岩土工程原位测试技术,每个试验测试项目均详细介绍试验操作步骤及结果整理方法,且增加了工程应用方面的内容。
本书根据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要求及*的国家规范和标准进行编写。主要讲述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内容包括:绪论、混凝土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受压构件截面承载力计算、受拉构件截面承载力计算、受扭构件扭曲截面承载力计算、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等。 每章前面均列出了内容提要、学习要求,每章后均有反映相应重点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小结、复习思考题与习题,书后附有各章习题(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的答案
本书共分15章,内容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第1-11章)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第12-14章)的学习指导和综合练习,并附有参考答案。第15章为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课程设计。
本书根据高等学校土建类各专业测量教学大纲及国家*测量规范编写,内容包括: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全站仪测量、测量误差分析、控制测量、建筑施工测量、道路工程测量、桥梁施工测量、隧道测量、无人机摄影测量与应用等。 本书专业应用面广,注重工程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尤其是无人机信息化测绘,颠覆了整个建筑行业,本书力求反映当代工业智能化测绘的*技术。每章结尾附有思考与练习题,并将“互联网+”思维融入教材,以二维码的形式实现纸质教材与数字资源的有机结合。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学校土建类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有关
本书根据工科相关专业学生《测量学》课程学时特点,同时考虑当前测绘技术的发展现状,精炼相关内容,同时尽可能反映当前测绘领域的一些新技术、设备和方法。本书共11章,分别为绪论,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测量误差基本知识,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地形图的应用,建筑施工测量,道路工程测量,测绘新技术简介。可供土建类专业师生使用。
《建筑画法几何》主要针对高等工科院校中的建筑学、风景园林、城乡规划等相关专业的32学时课程编写。本书在对以往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与删减后,力求少而精,希望学生能在有限的课时内融会贯通所学内容。《建筑画法几何》共8章,第1章为绪论,建议2课时完成,主要介绍投影的概念及形成。第2到4章分别介绍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及各要素之间相交、平行、交叉等的位置关系和投影图作法,建议14课时完成。第5章主要介绍投影变换中换面法的具体运用,建议4课时完成。第6章主要介绍平面立体的投影作法,是对点、线、面投影
本书内容由5个部分组成:建筑速写的概述、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常见透视的原理及画法示范,线的基本画法及表现,画面布局的各种要素,案例分析。本书的最大特点是根据初学者学习建筑速写时的接受能力及消化时间调整了知识点投放的顺序。在内容方面,本书针对初学者的困惑进行了针对性的讲述。整本书的教学理念坚持从现象到原理,再由原理到画法,力图使读者能从根本上理解画法的原由,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读者举一反三的能力。 本书可作为建筑设计类、园林景观设计类、室内设计类、城市规划设计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行业的从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