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建筑施工组织与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本书依据《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 JGJ/T 121-2015)、《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GB/T 50502-2009 )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GB/T 50326-2017),结合注册建造师考试大纲的有关要求,同时针对土木建筑类职业教育的特点而编写,表述力求言简意赅,便于读者接受和掌握。每章均配有习题,可供读者课后练习。 本书共分 12 章,内容包括:施工组织与管理概论、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流水施工
本书聚焦于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利用难题,以及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高成本问题,对多固废UHPC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系统地总结和阐述了作者在含锂渣UHPC水化特性及微观结构、铝相固废UHPC抗压抗折性能及微观结构,以及多固废UHPC抗压及水化特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本书可供从事土木工程、力学等相关专业的广大科技人员以及各设计院与施工企业参考,也可作为上述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学习参考书。
本书以《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 250—2011)为参考标准,围绕安全员职业岗位职责,为培养6项专项能力而编写。这6项专项能力包括安全生产管理与预防控制能力、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与控制能力、施工机械与安全用电管理能力、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消防安全技术与管理能力、施工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和收录施工安全技术资料能力。 全书共分13章,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基坑支护和土方作业安全技术、脚手架工程安全技术、高处作业安全技术、垂直运输机械安全技术、其他建筑机械安全技术、拆除工程安全技术、
本书围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建立城市体检机制要求,结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2019年以来开展的城市体检的样本实践以及各省、各地探索,对城市体检的指标体系构建、指标评价、结果输出、成果应用进行全面的研究,提出城市体检的工作方法。同时,结合十九大五中全会提出的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要求,就城市体检如何应用到城市更新工作中进行深入研究,提出面向城市更新的城市体检的工作方法。深刻认识城市体检工作的重要意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城市建设发展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
本教材借鉴最新的技术标准与规范,系统地介绍了有关城市交通设计的基本概念、规定、理论与方法,同时融合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城市道路立体交叉、城市道路路段、城市地下道路、常规公交与出租车、城市停车场(库)、步行系统与自行车系统的交通设计理论与方法。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交通工程、交通运输、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研究生及从事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等工程领域的有关人员参考。
城市地下空间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其发展态势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显著相关。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城市高质量发展为宗旨,助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书基于2021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基础数据,构建了城市地下空间评价指标体系,全景式展示了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格局与产业发展的最新成就,在不同维度和层面上揭示了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内在关系,为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随着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大和开采强度的不断增加,煤矿、金属矿相继转入深部开采阶段,但深部复杂地质环境下混凝土结构和材料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深部地层高地应力、高地温、高渗水压、强腐蚀等环境特点严重威胁着混凝土结构的安全。 本书是作者团队十余年来围绕深地工程结构混凝土领域开展和取得的研究与实践成果的总结,从理论和技术角度系统介绍了在“三高一腐蚀”环境下深地工程结构混凝土的劣化过程和机理,以及高强度、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在深地结构工程中的应用。本书基于材料学、力学、化学、土木工程、矿业工程等多学
本书根据土木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对给水管网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长安大学给水管网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全书共分12章,主要内容包括:给水系统,设计用水量,给水系统的工作情况,输水管渠和管网布置,水管、管网附件和附属构筑物,管段流量、管径和水头损失计算,管网水力计算,分区给水系统,管网优化计算,有压管道水锤计算与防护,管网的技术管理,给水管网碳核算。本书基本理论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吸收国内外给水管网工程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把相关工程技术规范和标准贯穿到教材中,体现新
城市综合管廊是建设于城市地下空间的一种市政工程,其用于容纳各种管线,是现代城市的”生命线”。我国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起步较晚,但受到国家重视,从2015年起,我国开始遴选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先后选入了两批共25座管廊试点城市。目前我国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尚处于推广阶段,仍存在一些技术性难题,其中通风、高温、潮湿、火灾问题困扰着管廊从业人员,同时管廊作为我国新型市政工程设施,具有较大的减排潜力,目前尚为研究空白。本书主要包括城市综合管廊通风、防灾与低碳建造等内容,在通风防灾部分,本书从通风
明、清是中国传统园林史料极为丰富的两个朝代,在经历了历代的发展后,明代园林的营建脉络开始趋于体系化,出现了文人士大夫精英群体,他们赋予了园林理论及园林空间体系特有的“文人”气质;他们通过园林著作确立了当代园林建设的理论框架,创造了“文人园林”风格;他们以广博的知识和经验领悟到了理想空间,并通过园林外部空间和室内装饰,将细节一一解开。本书以《长物志》和《闲情偶寄》两部园林著作为中心,在明末清初的社会背景下,探索江南造园家的造园理论,总结江南造园家的造园体系在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