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突出大学生主体性和自觉性特征的自我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断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与此同时,从自我教育的微观层面来讲,大学生自我评价在其自我教育活动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也愈加凸显。本书从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概念、能力构成、发展特征、培养目标入手,通过构建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结构模型,编制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现状调查问卷和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开展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并深入分析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加强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培
本书结合作者十多年来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等的教学实践,从课堂情景、课程理论、课程方法和课程效果等角度,论证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这种方法将师生作为学习共同体,围绕特定主题进行研讨,从而增加学生的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思维,由学生课前阅读、课堂讨论、课后研究三个环节组成。其中,课堂讨论环节,以学生发言和辩论为主,教师只是讨论的主持人和促进者。教师在课堂讨论中的角色,逐渐淡化,从主持人到参与者,甚至最终离开课堂。在教师的帮助下,同学们逐渐能够自主学习和相互学习,最终摆脱对教师的依
本书以虚拟人物——博士生三花从“打算读博”到“博士最终毕业”的全过程为线索,详细“揭秘”各个环节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避免的弯路,包括读博所需的素质与前期准备、博士学习过程中的选题、科研规划、作息时间调整、开题、心态调整、博士论文写作等问题。 全书采用三花与同学、师兄妹及导师等的有趣对话的形式撰写,以轻松活泼的语言氛围展现博士生活的实质挑战。随文附有作者手绘的生动形象的插图,更直观地展现博士生活的日常,为读者阅读增添趣味性。此书可以引导亟待进行人生路径规划的文科类本科生、硕士生科学看待读博、进行知情
作为优秀的中华教育传统,通识教育不仅在我国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而且在民国时期有可贵的探索,改革开放后更是成为许多大学自发的改革实践。本书立足文化自信,从地缘文明的视角追溯了中西通识教育的起源,并梳理了中国大学对通识教育的探索历程。结合改革中的重点、难点、痛点、 焦点,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课程思政、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大学生劳动教育、学科文化等角度,深入剖析通识教育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之道,总结成功经验,并对新时代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未来发展作出思考。
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进入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其重要维度是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从以优质资源“引进来”为主迈向“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综合开放新阶段。境外办学、自然人流动、境外教育消费等形式的跨境高等教育是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本书着重对国际跨境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发展模式、发展趋势等进行总结,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以及欧洲地区、东南亚地区等典型地区跨境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制度安排、特点、经验与启示进行介绍和分析总结,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
无
本书是一部探索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理论与模型研究的学术专著,其动机源自对于高等教育的责任与使命的思考,域变换理论是本学术专著的核心理论框架。本书共八章,融合古代先贤的思想精华,汇聚跨学科智慧,提出了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的域变换理论,分析了影响资源配置的多种因素和模式,构建了资源配置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实证研究为理论提供了实际验证。本书通过研究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模式,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个问题展开——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要素有哪些?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面临什么样的背景?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现状是怎样的?如何去构建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体系?要从哪些方面着手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实效?通过研究,笔者发现明确目标方向确保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精准施策,分析要素构成,即厘清目标方向、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是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前提。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它基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本书以中国35所A类“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专任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量化为主、访谈为辅的混合研究方法,系统考察了近40年来中国高水平大学教师海外流动的演变情况和现状,深入探讨了海外流动经历对大学教师学术发展的具体影响和作用机制,包括海外流动经历对大学教师的学术素养、学术网络、学术成果和学术地位的影响,海外流动经历对大学教师学术发展的影响效应是否存在学科、性别和年龄差异,单一的海外访学、海外博士、海外工作经历,与双重的“海外博士和工作”经历对大学教师学术发展的影响效应是否存在差异等,并从人力
本书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阐述了新时代高校办好讲好学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基础、实践指导和行动指南,探讨了新时代高校办好讲好学好思政课的根本遵循、正确方向、价值旨向、具体路向和内在要求,研究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演进和高校思政课建设发展的沿革流变及其当代启示,分析了新时代高校办好讲好学好思政课的历史机遇、现实挑战、短板问题和影响因素,摭述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铸魂育人根本要求的创新机制和对策思路,提出了新时代高校扎实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