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进入第六次大灭绝。与地球过去经历的五次大灭绝不同,这次大灭绝主要由人类造成。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商业猎杀的加剧,鸟类、鱼类、哺乳动物纷纷遭到屠戮。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生物学家和有志之士不遗余力地投入到保护运动中,试图拯救濒临灭绝的物种。从物种的命名到《沙乡年鉴》《寂静的春天》等自然随笔的出版,从拯救美洲野牛到抵制鸟羽饰品,再到今天在更大范围内为保护生命而做出的努力,米歇尔·奈豪斯以充满激情和智慧的笔调追溯了物种保护运动的历史,揭示了包括奥尔多·
本书共5章,论及大脑和审美体验、文学阅读、审美和谐与不和谐、诠释学领域的神经科学、阅读的时间性和退化的大脑、社会的大脑和另一个自我的悖论。作者主要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文学阅读时大脑的审美反应。这是第一本利用神经科学和现象学的资源分析审美体验的专著。作者指出,在神经科学的实验发现与其作为文学评论家和理论家所知道的阅读、解释和审美体验之间,有着大量意想不到的趋同,这些相似性是广泛而深刻的,其原因与审美体验中发挥作用的基本的大脑过程有关。作者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详细地找出这些相似之处和趋同之处。
金沙江上游自然地理条件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特有性高,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全书共分10章,从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水域生态环境的角度,系统阐述金沙江上游的河流环境、水生生物多样性、鱼类组成及主要鱼类生物学、鱼类群落结构及遗传多样性等内容。在此基础上,针对金沙江上游水域生态面临的威胁,提出相关的保护措施与建议。相关成果对金沙江上游水生生物的研究与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于生命科学的历史以及相关哲学讨论较少关注其中的决定论与非决定论争论问题,尤其是近代以来以物理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坚定持有决定论的世界观,即便进入量子科学时代,这一态度因量子不确定性受到冲击,科学家们也仅仅是在本体论上悬置了非决定论的哲学观点,而不去触碰,至少是不去贸然损毁决定论的世界观。但对于生命科学来说,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当代,决定论和非决定论争论一直是难缠的问题,并以此为热点引领了从古代延续至今的生命科学探索。本书围绕这一问题,前半部分探讨了欧洲自然哲学史中围绕生命问题及其解释的非决定论争论
生命是什么?1943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量子力学的重要奠基人薛定谔提出了这个问题,并指出需要一种全新的物理学来给出答案。这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问题之一,至今各领域科学家仍在不断尝试解答。理论物理学家、宇宙学家、天体生物学家保罗·戴维斯受到薛定谔提出的伟大问题启发,结合香农的信息论、达尔文的演化论和近年来多学科的前沿研究发现,重新深入探寻生命的内在逻辑。与薛定谔一样,他认为生物体清楚表明了更深层次的新物理学原理的存在,并指出这种新物理能让物质与信息、整
全书以蜘蛛网、翅膀、眼睛、贝类螺类、胚胎等为例,将自然界存在的形态与计算机程序模拟结果进行对比,探讨生物演化的方向;又以蜜蜂授粉、无花果与黄蜂共生为例,探讨生物演化的相互作用。
《寻觅自然》是一本经典博物图书,由社会生物学之父爱德华·威尔逊撰写,它首次收录了威尔逊富有开创性的主题文章,深入探讨了自然的野性与人性之间的密切联系。威尔逊认为,理解人类行为,需要从进化的角度审视遗传与文化变迁。威尔逊赞美了生物多样性对人类持续存在的重要性,讨论了亲生命性的概念,威尔逊认为,人类有足够的智慧和时间应对环境灾难,关键在于正确引导科学和技术,重建人类的自我形象。对于物种迅速消失、环境遭到破坏的现实,这本书仍然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本书由苏格兰海洋生物学会Gage 教授和英国南安普敦大学Tyler 教授两位国际著名海洋生物学家编著。本书前3 章介绍了深海生物学发展的历史与研究方法,第4 至14 章用大量经典标本和来自海底观察设备拍摄的海底照片全面系统阐述了深海巨型、大型和小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时空分布模型,并通过对摄食、代谢、繁殖、发育和散布过程的考查,阐明了这些生物如何适应于生活在本来并不适合于它们栖居的环境中的生态学。最后,介绍了人类对这个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的潜在重要影响。本书是一本经典的深海生物学专著,尽管已出版
社会文化经验如何塑造我们的大脑?具有文化多样性的行为背后的神经关联物是什么?基因如何与社会文化经验交互作用,以调节大脑的功能组织和我们的行为模式?本书提供了一个关于人类大脑功能组织的新视角,强调了人类社会文化经验及其与基因的交互作用在塑造人类大脑与行为中扮演的角色,基于文化神经科学这一方兴未艾的研究领域的前沿成果,揭示了一系列认知与情感过程背后人类大脑活动模式的跨文化差异,包括视知觉/注意、记忆、归因、对他人心理状态的推理,以及共情。此外,本书展示了一系列研究,整合了神经成像技术和文化启动方法,
人类时常忘记自己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而又时常想要亲近更加自然的环境,被其他缤纷的生命所深深吸引。威尔逊认为,我们对生命的天然亲近感是人性的本质,正是这种亲近生命的倾向,支撑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也编织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威尔逊从切身经历出发,记录了他对自然的核心探索。从游荡在亚拉巴马州的森林,到深入苏里南和新几内亚的热带雨林,从儿时对巨蛇的幻想到确立研究蚂蚁和其他社会性昆虫,这些奇妙的经历和知识积累极大丰富了他对自然的领悟,也激发了人们对一个正在迅速消失的自然世界的惊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